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

接天連地。

無邊無際,誰也不知道盡頭在何處。

一條漆黑色龍鱗的五爪真龍,盤踞於天柱之上。

一處鼓起的肉包,此時隱隱的已經破碎,浮現出尖銳的部位。

伴隨著真鳳歸位,一聲鳳鳴響起,聲音震動九霄,傳遍神州三十六州,天下修行者,皆是能夠聽見這一聲鳳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隻金鳳,自天柱旁生出。

金鳳色澤單純,唯有金黃之色,一根根挺立的羽毛,瀰漫出一股金光。

金光燦燦,宛如一輪大日。

展開雙翅飛翔,一聲鳳鳴後,雲氣自生,把金鳳包裹於其中。

依稀只能夠看見一道影子於雲氣之中,大約一刻鍾的時間後,雲氣逐漸消散一空,此時出現的已經不再是金鳳。

而是五色齊備的真鳳,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

模樣也產生了不小變化,體積更是猶如注水了一般,開始瘋狂的增長起來,轉眼間大約只是三丈左右的體積,現如今已經化為百丈,而且還為曾停止增長。

鳳鳴響起後,一聲龍吟,也是不甘示弱,也隨之的響起。

嘹亮的龍吟,更在鳳鳴之上。

纏繞於天柱的五爪黑龍,此刻那鼓起的肉包,已經開始破碎,尖銳的龍爪,已經能夠看見過半,都已經浮現而出,唯獨一部分還被血肉包裹著,未曾徹底的破開長出。

五爪黑龍氣息節節的開始攀升,最後達到了頂點,再也無法進步,升無可升,進無可進。

龍鳳相互飛舞。

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襯托,宛如太極之中的陰陽。

自皇宮之中,一道氣息沖霄而起,直接衝破了皇城大陣,無盡的威嚴生出,迅速蔓延到上京全城。

一時之間,上京城中,一位位都不由的下拜。

氣息一閃而逝,未曾持久,但上京城中卻是全部都朝著皇城的方向看來。

吳長定自府邸之中,此刻披頭散髮,手足舞蹈,浮現出癲狂之色。

成仙了。

自己穩了,次輔的位置再不會動搖。

劉禪玉一步登天,從籍籍無名,到天下皆知,短短時日,就已經完成了此蛻變。

踏入仙境,一身本事,只在人皇和黃神之下,為天下第三。

大楚,已經非凡俗王朝,已經隱隱有帝朝氣象,不,好聽的說法是仙朝。

不過如今仙者還少,當李嘉文再踏入仙道,那麼就能夠稱得上是仙朝了。

劉家出了一位皇后,登仙成功,已經成為顯貴。

時間,開始緩緩流逝,一去不復返。

泰平元年,已經緩緩過去了。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太多事情。

楚皇擊敗夏方,斬殺燕王,逼走齊侯,一統天下,祭天稱皇,其後出兵草原,加固封印,迎娶劉禪玉,真鳳歸位。

一系列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

而泰平二年,天下平靜,並無大事發生。

只是楚皇后宮逐漸增多,一後,四妃,九嬪,皆是已經陸續圓滿。

而皇子也已經誕生,為熊貴妃生下大皇子竇武。

泰平三年,泰平三年。

轉眼間,就已經三年多,已經來到了泰平四年。

三年半的時間,天下太平,多年大戰,荒廢的田地,逐漸開始恢復。

天下無大事發生,但小事不斷,靈氣不斷復甦,產生的變化越來越大,各種植物開始變異,紛紛踏入靈植的行列。

而天下間的規則,這幾年也正在不斷梳理。

前朝大周沿用的神兵靈植劃分,正在逐漸的開始填充,開始建立新的劃分品級。

來之不易的三年多太平,天下間靈氣已經翻倍,神州大地無其他碎片世界融入,但其他地方如十萬大山或者是大草原,乃至於海外十州三島,甚至是更遠的地方。

肯定是有著天地碎片世界融入到人間界中,不然人間界的靈氣不可能翻倍還多,仔細算下來,靈氣已經快要達到二倍了。

三年多的平靜,這是神道好不容易發展的三年半。

竇長生建立起來的三十六城隍,三十六將軍,如今架子已經成功建立起來了。

七十二位從六品的神位,倒是未曾出現,不過從六品神位已經具備著四十多位,如九州這等重要的地方,已經成功有城隍將軍兩位從六品神位在,其他州或是州城隍,或是將軍。

神道成功的遍佈天下,撐起了神道的架子,而開始反哺竇長生。

三年半的時間過去,一切都在暗中發展,這不是遊戲,各方都會停止。

而這三年半過去,一件關乎天下的大事,如今正在持續著。

自文道體系建立,已經有三年多時間了,上一次文道體系建立,時間上微微靠後,正是科舉之後的事情。

三年一次科舉,如今三年多過去,是文道體系建立,首次科舉發生的時間。

這一次科舉,對於文道而言,太過於重要了,首次,不論何時都是重要的事情。

要是科舉失敗還好,那麼自然不值一提,但這科舉絕不會失敗,那麼文道體系建立後的首次科舉,就顯現的重要了。

要是能夠獲得頭甲,孕育浩然之氣,為道家元神,武道天人,再進一步為翰林學士浩然之氣大成,道家純陽元神。

頭甲起步太高了,高中後就是元神境界,其後自會入翰林院,只要熬上一些年,就能夠是翰林學士。

這就是文道體系建立後首次科舉的優待,因為翰林院建立,如今雖有翰林學士,但那也是老一輩。

作為新一代,上位很容易,根本沒有競爭者。

翰林學士為三十六人,如今空缺十八,熬一熬就能上位。

而翰林學士再進一步,就是大儒,也不是太難,因為他們作為新一代,必定是能夠上位的。

甚至是大學士,入閣輔政,這都不是太難。

除非是下一屆科舉中,出現了驚才豔豔者,不然他們肯定上位。

這就是文道體系建立,科舉改革後首批人,屬於他們的機遇。

一時之間,科舉競爭激烈,不知道引出了多少人,開始為了京試準備,憑此出人頭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