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吐蕃最後的機會

面對這個局面,沒有時間去思考。

唐軍排成陣勢如同泰山壓頂過來,吐蕃軍隊不免產出混亂。松贊干布死死的瞪著唐軍中央那面李字大燾,鼻尖上慢慢出現了汗珠。

這是李靖第一次亮出旗號,一直以來,松贊干布都以為他的面前之勁敵是楊天保。事實上,其實並不是。

對於李靖這個人,沒有人會陌生。

李靖真正名揚天下的時候,則是在武德四年,李靖鑑於敵我雙方的情勢,上陳了攻滅蕭銑的十策,得到了唐高祖李淵的重視,二月即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擢任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孝恭行軍長史。

唐高祖又以為李孝恭不太精通軍旅之事,“三軍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實際上已成為三軍統帥,李靖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下江陵的準備。在半年之後,平定後梁蕭銑。

後來,貞觀三年,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統領六路大軍進攻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隨後大敗東突厥。

貞觀七年,遠征吐谷渾,擒慕容伏允,滅吐谷渾汗國。

李靖不出兵則矣,一旦出兵,那就意味著滅國,無論是王世充、蕭銑、慕容伏允,這已經是四個敗在李靖手底下的帝王了。關鍵是這四人,沒有一個是弱者,都是擁有十數萬乃至二三十萬兵馬的真正帝王,而非隋末那種擁兵幾千人馬的草頭王。

不知道不覺,松贊干布有些慌亂起來。

四萬餘唐軍騎兵,組成騎兵牆,如牆推進,他們速度不快,卻煞氣沖天,彷彿是從地獄裡走出來的修羅軍團。

不等唐軍騎兵逼近,吐蕃前鋒抵在最前面的孫波茹八千餘騎兵忽然左右一分,如同一對巨大的牛角,以雷霆萬鈞之勢朝唐軍猛撞過來,馬背上的吐蕃騎士挺直了腰,舉起了手中的騎弓。

這種騎兵與普通吐蕃騎兵使用的弓箭並不相同,而且弓臂明顯較長。

事實上,這是吐蕃人與天竺交流過程獲得的笈多長弓,這種長弓發明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天竺笈多帝國時期。

笈多帝國是古印度歷史版圖最大的皇朝之一,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都是笈多帝國的領土,包括現在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其實如果不是因為笈多帝國,佛教想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幾乎沒有可能。

笈多帝國對外武功赫赫,擁有著三大絕招,其實戰象、戰車兵還就是他們的笈多長弓手,如果裝備著輕箭,這種長弓可以射程多達三百餘米。

只是非常可惜,笈多帝國鼎盛的歷史只有短短幾十年,然後就陷入了內戰之中。

這種吐蕃騎兵使用的就是從天竺購買的長弓,他們的騎弓射程普遍是一百二十米到一百五十米,如果用重箭,五十米內中者立斃。

吐蕃作戰,很少採取像唐軍槍騎兵那樣直愣愣的撞入對方陣中,這種打法傷亡是驚人的,人丁稀少的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打不起這種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仗。

自古以來,他們對上中原王朝,一直是先以輕騎兵線著那龐大的步兵方陣放箭,用一輪輪箭雨持續地殺傷對手,給對手放血,製造恐慌和混亂,當對手被這沒完沒了的襲擊打亂了陣腳之後,重騎兵突然殺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對手一舉擊潰,接著,無非就是一場屠殺而已,這種打法戰果大,傷亡小,歷來是北方狼族的拿手好戲。

注意,從戰國開始,北方遊牧民族就是這樣打仗了,兩千多年來一直是換湯不換藥,靠著機動性上的優勢將以步兵為主的中原王朝克得死死的。很多人把“曼古歹”戰術吹上天了,大言不慚的認為這是蒙古人獨創的,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

蒙古人真牛逼,他們就不會曇花一現。他們只是欺負一下宋朝這個弱雞,被唐軍打得滿地找牙,被滿清按在地上摩擦,腦子不夠用的人才會相信,蒙古鐵騎天下無敵。

純粹是狗屁!

