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越拉越大?

網友們評論了很多,但觀點卻出奇地一致:

答案很簡單,無非“習慣”二字。

是啊,在生命的最初30年,你養成習慣;在生命的最後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就像培根說的: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好習慣是讓你一步一步踏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墊腳石。而壞習慣則是你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只有踢開了它,你的人生路才會走得更加順暢。

人到中年,必須學會戒掉這3種壞習慣。

戒掉無用的飯局,學會放下

前幾天,一位醫生朋友在凌晨兩點鐘,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又是在手術室度過的勞動節。

就像他經常說的,當醫生最怕的就是過節,因為一到過節就繞不過飯局,飯局多了,病人也就扎堆的來。

有胃出血的,有食管破裂的,還有酒精中毒的。

幸運的,抬著進來走著出去;不幸的,抬著進來抬著出去。

很多人的一生,就被這些可有可無的飯局毀掉了。

之前看過的一個新聞。

43歲的龔某是一個物流公司的經理,經常面對各種各樣的飯局邀約。

他自己也清楚,有些飯局並沒什麼作用,純粹就是一群人湊在一起打發時間,但礙於情面,即使他不想去,也會強迫自己參加。

每次參加完飯局,喝完酒,他都感覺腹部疼痛。

但他覺得自己身體好,也不當回事,一如既往地出現在大大小小的飯局上。

直到有一天,他去醫院做檢查。

結果顯示,他得了壺腹周圍癌。

原本看似健康的身體,其實早已被酒桌飯局侵蝕得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每一場不必要的飯局,都是對生命的一次透支。

也有人說,自己參加各種飯局,就是為了結交更多的人,積攢人脈。

但扎心的真相卻是,一個人酒後的話有多真,酒醒後就有多假。

導演王嶽倫曾說:

“以前每天都喜歡認識新的朋友,朋友一叫就出去喝酒,不管誰叫都出去。

但是近幾年就覺得人生要做一些減法了,少去一些不必要的聚會,少認識一些不必要認識的人。

其實有些聚會真的好浪費時間,喝的時候大家山盟海誓,第二天誰都不認識誰。”

事實的確如此,往往在飯局裡結交的朋友,最後都變成了微信裡灰濛濛的頭像。除了讓你的好友人數增加一個之外,沒有任何實際的幫助。

人脈是一場資源的互換,當你“沒用”的時候,你認識再多的人也沒用。

人到中年,必須懂得,不要做一個被飯局毀掉的人。

社交固然重要,朋友也要交往,人脈更要積累,但你不需要一場又一場無用的飯局,你需要的是一次次有價值的遇見。

別再為了所謂的人情世故,消耗自己的身體,浪費自己的時間了。

與其在變味的飯局裡逢場作戲,不如簡單一點,花點心思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

戒掉無用的飯局,把時間還給自己,耐心雕琢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戒掉無能的抱怨,學會坦然

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早晨,丈夫洗漱的時候,隨手把名貴的手錶摘下來,放在了洗漱臺上。

妻子怕手錶被水淋溼,就拿到了餐桌上,沒想到,兒子到餐桌拿麵包時,一不小心把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丈夫看到手錶壞了,抱怨妻子多管閒事,埋怨孩子做事毛手毛腳,丈夫一直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孩子委屈的哭了起來,妻子忍不住跟他吵了一架。

一氣之下,丈夫早餐也沒吃,直接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才發現,剛才只顧著抱怨和爭吵,忘了拿公文包,又立馬回家。

可是家裡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孩子上學去了,丈夫的鑰匙又放在公文包裡,他只好打電話讓妻子回家開門。

妻子匆忙往家趕,不小心撞翻了路邊的水果攤,不得不賠了一筆錢。

回到公司後,丈夫因為遲到太久被上司批評,妻子也因早退被扣全勤獎,兒子這天原本參加比賽,有望奪冠,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最後,手錶還是壞的,每個人卻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很多事情,你越是抱怨,生活就會越糟糕;

