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提著菜籃子,裡面裝著紫蘇園的蔬菜水果,有綠綠的黃瓜,紫色的茄子,紅通通的西紅柿……她哼著家鄉的童謠,和藍胭脂一前一後就走在通往妙心庵的小徑,小徑很幽靜,兩邊的野花兒燦爛地開著,紫紫的,很美……

也許般若受著家族傳統家庭觀念和文化影響,她從小從物質到心理都非常依戀自己的家庭。

生活是否幸福,通常在孩子成長的家庭和童年經歷中已埋下種子。不管家族發生什麼磨難,般若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因為有慈祥的長輩始終呵護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許以後自己和宛宛,蝶飛兒都能擁有一場幸福的婚姻,那就是她們家最好的家教。”般若心裡這樣想著。

藍胭脂又大聲說到:“般若,我很羨慕你們家的氛圍,都是歡樂團結的。我的家和你的不一樣,我父母他們在外面談笑風生、殷勤熱情,但他們回到家,老跟自己的愛人熟視無睹、相對無言,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從小感受不到火熱的愛,也無法得知幸福婚姻是如何相處,我覺得我父母的這些最終會影響我以後的婚姻家庭觀。般若,你說對嗎?”

路上,一向大大咧咧的藍胭脂突然這樣懂事地說出這樣成人哲人似的話,倒讓般若刮目相看了。

“對啊!我不懂,但我從小看葭而孃親和谷主少爹爹,他們關係很好,像老朋友,也許夫妻該是終生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還有祖母大人常告訴我們說:看看成功的男人身邊的女人吧,她們都是溫柔善良,知書達理又善解人意。”

“這一年,我們家遭了變故,當爹爹失意回谷時,孃親從不撒潑,而是柔聲撫慰,鼓勵爹爹東山再起;以前我們家繁華時,爹爹事業做的紅火時,孃親反而會微笑頷首,提醒爹爹別得意忘形。也許就是有這樣的孃親,有她這樣的一朵解語花在谷主爹爹身邊,這輩子他們都活的真正開心!

”般若回憶起一幕幕,低聲地講給藍胭脂聽…

也許藍胭脂說的很對,以後一場幸福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家教。

她們倆個邊交心,邊嬉戲著終於來到了妙心庵。

走進靜穆的大殿,眼前那些身材高大,造型別緻的彩色塑像,彷彿讓人回到了遙遠的盛世時空中,這些佛像雖然高大莊重,卻又近在咫尺、可觸可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和信仰的感染,有種寧靜之風撲面而來。

般若仔細端詳著它們,有的塑像雍容富貴,安詳靜謐,有的前額隆起,顴骨高突,顯得冷寂清苦、但從容恬淡……

她們一拐進小門,來到後院,靜緣師父,她一身藍衣,靜雅安靜,那張依稀白皙俊朗的臉上,沒有粉黛,活脫脫一個玄門人的打扮,她神情淡定,眼神平和,她正拿出她用精緻茶葉罐裝著的紅茶與綠茶,泡一杯西湖龍井,在院中讓般若和藍胭脂喝,一邊賞景,一邊品茗。

周圍安靜極了,只有風吹過樹林發出的沙沙聲,也許靜緣師父的人生本就該這樣的平和安靜。

般若心想:也許靜緣師父每日都在此捧一本書,沏一壺茶,窗外蔥鬱滿目,耳中蟲鳴迭起,不知今昔何夕,唯有此刻空淨。 般若好像也能體會到了這樣的安寧。

般若環視這四周,這裡黃土作牆,石頭堆砌房基,木窗木門黑瓦,四周圍繞有小茶園、天然竹林、別具風格的小村莊,這裡還擁有幾件古典的木具。

妙心庵位於蝴蝶谷的西側,它背臨威武的將軍祠古廟,毗鄰谷裡沿海的大道,四周綠茵入目,十分幽靜。

藍胭脂好奇問到:“庵內尊奉的神像是什麼,般若你講得出來嗎?”

在一旁倒茶的靜緣師父笑著答到:“三寶佛,釋迦摩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

“這裡以前庵院不大完善,在四方信眾和主持的悉心努力下,前幾年得以修葺重建一新,佛光四射……”靜緣師父說到。

“這裡的前任師父已仙去了,目前就我在打理,還有收養了幾個棄嬰,她們也長大了,現在在讀書……”

般若在蝴蝶別苑時就聽孃親提起過,說靜緣師父 一心向善,她積極傳播佛教文化,並經常捐贈,資助附近學校辦學,她還撫養三個女孩,現在也已經讀書了……

過一會,靜緣把般若叫進屋去,這是小糊祖母的寢室,簡單素樸,慈祥的祖母正在看書信,般若趕緊恭敬地跪下來給祖母請安,祖母一臉慈祥說到,“若兒是個懂事的丫頭,你父母在書信都表揚你了……”

“這輩子你父親就栽在壞人手裡,以後你們一定要記住幾個教訓:一是莫與與私慾太重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看不見別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與結果。二是不與沒有人情味的人交朋友,因為在一起會不快樂。三是不與負能量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會消耗你的正能量。四是不與無感恩之心的人交朋友,因為忘恩的人必然會負義,就像梅無森那樣的人……祖母希望你把我的話飛鴿傳書給宛宛和蝶飛兒。凡事都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小糊祖母慢慢說著道理,又親自寫了兩封信,一封回信給般若帶回紫蘇園給父母,另一封讓般若寄到白玉齋給夏婆婆。

般若暼到幾句:“時機成熟,蝶兒可去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