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欽氐佤,大漢海外王對你說的這些情況,悉知悉見,你就不要再介紹這些了……”

“是……微臣遵旨!”

欽氐佤當即停止了介紹。

“海外王殿下移駕南光閣,暫用一點飯食,微臣已經令人稟明國王陛下,國王陛下正在火速趕來,明日即可陪同大漢海外王殿下……”

“你國現有人口多少呀?”

“稟海外王殿下,蔽國上下人口不足五十萬……前幾年人口被孫氏吳國掠奪近十萬,若不是大漢出手相救,敝國早已沒有了……微臣替扶南國上下再次謝過大漢天恩……”

“聽你說,這裡出金、銀、銅、錫、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鸚鵡等,難道沒有其他的物產嗎?”

“稟大王,扶南國物產還是很豐富的,微臣所說的只是相對感興趣的東西……”

……

劉諶坐在他們早已經準備好的步輦上,旁邊跟著王二和這個欽氐佤。劉諶有一搭沒一搭的和這個國王的弟弟也聊著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走了一會兒就到了他們所謂的南光閣。

劉諶原本以為南光閣就是個笑話,也就是學著漢人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說不定就是用竹子撐起來的草蓬……但眼前出現的這個建築,卻讓劉諶眼前一亮。

眼前的這個建築,主體運用白色的石材建成,看上去有著濃郁的印度風格,看樣子這邊受身毒的影響比較大,但同時又有濃郁的本地風格和漢元素,運用木材方面,尤其具有漢人風格,本地元素提現在藤條、竹子、石材的應用上………如黃木,青石網板,鵝卵石,麻石等材料的使用,讓整座建築顯得有一股清新的自然風,待經過精心的打磨,又顯得粗礦中帶著細膩……佛家文化的影響也能看得出來,色彩濃郁的深色系為主,如深棕色,黑珠色,褐色,金色等,令人感覺沉穩大氣……

到地方之後,一群大眼睛,深棕色皮膚的女子,伺候劉諶一行沐浴,更衣……劉諶坐入了清涼的藤椅,撫摸著精緻的木雕,感受到了一種清雅、閒適的氣氛……

“沒想到我們到了這裡,竟然還有這樣的接待標準,真的不錯……看樣子,這扶南國還是花了心思的,也不知道這裡比起其他地方怎麼樣?”劉諶喝了一杯早已經被人試過無毒的不知道什麼飲品,入口微苦,過了一會兒,感覺滿嘴甘甜……心裡十分舒暢。

“稟大王,南光閣比起我們的王宮,也是要好上幾分的……”

“哦?你們的王宮還好啊?”

“是的,大王……我們國王陛下認為,這些年扶南國物富民豐,靠的全是各地的商船在這裡靠岸,帶來了各地豐富的物產,也讓扶南的民人富了起來……

這一切的根源,正是大漢!如果扶南後面沒有大漢,扶南一定會變為孫氏吳國肆意蹂躪的物件,不出幾年,我們的人口都會被掠奪殆盡,更別說是物阜民豐了……

所以國王陛下下旨,讓我們一定要尊大漢為保護神,大漢貴族一旦到了扶南國,就要像神一樣被請進南光閣……”

天監十年、天監十三年,邪跋摩累遣使貢獻。天監十六年,扶南陳如朝國王留跋摩遣使竺當抱老奉表貢獻,天監十八年,留跋摩復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羅樹葉,並獻火齊珠、鬱金、蘇合等香。武帝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其又遣使瑞獻方物。大同五年,其又遣使獻生犀。

扶南王國因海上貿易而強盛

公元一世紀,中國人航海至被他們稱為“南海中的蠻荒陸地”的柬埔寨一帶,為的是開闢與印度之間新的貿易通道原本快捷的陸上通道已被中亞遊牧部落封鎖。同期印度為了與中國開展進一步貿易,也正嘗試新的東行路線。印度的貿易船隻從印度東海岸出發橫跨孟加拉灣(baybengal)抵達馬來半島(malay peninsula)西海岸,貨物經克拉地峽(isthmuskra)陸路運輸抵達泰國灣(gulfthailand),然後再沿海岸線經過泰國灣抵達中國南方。

在這條漫長的運輸線路上,充當貨物保護和中轉的東南亞地區,其戰略及經濟地位十分重要,同時頻繁的商業交流也帶動了這一地區的發展。再者,新航線的開闢也有力地促進了中印兩地貿易發展,並帶動了造船、導航等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們透過航海對季風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也正是透過中印貿易的發展,使得這一地區從公元初期就開始深受印度文化宗教的滲透。高棉人對印度文化的吸收和表現被統稱為“印度化”(indianisation)。隨著貿易的發展,人們開始逐漸遷移到海岸邊的港口居住,這就加速了港口本身的經濟發展。考古發掘發現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俄厄城(oc-eo)就是公元初期一個古老的中心港口。在這一地區發掘出的古羅馬錢幣、印度珠寶以及佛教物品可追溯到公元2至3世紀。這就證明了俄厄城早在公元初期就已經開始扮演著西至羅馬帝國及地中海地區、東至印度、中國的貿易通道的重要角色。

扶南王國因海上貿易衰落而衰落

扶南王國的強盛,跟東南亞的海上貿易分不開。來自地中海、印度、中東和非洲的商人經馬來半島和暹羅灣去往中國之前,總要到扶南境內的俄厄城進行休整。

但是取道巽他海峽的南方航線開闢後,商人們紛紛繞開扶南,利用巽他海峽的轉運站將商品直接運往中國。海上貿易的減少,扶南國勢日衰,領土收縮,屬國相繼獨立。公元514年,扶南國王陳如耶跋摩死後,長子留陀跋摩殺嫡弟自立,加劇了國家的內部爭鬥。

印度文化宗教對扶南的影響

公元初期,隨著社會發展和通商交流,印度思想大量傳入扶南,到了公元5世紀這一傳播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標誌性階段扶南開始採用印度教規(hindu rules)。印度主流思想此時在東南亞廣泛擴散,宮廷開始採用正統宗教教義(包括印度教和佛教)和梵文,而後者催生了當地第一批碑文的書寫系統。同時滲透到這一地區並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的還有印度天文學、法律系統、語言和王權等先進思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隨後的內戰動搖了扶南政權的穩定性,且助長政權從公元6世紀開始逐漸向內陸遷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