放眼世界歷史,唯一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唯有華夏,唯有漢族。

從戰國時代開始,中原王朝對付這些輕騎兵的戰術一以貫之:以手持長兵的步兵甚至戰車為射士提供掩護,射士手持強弩排列於陣前,忍受著輕騎兵綿綿拋射而來的箭雨的反覆殺傷,用手中的強弩與輕騎兵對射。

這種打法毫無花巧,但很有效,在打垮弩陣之前,輕騎兵想衝亂整個軍陣那是做夢。輕騎兵有速度上的優勢,可以迅速移動,而射士手中的強弩在射程和精確度上佔盡上風,對射基本上是一命換一命,誰先忍受不住那急劇遞增的傷亡誰就先垮掉。

漢朝李陵率領五千漢軍出關,結果遭遇匈奴十數萬大軍團團圍困,苦戰三個多月,轉戰兩千餘裡,結果反而殺向數萬匈奴人。

自從秦漢以來,遊牧民族就留下一個作戰原則,那就是“陣列不戰”,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勿擊堂堂之陣”,不是說漢軍擺個陣就能輕鬆打敗他們,而是漢軍方陣一旦形成,整個戰鬥就會變成一場慘烈的人命消耗戰,他們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到了唐朝,北方遊牧民族還是那一套,而唐朝卻因為國力強盛,民間養馬成風,騎兵成為唐軍的主流。雖然說,朝廷只有七十萬匹戰馬,可是民間的戰馬數量卻是朝廷十倍之。

現在唐軍擺出的騎兵們牆陣,其實就是步兵長兵陣的翻版,只不過增強了機動能力,不用被動挨打。

唐軍騎兵出戰,其實對於後勤的依賴遠遠小於步兵,就像現在唐軍士兵擁有著二三十斤瑪仁糖,以及十幾斤的乾糧可以支援一個月之久,同樣數量的步兵,一個月至少要消耗十萬石糧食。

就在吐蕃騎兵左右迂迴的時候,唐軍騎兵根本就沒有動,由於唐軍其他六軍學習的都是河源新軍,他們無論編制,還是武器裝備,都是如出一轍,最外圍則是弓弩騎兵,雖然弩機射速慢,可是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哪怕笈多長弓使用輕箭,勉強可以與唐軍弩機射程持平,不過唐軍的裝備是會讓吐蕃人絕望的,二三十萬的吐蕃軍隊,鐵甲的擁有數量,不足三萬具,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裝備著鐵甲。

但是唐軍將士卻是人人著甲,至於沒有著甲的輔兵,全部在平蕃城裡待著呢,他們除非想去撞得頭破血流。

由於訓練有素,戰馬與將士幾乎合為一體,就在吐蕃長弓騎兵還在迂迴的時候,唐軍弓弩手擎起了弩機,頂在肩胛,一手食指扣著機括,一手託著弩身,沉重的強弩彷彿是他們體延伸的一部份,任憑蹄聲震天動地,都巋然不動,冷漠的目光盯著望山上的標尺,瞄準了吐蕃騎兵。

“咻咻咻咻……”

“噔噔噔噔……”

唐軍騎兵與吐蕃長弓手幾乎同時開火,雙方射程差不多,然而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當然,這個時候還沒有眼鏡。

陣陣的金屬顫音,每一聲都好像敲在所有人的心頭,讓他們的心都跟著跳動起來。

一萬兩千餘名外圍射士同時扣動機括,一萬兩千五百餘只三稜形弩箭激射而出,形成可怕的金屬風暴,席捲吐蕃輕騎兵的鋒線。

唐軍的腳張弩張力達到了驚人的三百六十斤公斤,哪怕是一個壯漢想要拉開都不容易,不過有了滑輪的幫助,就沒那麼吃力了,不難想象,如此恐怖的張力將賦予弩箭何等驚人的初速,而如此驚人的初速又將賦予箭鏃何等恐怖的殺傷力!

