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一條成年人社交潛規則:

說話見人品,一個人在言語間流露出的姿態,最能反映他真實的一面。

深有感觸。

上周末,得知閨蜜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在拉扯了快一個月之後,終於還是選擇同未婚夫拜拜。

酒店已定,婚紗已拍,親戚也都知道。

關於閨蜜那未婚夫,我所知道的是:長相不錯,家境優渥,工作也很出色。

用閨蜜的話來說:唯一的缺點就是,說話有點膈應人。

就講一件小事——

那次兩人聊到結婚的話題,閨蜜開玩笑地提過一嘴:“我不會做飯,你也不會做飯,以後結婚了怎麼辦?”

他竟一句好聽的話也沒有,只道:“那你得學,家裡總不能連個做飯的人也沒有。”

閨蜜老大不高興:“你不能學嗎?”

他撇嘴道:“我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

閨蜜氣極:“不是只有你在工作,我也有工作啊。”

他好笑一般地回道:“你那工作,能賺幾個錢。”

他話裡話外都是一副不屑的樣子,閨蜜聽得直皺眉,幾次打起退堂鼓,但是周圍人都來規勸,對方條件那麼好,別因為一點點缺點就受不了。

後來兩人關係更進一步,才發現,他何止是說話不尊重人,簡直方方面面都不尊重人。

常常是一通電話打來過,就把人當保姆使——

我媽身體不舒服,你領著去趟醫院。

我趕著出差,你幫我送套衣服來公司。

我有個朋友結婚,你代我過去跑一趟。

最過分的一次,是兩家父母吃飯。

他在飯桌上侃侃而談自己的工作,閨蜜爸爸因為想多瞭解一下這位準女婿,不由多問了幾句,涉及專業問題,難免有些出洋相,他竟滿臉帶著鄙夷與不屑。

閨蜜頓時臊得面紅耳赤,但也由此開始認清現實:

一個在你父母跟前,都絲毫不懂謙卑收斂的男人,又怎能指望他會在生活中對你溫柔忍讓?

一個在你父母跟前,都半點不給你面子的男人,又怎能指望他日後會待你有多好?

當戀愛的激情消退,慢慢步入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這種高高在上的樣子,我想換誰都會受不了。

就像他們說的:

說句話都不懂得尊重你,行動上只會更不尊重你;

結婚前都不知道尊重你,結婚後只會更不尊重你。

凡事只顧及自己的感受,他想做的,你必須做,而你傷心時,他卻不在意,和這種人在一起,大機率不會婚姻幸福。

愛情這般,友情也有一樣。

當你說著情深義重的話,換來的卻是不以為然。

當你做著真心喜愛的事,換來的卻是一通嘲諷。

久而久之,便也心寒。

想起一位朋友,這些年我倆天各一方——

他在吃西餐時,我在吃路邊攤;

他在逛博物館時,我在逛商場;

他在看文藝片時,我在看喜劇片;

他聽音樂劇聽得熱淚盈眶,而我聽得昏昏欲睡;

他講起異國他鄉的見聞便滔滔不絕,而我簡直一無所知。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部新上映的喜劇片,他在下面留言:這種腦殘電影,我可不會看。

一次便也罷了,次次這般,我也覺得面子掛不住,後來漸漸淡了交集。

不是沒遺憾,也不是不傷心。

只是寧可抱憾,也不願討好,寧可傷心,也不想違心。

就像他們說的:

那些對你嗤之以鼻,冷嘲熱諷的人,也許就是打心眼裡瞧不起你,你越是卑微地放低自己,就越會失去自我,而真正願意與你交往,把你放在心上的人,會尊重你的選擇,更會包容你的喜好。

你不用故作謙卑和討好,而他不會故作深沉和清高。

因為任何一個有修養,又知分寸的人,有兩種話一定不會說:

一是貶低別人的話。

二是抬高自己的話。

前兩年,我工作上出了點差錯,便找了幾個平日裡看著大有來頭的人幫忙。

然而事到臨頭卻發現,他們哪是自己口中那幅牛逼轟轟的樣子——

錢不見得有多少,人脈不見得有多廣,事業更不見得有多成功。

平時處處吹噓炫耀,逢人便瞧不上;關鍵時刻外強中乾,半點力使不上。

最後事沒辦成不說,還差點撕破臉。

焦頭爛額之際,還是我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站出來,一切才算轉危為安。

那朋友為人謙卑,處事低調,分別幾年,我竟不知他會這樣優秀,又這樣仗義。

想到他們說的:

成熟的稻穀總低頭,真正的強者總低調。

因為他們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弱者面前炫耀,那叫譁眾取寵,在強者面前顯擺,那叫不自量力。

想起很久之前看過的那則寓言故事:

一隻螃蟹在水底爬來爬去。

被漁夫看到,用竹竿在它背上輕輕敲了一下。

螃蟹吹胡子瞪眼地叫囂道:“你算什麼東西?也趕來冒犯我!”

於是舉起前螯,鉗住竹竿不放,直到漁夫把它提出水面,仍在張牙舞爪地鬥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螃蟹的下場,不用我多說,不是蒸了,就是煮了。

至於原因,無非就是一個“狂”字。

做人也是一樣,太拿自己當回事,是場災難。

還在學校的時候,就認識了一位師兄,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個貨真價實的“富二代”。

吃穿用度,比我們奢侈,為人處世,比我們放肆。

說難聽點兒,有人捧著,又有人哄著,難免有些拿鼻孔看人。

我知道的是——

他曾對老師出言不遜;

也曾對室友大打出手;

連帶對當時交往的女友也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我曾在機緣巧合之下,和他吃過一次飯,非常真誠有禮地打招呼,但被直接忽視……

這樣一個風光無幾,不可一世的人,最近再聽到他的訊息,是受疫情的影響,公司出現大面積的虧損,到處找人救急,願意出手相助的人卻寥寥無幾。

問及原因,大家只說:

他向來都當自己高人一等,見了我們,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誰願意搭把手,去幫這樣一個人?

想想也對。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

人生之變幻莫測,誰也無法說清楚。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活一世,最怕“得志便猖狂”,覺得自己了不起,不把別人放眼裡。

然而很多時候,人在順境之中,看到的都是假象,唯有在逆境之中,看到的才是真相。

所謂真相,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俗語: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

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終有一天會被別人看低。

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終有一天會被別人看輕。

做人,還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說話做事不在意你的感受;

費力討好才獲得一絲回應;

話裡話外總是充滿了嘲諷。

如果有,那就慢慢放下吧!

現實的社會,複雜的人心,不是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你。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