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書閒暇之餘,看了看娛樂節目。

最近一期《朋友請聽好》節目裡,有聽眾的問題是關於朋友圈的狀態。

謝娜提到,易烊千璽似乎不常發朋友圈。

他回答道:“我的朋友圈就只發風景,或者看到好玩的就發,不會抒發個人情緒。”

聽到他這話,我才猛然發現,這個剛剛20歲的男孩已然長成大人了。

因為,只有成年人的世界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將自己的悲歡離合收藏起來,不再示於人前。

成年了,學會收起自己的情緒

有個朋友,大學時代每天會在朋友圈打卡很多次,吃個早餐發朋友圈,配上養眼的圖片和幾句精緻的話。

遇到不開心的事發朋友圈,配上一段深沉的文字。

後來有一天夜晚,她發了一個朋友圈,配了傷心的表情圖,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內容,她又刪除了。

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未再看到她更新,後來終於發了,卻只是一張意境深長的照片。

我以為她遭遇什麼事了,便關切地過問。

她的回答卻是,沒意思。

原來她只是忽然覺得把自己的情緒發上朋友圈,是一件頂沒意思的事!

她說,以前發朋友圈,希望引來別人關注,現在長大了,遇到情緒起伏時,反倒是希望別人的視線離自己遠遠的。

記得數年前,曾在網路上看過這樣一段話:

“說來奇怪,小時候的不開心,宣洩情緒的方式往往是大哭大鬧。

十幾歲的難過,是拉著朋友傾訴,寫大段的文字發表在自己的動態上,而成年人難過的表達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沉默。”

如今想起,這話說得真是透徹。

成年的我們,即使內心的悲傷已逆流成河,或一地雞毛的生活讓自己喘不過氣來。但面對朋友時,我們的面上仍然是一副雲淡風輕、刀槍不入的樣子。

因為,自己的不堪和不如意,不想讓別人知道。

就如同何炅所言:“因為我覺得那個東西,你說給別人聽也沒有用,其實誰也幫不了你。”

要知道,人生的喜怒哀樂也並不總是相通,世上也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自認為的委屈和酸楚,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而你自認為的自豪和歡喜,可能卻是別人的不屑一顧。

成年了,常把崩潰藏於人後

據報道,日本是全球壓力最大、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日本人對公共廁所的設計和命名,都是一種心照不宣的社會共識。

日本公共廁所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它不叫Toilet或是Restroom,而是特別稱作“Swit”(轉換室),意思是一個可以讓大家轉換一下心情的空間。

因為,廁所的門一關上,這個空間就只屬於你自己,絕不會有人打擾,便可以切換心情,可以安心地肆意流淚。

即使哭出聲也不用擔心門外的人聽到,因為日本的廁所有個“音姬”的功能,它能幫你消音。

所以,不少日本上班族把廁所當成自己的“秘密花園”,每當情緒崩潰時,位於走廊盡頭的洗手間就是第一選擇。

中國很多明星藝人也常躲在廁所裡宣洩情緒。

在《我們長大了》這個節目中,馬天宇說,自己崩潰的地方在廁所。

而大S也表示,每當自己難過的時候,在徹底垮掉前,會奔到廁所躲起來,在裡面該發怒就發怒,該流淚就流淚。

當走出廁所,仍是要維持成年人該有的體面,保持微笑。

這就是成年人,連崩潰都要藏於人後。

不敢讓人知道,也不想讓人知道。

因為越長大越明白,流淚並無補於事,純粹只是情緒的宣洩,而別人也未必能幫到自己。當流淚過後,生活仍是要繼續,仍要以最佳狀態去面對一地雞毛。

就像任賢齊的歌唱的那樣:“就算我現在什麼都沒有,擦掉了眼淚,還是抬頭要挺胸。”

因為,我們都希冀著,當走過這段灰暗,能看到生活的亮光。

成年了,所謂的我很好全靠演

我們成長的另一個標誌是:遇事學會自己承擔。無論多難,也堅持自己扛著,不想身邊的人擔心。於是,面對越是親近的人,就越是選擇偽裝自己。

第5期《奇葩說》就有一個沉重的辯題:

我們是不是應該告訴父母自己在外的真實情況?

傅首爾在節目中的一段話,精闢地點出了成年人的偽裝:

“有一陣你突然覺得好難過,會問自己怎麼過成了這個樣子。

我們軟弱得像一攤泥,喝酒喝大了,第二天醒來又覺得,沒什麼啦,還有很多人混得不如我。

我們要裝,不但要對父母裝,更要對自己裝。你都騙不過父母,你又如何能騙過自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謂的我很好,其實全靠演。

就像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的女主如夢,在與父母通電話時,笑著說:“媽,我挺好的。”

而明明在電話的另一頭,她工作失敗到極致,被生活折磨得體無完膚。

她又何嘗不是我們的縮影?

長大後,離開家,漸漸學會報喜不報憂。

每當父母問,過得怎樣,電話裡的答案都是我很好。

成年後的我們,都學會了在父母面前飾演一個能獨當一面、不需父母操心的子女。

而放下電話的瞬間,自己可能就被工作挫敗或生活困頓逼得淚流滿面。

所有的糟糕都不想讓父母知道,不是為了逞強,而是清楚地明白:

告訴過後,除了徒增他們的憂愁,更增添自己的不安。

我們之所以這麼賣力地演,騙過別人也騙過自己,不過就是為了有一日,萬水千山走過後,讓“我很好”這句話能成為真實。

成年了,請做回真實的自己

《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一書中說道:“成長就是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正所謂‘人生如戲’,你與日俱增的,除了年齡,還應該要有演技。”

所謂越長大越孤單,因為漸漸明白到,人生有些路必須自己一個人去走,有些經歷必須自己一個人去體會,有些心事只能自己放在心裡。

於是,也就學會了不會事事尋求傾聽、尋求關注,慢慢地將自己活成了一個不悲不喜的最佳演員。

然而,人的一生,若只有自己在單打獨鬥,一切都沒有朋友、沒有家人的參與,那人生又有什麼意義?

上帝的所有安排都有其原因。

人的一生,那麼長,家人、朋友,甚至每一程上遇到的路人,都是為了豐富我們的生命而存在。

沒有人可以伴我們度過完整的一生,但在人生的每一段路,卻都有不同的人陪伴著領略不同的風景,與我們分擔寒潮雨露,共享霧靄流嵐。

所以,有些話即使說出來,旁人不能幫到自己,甚至不能理解自己。

但對於疼愛自己的父母、真正關心自己的朋友而言,這都是情感信任的表現,或者說,某程度上,他們都期待你情緒的表露。

因為對於真正愛你的人,無論家人還是朋友,還是同事,都熱切地希望在互相陪伴走過的這段人生旅程,都能互留印記,才無憾此生。

願成年後的我們,必要時也能卸下偽裝,不用表演,只做真實的自己!

點亮在看,你是芸芸眾生,更是獨一無二,加油呀,我陪你。

- E N D-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