很多遺憾,你越是抱怨,就越覺得懊悔。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讓你更加痛苦。

當抱怨成了習慣,就像用海水來解渴,你喝得越多,反而越渴。

不抱怨,才是對人生最好的成全。

林徽因自幼喜歡建築,出國留學時,也是一心想報建築系。

但因為種種原因,林徽因並未如願學習建築。

她沒有抱怨,反而常去旁聽建築系的課程,主動加強學習。

後來,她學成回國,隻身穿越荒無人煙的山林,踏遍全國15個省,考察兩百多個古建築。

面對世人不解的眼光,考察路上的苦難重重,她不抱怨,咬著牙向前走,用柔弱的肩膀一力扛起中國建築史的半壁江山。

誰的人生沒有艱難和坎坷呢?

聰明的人知道,抱怨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讓別人討厭之外,無一用處。

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把抱怨的時間轉化為行動,尋找可能的出路。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在於嚥下抱怨,藏起牢騷,用一種更平和、包容的心態去看待發生的一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

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抱怨。

怨天者無志,怨人者心窮。

人到中年,與其抱怨,不如接受現實,坦然面對。

戒掉無謂的取悅,學會自私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女主大島凪是一個很平凡的女孩,性格溫柔,待人真誠熱心,卻反遭同事利用、排擠。

為了過上平靜無事的日子,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看人臉色,與周圍人保持步調一致。

工作上,有時候明明是同事的錯,最後她卻背了鍋,雖然心裡委屈,她還是選擇息事寧人。

生活上,為了男友的一句“我最喜歡直髮了”,天生自來卷的她,每天花一個多小時,卷平自己的頭髮。

原本以為這樣低眉順眼的討好,大家都會喜歡自己,可現實卻是殘酷的。

同事當她是小透明,每天要求她做各種不合情理的工作,甚至把她當做用過之後可以隨便拋棄的“便利貼”,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深愛的男友把她視為乖順的“創可貼”,不透氣不美觀的24孝女友,乏味又無趣,只能拿來玩玩。

後來,她出現呼吸困難住進了醫院。

從醫院醒來時,沒有一個人聯絡、問候她,更沒人去探望她。

身邊人冷漠的態度,讓她心寒至極。

她清醒地意識到,越是卑微討好別人,別人就越不把你放在眼裡。

放棄自我的犧牲和取悅,換不來別人的感恩和尊重,只能換來自私和冷漠。

最近,在《朋友請聽好》中,何炅說:

“感覺自己40歲後,也就是近五六年來的變化特別大。

以前總考慮別人的感受,忍著不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

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滿足所有人的要求,誰也看不出自己喜歡誰,還是不喜歡誰。

現在不一樣了,有時候不去注意別人的感受,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不再顧及別人會說什麼。

不想再做‘何老師’,只想做自己。”

人到中年之後才明白,無論你做什麼,說什麼,都會有人說三道四。

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別等回頭的時候,發現這輩子最虧欠、最對不起的是自己。

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迷失了自己,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辜負。

人情世故的事,沒有辦法周全每個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餘生,請戒掉無謂的取悅,活得自私一點,不討好、不攀附,更不妄自菲薄。

人到中年,是另一個.asxs.

知乎上有個問題:“四十歲,只能任由歲月蹉跎嗎?”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這樣的:“四十歲,雖是人生半坡,擁有好的習慣,也可以是更好的二十歲。”

好習慣會讓你收穫一片星海,壞習慣則會讓千里之堤潰爛如泥。

不管過去如何,你的習慣,正在決定著你未來的活法。

壞習慣就像人的闌尾一樣,壞了就要切除,否則誤己傷身。

從現在起,無用的飯局不要硬擠,無能的抱怨學會戒掉,也要學會自私。

把時間多分一些給自己,懂得修煉和豐盈自己。

把生活的煩惱化大為小,慢慢找到生活中的甜。

明白取悅他人不如悅納自己,學會好好愛自己。

如此,才能不蹉跎歲月,得到生活的厚愛。

中年,不是人生的頂峰,而是新的.asxs.。

點願我們都能知足,知愛,不負人生,做更好的自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