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

兩個人的關係,是怎麼變淡的?

我給不出答案,哪怕我已經失去了很多朋友。

看過一個漫畫:

兩隻蛋在沒有孵化前,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它們相依為命,無話不談。

三個月後,它們分別孵化成鱷魚和小鳥。

雖然它們感情基礎很穩定,但是在一起相處很吃力。

小鳥喜歡吃蟲,鱷魚喜歡吃肉;鱷魚成天在水裡,小鳥成天在岸邊。

時間久了,兩個人沒有話說,便慢慢遠離。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要走的路,當初因為某件事相識的你們,最後未必能走到圓滿。

只因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像荷包蛋一樣,攪拌攪拌,就能聚在一起了。

突然地相逢,突然地離別,沒有爭吵,就這樣漸行漸遠,成年人的默契,就是心照不宣的遠離。

成年人的世界,沉默代表著結束

前幾天有好友問我說:

為什麼感覺你現在越來越沉默了?

我思考了很久回覆:

“有時候不是不想說話,而是怕跟那個人沒有了共同語言,偶爾寒暄幾句,只剩下滿屏的尷尬,為了避免尬聊,乾脆不說了。

保持沉默,互相安靜,不再打擾,這樣的感覺很好。”

身邊的好友都有共鳴,覺得社交越來越冷淡。

不發動態,不想點贊,遮蔽朋友圈,慢慢隱藏真實的自己,對身邊的事情越來越沒興趣。

曾經朋友圈是個熱鬧的社交地,現在成了“沉默”的代名詞,一下子都集體消失了。

你看,這是不是很像我們長大的過程。

小時候,爸爸帶你去了遊樂場,你到了學校到處跟同學炫耀;同學背了一個很炫酷的書包,你到家了會跟媽媽說。

後來,你經歷多了,見的人多了,說話不再口無遮攔,沒有了好奇心,你也會慢慢遠離一些人和事。

你一邊想讓別人瞭解你,一邊又給自己戴上面具。

好友跟你說今天過得很不開心,但他在睡覺前發了一條很熱血的朋友圈,你看見後,忍不住笑了出來。

也許朋友圈和我們,都成熟了。

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沉默成了一種方式,卻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就像那天地江湖日月,不留不念不說話,我們互不打擾,各自逍遙。

珍貴的友情,是保護不是消費

你上次拉黑好友的原因是什麼?

小張拉黑了認識了10年的好友笑笑,因為買賣關係。

讀高中那會,她們都是走讀生,晚上下自習都是結伴回家。

她們考了同一所大學,讀了同一個專業,最後同一天畢業。

她們在彼此的婚禮上,都給了雙方最真摯的祝福。

但最後小張還是拉黑了笑笑。

笑笑這兩年一直在做微商,小張也在她手上買了很多東西,加起來也有上萬了。

可笑笑隔三差五就跟小張推薦,小張實在是受不了了,就說:“等我用完買。”

笑笑說:“這個月我就差這點業績了,你不幫我誰幫我。”

小張直接拒絕了。

沒想到,笑笑開始翻舊賬,為了錢,賣掉了好友之間的信任,為了一點利益露出真面目。

越瞭解,越扎心,越在乎,越受傷。

一味付出和一味索取的友情,註定不能長久,真的是,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認清朋友。

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總有些人把好友當媽使喚,還堅信有人會無條件對你好。

別人不說,不代表傻,只是還珍惜那點殘存的感情,等攢夠了失望,自然就離開了。

高曉松與朴樹之間“欠債還錢”的故事,讓人啼笑皆非。

高曉松在最落魄的時候,找朴樹借了15萬,朴樹說了倆字“賬號”。

過了不久,朴樹又給高曉松倆字“還錢”。

看似好笑,但很真實:感情和錢一樣,都是要還的。

高曉松說過一段話:

“感謝時光於流逝中的恩寵,感謝成長與回望,感謝緣分和信仰。

聚散自由天註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山水公作證。”

成年人給對方最後的愛,是清醒,是識趣。

真心換來的感情,才能長久且深情

講一個故事。

1922年,湘西有個剛滿20歲的青年,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隻身一人去了北京,他叫沈從文。

在北京漂泊了2年後,兜裡一毛錢不剩,飯都吃不起,他打算回家。

寒冬的街頭,特別淒涼,沈從文思考了許久,準備搏一搏運氣,他開始給京城的知名作家寫求助信。

但信石沉大海,沒有得到回應,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有一個人回信了,這個人叫郁達夫。

這時候的郁達夫是北大會計學教授,之前跟沈從文沒有任何交集。

郁達夫冒著大雪去找了沈從文,見面時,沈從文凍得嘴唇發紫,話都說不出,郁達夫取下了圍巾,披在他身上,請沈從文吃了一頓飯。

據記載,那餐飯花掉了一元七角多,是沈從文北漂來,吃過最豪華的一餐飯。

最後,郁達夫把找零的飯錢三塊二毛幾分,塞給了沈從文。

50年後,郁達夫的侄女來看望他,沈從文感慨說:“那天,他拿著5塊錢,請我吃飯,那可是5塊錢,那時候的5塊錢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時,沈從文70多歲了,郁達夫離世三十多年,可郁達夫的5塊錢,沈從文一輩子沒忘。

為什麼我要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表達一句話:

一個人在低谷期,最能看清世態人情,成年人的友情都是易碎品,珍惜為你雪中送炭的人。

曾經是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送;如今是日後山高水遠,我們再也無關。

其實人不複雜,不過就是一朵雲推動著另一朵雲,那個能來到你身邊的人,都是舉著一盞燈,與你相逢。

最好的關係是至真至簡,坦蕩的真誠遠比虛偽的聰明重要,重情重意遠比世態涼薄更暖人。

有句話說:“隔天涯之遙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暱。”

用真心得到的感情,無論距離歲月如何,也依然長久且深情。

《山河故人》裡說: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有幸為友,真心對待;不幸分開,各自安好。

面對走散,接受是最好的溫柔,不管是接受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受一個人的形同陌路。

成年人的友情,都是階段性的,殊途同歸是偶然,背道而馳才是常態,不必太在意,這原本就是真實的人生。

你我在人海里相遇,終究要歸還給人海的。

如果有幸重逢,但願我還是個合格的朋友,不會莽撞,不會尷尬。

如果不能,那祝你餘生過得盡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