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沒有市場那就創造市場

楊天保給羅方運輸成本遠比他們自行進入長安交貨更低,如果採取楊天保的辦法,在長安城外中轉的話,他們可以少被胥吏盤剝三分之二,也就意味著多賺兩成的利潤。

“今年最後一次出貨還沒有行成,可行!”

羅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只要貼上弘農楊氏的標籤,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像當時得知羅曉玉被楊天保所擒,他不敢輕舉妄動一樣。

弘農楊氏的影響力,絕不止在關中,特別是楊則、楊師道、楊恭仁兄弟三人先後在涼州總管府任職,哪怕楊師道也調回朝中,可是對涼州都督府下轄十四州影響力一點也不弱。

李世民對楊恭仁這個並非嫡系的李淵帝黨確實是有些忌憚,他也完成了對涼州都督府以及隴右道文武官員的替換工作,可是這只是上面,相對而言,能和馬幫直接關係的各軍鎮、守捉堡以及關隘將校,還都是楊恭仁的舊部。

沿途上的馬匪、沙盜,有多少真的,有多少是假的,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有弘農楊氏這面虎皮在,他們馬幫的損失會小得多,麻煩也會少得多。

當然,也會有麻煩,站隊有站隊的好處,也會有相應的麻煩,比如一旦楊氏倒臺,或者被敵人攻擊,馬幫也會面臨相應的無差別攻擊。

就衝楊天保沒有為難羅曉玉,以及給他們馬幫多弄出兩成的利潤,羅方都沒有理由拒絕。

“還有一樁是什麼事?”

“我一批貨,想銷往高昌和鄯善,我們沒有渠道,想請羅會首運輸過去,運費悉照長安行價,也不會多給,也斷不會少給,想問羅會首能否抽出人馬來?”楊天保問道。

羅方沉吟道:“我想知道是什麼貨!”

“茶葉!”楊天保淡淡的道。

楊天保原本不知道他自己有茶園,在藍田縣玉山鎮上的三千畝田,名義上雖然只是三千畝,實際上卻多達四千六百畝,至於為什麼會多出一千六百多畝,想來就是弘農楊氏的門生故吏利用職權之便,把原本算作荒地、鹽鹼地以及其他不能算作耕地的區域,換成了真正的良田。

特別是玉山山坡上,還有六百多畝茶園。

這些茶,並不是什麼名茶,而且還秋天採摘,屬於那種一畝地的產出,賣不上什麼價的賤茶。剛剛採摘下來的茶葉有大約一萬兩千餘斤。

聽到這話,羅方的臉變得不好看起來。

絲綢之路,雖然不是以單純運輸絲綢,其他如糖、蠶絲、瓷器、紙張、珍珠母、樟腦、肉桂、銅、明礬、金銀、絲製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黃等商品,不過茶葉卻沒有在這個時代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寵兒。

以新採茶葉,保質最怕疊壓,需要用大木箱子里加隔板放置茶袋,還要留下足夠的通風空間防潮,防黴變,一匹馱馬可以運輸的絲綢,可以賺上十貫八貫,但是販運茶葉,幾乎沒有利潤。而且在這個時代,即使是遊牧民族,也沒有養成普遍喝茶的習慣。

在文子記載的歷史上,唐德宗李適(kuo)(742年5月27日-05年2月25日)是第一個在煮好的茶中加入酥的人,所謂的酥就是經過加工發酵後的奶。在這個時代,並沒有發明奶茶、酥油茶等一些奶茶製品。

飲茶是中原漢人世族喜歡的飲料,也只有少數一些遊牧民族貴族喜歡附庸風雅的喝茶,就像某些土豪喝紅酒一樣,對於紅酒的好壞,他們根本品不出來,只是單純的喜歡喝貴的,越貴越能體驗出他們的身份。

不過,像這樣的奢侈品,需求量非常少。就算羅方願意為楊天保運茶,他的馬幫至少需要三四百匹馱馬或者一百多輛大車,才能勉強運輸完這一萬多斤茶葉。

羅方很難拒絕楊天保的要求,畢竟,楊天保一開始就為他考慮,把進出城需要打點的環節承擔了起來,不僅省事,還非常省心,最重要的是,他無法張口再拒絕楊天保。

楊天保看著羅方期期艾艾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不解的問道:“羅會首,此時很難辦嗎?”