百步之外,鋒線上的吐蕃輕騎兵在金屬風暴中發出絕望的哀號,他們的盔甲被弩箭當成廢紙毫不留情的撕裂,前胸入後胸出,甚至透體而過,扯出一道道長長的血線,金屬風暴沉沉低嘯著掃過鋒線上的吐蕃輕騎兵同樣是被一掃而空!

至於吐蕃長弓的弓箭,也確實是命中了唐軍騎兵,不過除了一陣叮叮噹噹的聲音響起,除非是個別倒黴蛋被射中脖子、面盔之後的眼睛,或者是戰馬,否則他們都是安然無事,最多像被人狠揍了一拳,疼痛而已。

反觀唐軍落馬的人數,不足吐蕃的十分之一,吐蕃這邊傷亡至少兩千開外,唐軍騎兵跌落戰馬的不足兩百之數。

高下立辯。

但是,大相娘娘·芒布傑尚囊,並不死心,長弓雖然是長了點,但是他還是弓,射速遠比弩機更快,哪怕三箭換一弩,也要啃下唐軍一層皮。

如果讓普通吐蕃騎兵,他們的傷亡會更大。

就這樣,雙方的距離更近,又展開第二輪射擊。

不過,卻是唐軍的弩手反而沒有進行同時射機,第一輪攢射是唐軍弩手提前上弦的,現在他們只能重新上弦。

不過,讓吐蕃人失望的是,唐軍騎兵弩手的上弦速度,遠比步兵更快,擁有滑輪助力之下,在吐蕃第二輪射過之後,唐軍損失二百餘人之後,唐軍陣中又響起可怕的金屬顫音。

原來,楊天保最喜歡改造裝備,唐軍騎兵在上弦的時候,只需要將弩機掛在胸前的卡扣上,金屬卡扣就會勾住弩臂,然後他們騎著馬,用腳一登,弩機就可以完成上弦。只是弩箭,根本就不用用手裝填。

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發明了諸葛連弩,弩箭就像後世的子彈夾一樣,自動上彈,楊天保就剽竊了這個創意,把箭匣給弄了出來,由於彈簧鋼的質量不過關,楊天保採取了彈性極佳的毛竹代表彈簧,用毛竹的彈力把箭彈進箭槽內。

這樣以來,唐軍弩機手的射速就可以提高三息,不要小看這三息也就是三秒鐘的時間,足足讓弩機的射速提高了一倍。

娘·芒布傑尚囊悲哀的發現,他們用了三輪攢射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唐軍將士至少倒下六七百騎。

不過這個戰果對於四萬餘唐軍騎兵來說,是可以接受的。打仗哪能不死人?

可是,吐蕃八千長弓手,此時還剩四千不到,不等娘·芒布傑尚囊他們已經嚇破了膽,全部撤回來了。

松贊干布居高臨下,親眼看到吐蕃輕騎兵下餃子似的從馬背上墜落,然後變成肉泥,而唐軍依然旗幟嚴整,陣容不亂,不禁再度變了面色。

跟唐朝打了十多年,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面。

蔡邦·瑪加悄悄來到娘·芒布傑尚囊身邊,壓低聲音道:“大論,太快了!照這樣打法,就算那八千弓騎兵全死光了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啊!”

娘·芒布傑尚囊一籌莫展。

你打半天都啃不下人家一根毛,人家一個齊射就叫你死傷一地,這仗還怎麼打?

那支圍著唐軍騎兵陣繞了好幾圈也沒能佔到任何便宜的吐蕃長弓輕騎兵非常狼狽的撤了回去。

他們被打慘了,人成了血人,馬成了血馬,而射亂唐軍陣腳的目的還遠遠沒有達到。

娘·芒布傑尚囊檢視了結果,幾乎吐血,就這麼一個回合,短短一柱香的時間,八千輕騎兵就死了三千三百多,至少好兩千多顆頭顱被唐軍割了去,穿在槍尖上揮舞!

