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過一個帖子:

我上的北大,在英國讀研究生,可我已經10年沒有回過家了,我10年沒有跟我的父母聯絡,大家都說我是“白眼狼”。

小時候爸媽總喜歡打罵我,替我安排好了一切,他們以愛之名控制我,把我當成他們炫耀的資本,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是一場噩夢。

從小我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內心敏感,我覺得我像一個孤兒活著。

身邊的人都譴責我,說我是逆子,我無法反駁。

10年過去了,我馬上就要回家了,希望再見父母之時,能找到一絲不一樣的感情。

在帖子的下面,有一個問題:

作為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樣和父母相處好?

作為父母,應該怎麼樣才能與孩子並肩前行?

我想說:關於愛和成長,是父母一生都在探索的問題。

不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告訴孩子,這三句話,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面子,不要忽略孩子自帶熱愛的生命本質。

你是學渣,我也愛你

分享一下,我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讀5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了56分,他不敢回家,跑去了大姨家。

我下班去接他,還買了他最愛吃的蛋撻,可是他躲在房間裡面一直不出來,後來我安慰了好久,他哭著鼻子開了門說:“媽媽,對不起,我考試不及格。”

我說:“沒關係,就算你考零分,媽媽也愛你。”

他說:“可是,我想考高分,這樣媽媽就會更愛我了。”

我指正他,不管你是考10分,還是100分,媽媽爸爸一樣愛你,我們愛你,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而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成績好的孩子。

他聽完,情緒一下子轉變了,開心地蹦躂。

不可否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尖子生,在多數孩子心理會存在這樣的思想:

我考得好,父母就會更喜歡我;我考得不好,父母就會討厭我。

優秀,成了很多孩子成長路上的武器。

所以,對孩子來說,他需要分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你得告訴孩子,成績不是衡量優秀的標準,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看到自我價值。

人生不是競技場,不必把高分當成最大的榮耀,短暫的成績換不來一生的策馬奔騰,讓孩子在你的指引下,找到人生樂趣和方向才是明智之舉。

我在文章開頭分享的案例,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炫耀的資本,讓孩子與父母關係僵硬。

其實,面對孩子的成績,不要脫口而出“兒子,你總考第一,真給我長臉啊”,也不要說“看看你的成績,把祖宗的臉都丟沒了”。

你需要告訴你的孩子:

我愛你,無關你的成績。

你成績的好壞不是父母顯擺的資本,但你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成為你一生最美的勳章。

你富不富裕,我都愛你

我有一個親戚,從小對孩子很苛刻,他的兒子是國外名牌大學畢業,在澳大利亞定居了。

我還有一個親戚,從小把孩子放養,他的兒子是高中畢業,現在就在工廠裡做普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多年前,村裡的人總拿那個成績好的孩子當全村的榜樣,拿成績不好的孩子說笑話。

如今,那個澳大利亞的富貴子,5年沒有回家,他爸媽生病住院,他都是請人照顧。

而那個在工廠做普工的清貧子,時不時就提著水果豬肉回家,幫母親做飯,替爸爸刮鬍子。

我的爸爸曾對我說:“將來你出息了,我驕傲,如果你沒啥本事,我也無所謂,重要的要有一顆好心態。”

看過一個問題:

優秀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樣的?

高贊的回答是:

考試全年級第一,名牌大學畢業,在一線城市年薪百萬,能娶白富美,能嫁高富帥,人前風光無限,人後孤獨如水,活成了父母的臉面,卻活不成自己熱愛的樣子。

深以為然。那些看似成功的孩子,其實從未有過自己的快樂,也體會不到被愛的感覺,也會跟家裡的人有道不完的怨氣。

很多孩子,不是叛逆,而是想反抗一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你需要告訴你的孩子:

我不會替你安排好一切,我也不會讓你替我找到未曾擁有過的光榮。

我希望你知道,不管你將來怎麼樣,我都愛你,無關富貴貧窮。

如果優秀對你來說是沉重的枷鎖,那我希望你不要那麼優秀,活成自己熱愛的樣子。

我希望你追崇自由的自己,只要你不偷不搶,做正直的人,那你便是我此生的驕傲。

我無悔,生你養你。

你成不成家,我都愛你

表妹今年28了,她還沒有結婚,因為嫁人這件事,她跟父母爭吵了無數次。

每次跟父母討論完結婚的話題,她都哭著掛電話,然後就會跟父母冷戰一段時間。

她說,受不了這樣被催婚的感覺,隨便找個人嫁了。

想起電影《勝者為王》的故事。

35歲的女兒準備嫁給自己不喜歡的醫生,父親就約醫生談話,說了一段讓人淚奔的話:

如果我的女兒遇不到喜歡的人,找個人遷就過日子也還可以。但我生為人父,我希望我的女兒找個相愛的人,婚姻不留下遺憾,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是那種發自內心地將自己的雙手大大方方地交給對方。

她不應該為父母結婚,她應該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白頭到老的婚姻,和深愛的人結婚。

如果結婚前,她能非常硬氣地對我說:“爸,我找到了,就是這個人,非他不嫁。”

否則,我寧願她不嫁。

很多人看完這段對話,都感嘆說,如果父母,也這樣對我就好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年齡大了嫁不出去,自己也沒面子,就會隨時給孩子下通牒:

“你今年必須去相親,不然就真的沒人要了,你總得為我們考慮啊,我們年紀也大了。”

類似這樣的責備聲,讓多數子女跳入了婚姻的墳墓,在不愛中耗掉了自己的希望與憧憬。

多少父母,視孩子結婚為自己此生最圓滿的答案。

你需要告訴你的孩子:

不要把婚姻當成交易,不要把婚姻當成賭注,你需要找一個自己愛的人度過一生,哪怕人生會有遺憾,但不要辜負自己。

不管你成不成家,我都愛你。

只要最後你能找到自己的歸宿,晚一點也沒關係。

因為,我想看見你幸福的樣子。

作家池莉寫過一段話給女兒:

“我對你的愛,是我生命裡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微笑,每一滴淚水。如果上帝允許,我只會更加愛你!”

真誠的愛,是自由,是相信。

愛是理解,是成全,是放手。

愛與成長的道路不好走,會充滿荊棘,充滿責備,充滿誤會,充滿打擊,但同時也伴隨喜悅,伴隨溫暖,伴隨力量。

希望不管你擁有了一個怎麼樣的孩子,你都要告訴孩子:

無論你成為什麼樣子,我都愛你;如果生命允許,我會更愛你。

願你的愛坦蕩一生,讓孩子成為自己。

-End-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