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生肘腋,眼看李焚舟就要喪生於紅塵不容客的“君不見劍訣”之下時,殺力無倫勢如破竹的神兵“烽火不容”,卻無奈地突然在李焚舟咽喉之前半寸之地,行人止步。

只因為就在這瞬間,李焚舟赫然調動起全身真氣,盡數集中在咽喉之前半寸,然後凝聚成一片小小的真氣護盾,死死保護著李焚舟的咽喉,堅決不讓“烽火不容”刺進去。

“天罡乾坤變——生關死劫歸一宗”!這是李焚舟壓箱底的救命本領,輕易絕不施展。可是李焚舟也對於自己的這一招,擁有無與倫比的強烈信心。他堅信只要自己用出這一招,無論危機再大,自己也一定可以轉危為安。

事實證明,李焚舟的自信並非無的放矢。說時遲那時快,紅塵不容客大喝一聲,人劍合一,全身向前押上,要強行破開那小小的一層真氣護盾,直接刺穿李焚舟的喉嚨。

可是他不動,李焚舟不動。他一動,李焚舟也隨之而動,雙腳離地全身騰空,任由“烽火不容”把自己向後推著走。紅塵不容客掌中神兵縱然厲害,偏偏距離李焚舟的咽喉,卻始終就差著半寸距離,既沒有放大,也沒有縮小。

昔日杭州霹靂堂一戰,白仇非以“三指彈天”的必殺絕技,悍然攻殺程立。但程立以暗黑戰體護身,防禦力堅不可摧,牢不可破。任憑白仇非的“三指彈天”再厲害,也始終望洋興嘆。

今天,彷彿歷史重演一樣,紅塵不容客扮演了白仇非的角色,而李焚舟則站在昔日程立的立場上。“生關死劫歸一宗”只是小小一片巴掌大小的真氣護盾,整體來說,當然比不上暗黑戰體。但假如只論一點的防禦力,那麼兩者卻竟似只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

一個進,一個退,不過眨眼工夫,兩人已經狂飆出百步之遠。然而那該死的一寸距離,看似無比接近於零,但又始終不是零,名副其實,咫尺天涯。

李焚舟以畢生修為凝聚的這片真氣護牆,雖然確實牢固。可是久守必失,更何況體內仍是真氣的武者,在耐久力方面,終究不如極元武者。所以“氣吞天下”的情況,絕對不容樂觀。

但另一方面,紅塵不容客畢竟只是被拔苗助長式催化出來的極元,相比真正的極元,仍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相對於李焚舟確有優勢,但優勢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大。而且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久攻不下的話,紅塵不容客隨時也有可能翻船。這一戰,不到最後一刻,也未知究竟鹿死誰手。

可是這“最後一刻”,卻很快就到來了。眨眼工夫,雙方一進一退,又再飆出百步。李焚舟面色發白,咽喉上的真氣護盾,也已經隱隱出現了一絲裂紋,眼看著崩潰在即。

但與此同時,紅塵不容客的劍勢,也已經強弩之末,相比最開始時,縱然力量未減,可是那一股鋒銳凌厲,無堅不摧的劍意,卻也迅速衰竭了。

時機已到!李焚舟再不猶豫,身形突然向下一沉,雙足踏實著地。內息急轉,“意遊天地身自空”,把猶如排山倒海般壓過來的暴烈劍勁,盡數卸往腳下洩走。“天罡乾坤變”的兩變同時施展,互補不足,徹底把危機解決掉。

紅塵不容客這招“君不見劍訣”,終究還是功虧一簣。

殺招未能致命,紅塵不容客立刻便要面對李焚舟的凌厲反撲。說時遲那時快,一記鐵拳,伴隨著一聲霹靂暴喝,“大巧若拙乾坤藏”重重轟出,正中紅塵不容客的小腹。

紅塵不容客悶哼一聲,騰身向後飛開,在半空中打了個空心筋斗,卸盡來勢,這才輕輕落地。看他模樣,似乎張口就要噴出一口鮮血。但這口鮮血尚在喉頭,他又突然緊咬牙關牢牢閉上嘴巴,強行把這口鮮血重新咽了回去。

李焚舟也沒有繼續追擊。他站在原地不動,左手摸著自己的咽喉,右手握成拳頭提起到眼前,喃喃道:“極元?極元?難道說……極元就是這樣?”

適才交手,一進一退之際,彼此力量互相連通,李焚舟已經藉機窺探到了紅塵不容客體內的一些秘密。同時也明白了一些真元和真氣的區別。接下來該往哪一方向努力,李焚舟赫然已經心中有數。

“喀嘞~”

五指緊握成拳,骨骼關節摩擦,李焚舟目射精光,雙拳對撞,喝道:“我明白了,可是還不夠。原無限,咱們再戰吧!狂風暴雨亂乾坤!”不假思索,立刻如狼似虎騰空撲出。亂拳如雨,密集狂轟。

紅塵不容客一聲狂笑,鬚眉戟張,宛若憤怒雄獅般揮動“烽火不容”, 以攻對攻。這簡簡單單的一個揮杖橫掃之動作,實質大不簡單。當中同時涵蓋四個動作在其中,分別乃是——起!承!轉!合!

蘊釀出招便為“起”,發招殺敵乃是“承”;招未使老已化後著就稱“轉”,收招斂式杜絕餘敵追擊即屬“合”。起承轉合,配合巧妙,渾然天成。看來雖只一招,卻乃紅塵不容客數十年修為之精華所聚。有這一招在,便足可抵千軍、敵千軍、殺千軍!

但這一招從外人角度看來,卻也平平無奇。終究也只有起、承、轉、合而已。故此這著樸實無華,大巧不工,化腐朽為神奇的奇招,便也平平實實,就稱呼為“起承轉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紅塵不容客來說,當他招式甫“起”之時,也就是敵人必將喪命於接下來的“承、轉、合”之際。而對於他的敵手來說,一百人當中,至少九十九個,都只能看得見那“起”的一式,卻永遠沒有機會目睹最後的“合”之一式了。因為“合”式已是收束結尾。殺敵,早在收招之前完成。

在這大巧不工,返璞歸真的“起承轉合”奇招之前,李焚舟的“狂風暴雨亂乾坤”縱然再快,再重,再密集,最終仍被一掃而空。

出手再度踢上鐵板,對此早在意料之中的李焚舟並未驚懼,依舊沉著鎮定,身形一晃,施展出“乾行坤走御風飆”的絕頂輕功,向後撤退,以爭取時間重整旗鼓。

“乾行坤走御風飆”的輕功身法,哪怕和太陰真經的“螺旋九影”相比,都絕不遜色。這一下去如黃鶴,就像一名大才子要作一篇絕妙文章,偏偏才寫到一半,發現筆墨紙硯全都用完了,再也作不下去了一樣。“起承轉合”哪怕再怎麼精妙,沒了下手物件,招式仍是不攻自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