指揮這支騎兵部隊的將領,是娘·芒布傑尚囊心腹愛將,也是他的侄子娘·芒布傑索旺,憑良心說,娘·芒布傑索旺確實是盡了力,殺傷唐軍不少,但在殺傷唐軍的同時自己也讓唐軍的強弓勁弩打得死傷累累。

最要命的是,唐軍的裝備太好了,他們的箭射在唐軍身上,十之八九就像跌落下來,根本就沒有用處,而唐軍的弩機每一箭下來都要讓他們死傷一大片,這還怎麼打?

娘·芒布傑尚囊瞪著楊天保的將旗,咬緊牙關,怒吼:“繼續進攻!他們的弩箭不是無限的,然後我們的機會就來了!進攻!不能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

娘·芒布傑索旺呆了呆,幾乎哭出來:“大論,你冷靜一點!照這樣打,就算贏了,我們這部落也完了!”

作為吐蕃的四大家庭之一,娘氏,確實是有底蘊。關鍵是,他們的部落損失太過慘重的話,其他貴族能容下他們?

吐蕃人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們對待敵人是如此,對待自己也是如此。就像當年最強盛的珞氏家庭,一度讓王族仰仗鼻息。

可是,在與門巴族交戰的時候,他們死傷了上萬精銳,從此元氣大傷。

關鍵是,現在珞氏已經快要淡出吐蕃政壇了,珞氏已經五六代人沒有出過大論或者小論這樣的高官了,而且四茹沒有一個茹是屬於珞氏的。

娘·芒布傑索旺大聲說道:“我們吐蕃打仗,一向是動起來,避開敵軍的鋒芒,通擊他們的弱旅,哪有列成堂堂之陣硬碰硬的……”

娘·芒布傑尚囊突然一刀斬落,娘·芒布傑索旺的聲音戛然而止,斗大的頭顱著著刀鋒打著旋飛了出去,帶起一蓬血雨。

所有人都驚呆了。

娘·芒布傑尚囊厲聲說:“動動你們的腦子,認真想一想!十三年前,我們第一次遇上唐軍他們才多少人,用的是什麼裝備?”

眾吐蕃將領沉默了,十三年前,是唐朝武德五年,那個時候唐朝還是割據勢之一,雖然問鼎中原的架勢已經明朗,可是河北卻屬於劉黑闥,江南屬於杜伏威,嶺南屬於馮盎,關北還是梁師都的地盤。

唐朝軍隊的裝備非常差,鐵甲只有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全軍將士著甲率不足六成,他們對上吐蕃騎兵的時候,基本上是射一大片,死傷慘重。

娘·芒布傑尚囊指指向唐軍方陣,放聲怒吼:“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十年前,唐軍只能據城而守,三年前他們可以給我們打得半斤八兩,現在呢,他們不僅僅攻進咱們吐蕃境內,還敢主動在野外與我們野戰,今天我們可以避,可以逃,可是我們能逃到哪裡?這是最後的機會了!你們不想打的話,可以馬上離開,我要留在這裡,跟他們死戰到底!”

娘·芒布傑尚囊說完飛身上馬,帶著一群親兵衝下山去,吹響號角。孫波茹的騎兵紛紛上馬,娘·芒布傑尚囊著唐軍方陣射出一支騎,孫波茹的四五萬騎士兵兩眼發紅,嗷嗷狂叫著衝了上去。

PS:很久了,老程沒有寫過一萬字,今天寫了一萬,新書六千七,這個四千八,先去歇歇。求個正版訂閱吧,現在沒幾個訂閱了,.asxs.是公平的網站,一切都靠成績,成績差對於作者而言是嚴重的打擊。現在太師進入了惡性循環,訂閱越少,越沒有推薦,越沒有推薦成績越差,相信任何一個作者,不會放棄更新自己的書,除非沒有寫下去的必要和價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