羅方不敢打腫臉充胖子,他充不起來,只好坦言相告:“楊兵佐見諒,塞外飲茶的人甚少,而且他們都喜春茶,今年他們已經備好茶葉,這一萬多斤茶葉,恐怕不好銷售!”

楊天保奇怪的道:“不好銷售?怎麼可能?”

楊天保在後世是去過新疆、內蒙,也知道少民們是多麼的喜歡喝奶茶或酥油茶,他們對於茶葉的需求量非常大,一萬兩千斤茶葉,其實量很少,恐怕幾個千人部落就可以吃光這些茶葉。

經過羅方相告,楊天保這才明白自己鬧了一個烏龍,也明白了這個時代茶葉既不好運輸,也沒有市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天保想了想道:“是楊某考慮不周,我再想想!”

其實,奶茶是蒙古人在宋朝末年的時候開始發明的,慢慢流行起來,成為主流飲品之一,隨著蒙古人的馬刀和騎弓,迅速風靡世界。

毫不誇張的說,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中華民族在過去的兩千年,一直佔據著科技的最前沿,當世界各地還用陶器和錫器、鉛器的時候,我們開始發明了精美的瓷器。

瓷器,說穿了就是高嶺土,經過高溫燒製而成的,可是世界各地各國人民都沒有這個技術的時候,燒製出來的瓷器,可以賣到與金銀同價,後來,玻璃的發明也是一樣,剛剛開始玻璃也是貴過金銀。哪怕後世,所有的晶片,它的主要成價只是稀土,也就是像燒製瓷器一樣,經過若干工藝加工,變成堪比黃金的價值,而且一直卡著中國人的脖子,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對於學過行為心理學的楊天保來說,養成一個從來沒有的習慣,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七天的培養,二十一天的鞏固,就可以養成習慣。

對於製造奶茶而言,其實並不複雜,特別是強烈的奶味,可以掩蓋茶葉本來的味道,無論茶葉的好壞,其實都可以。秋茶相對而言,不如春茶,夏茶,可是誰規定秋茶就不如春茶貴?

誰規定了藍田玉山茶,就不能成為名茶?

一個印度產的垃圾陸虎,還不是在一樣炒作成豪車?修不好陸虎,因為價格高昂,成為了有錢人身份的象徵。

原本早已存放在蘇宅已經落滿灰塵的四輪餐車,經過簡單的修復,現在楊天保有錢,又可以裝飾一番,顯得奢華無比。

同樣的煤炭爐,一樣的套路。

在沒有啟動資金的時候,一切都是非常困難的,有了錢就不一樣。

炒作,在奶茶沒有開始的時候已經開始慢慢醞釀。

一群鬚髮皆白的老者,紅光滿面,衝進靖恭坊打馬球,一日之間,連虐長安城十二強隊,就連在長安城可以排進前十的觀國公府球隊,也被打了一個二十一比零。氣得觀國公楊恭仁要準備解散球隊。

一時間這個勁暴的訊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迅速成為長安城茶前飯後的談資,當人們好奇這支老年人球隊到底是何方神聖的時候。

更勁暴的訊息傳來,這支老年人球隊,原來是北周孝陵的守陵人,周孝陵是北周皇帝宇文邕的陵墓,他已經死了六十多年,這些守陵人,年齡最小的已經八十九歲了,個別活到了一百多歲。

對於平均壽命不到五十歲的唐朝人來說,能活八十歲都是想都不敢是想的事情,怎麼可能突然冒出來這麼一群高齡老頭?

他們為什麼會活這麼久?

這個時候,楊天保僱傭的水軍們開始造勢了。

“你知道嘛,我那個親戚,三表哥家的二舅祖,就是周孝陵守陵人,非常著名的長壽老人,活了九十三,眼不花耳不聾!”

“別吹了,怎麼可能活那麼久?”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能活這麼久,就是因為天天喝奶茶!”

“喝奶茶可以延年益壽!”

“想長壽,就要喝奶茶!”

……

觀國公府,楊恭仁端著一杯奶茶,一臉希翼的望著楊天保問道:”奶茶真延年益壽?“

“這個……不瞞阿爹!”楊天保笑道:“阿爹品嚐!”

楊恭仁喝了一口奶茶,味道很怪,畢竟習慣了粗茶淡飯的人,對於這個味道反而不甚喜歡。

為了長壽,楊恭仁還是硬著頭皮喝了下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