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被動挨打不是我的習慣

河源軍人數最多的並不是十二個折衝府,而是擁有數量龐大的捉守城、鎮戎以及烽火屯,這些將士佔據了河源軍三分之二的人數,相對於野戰軍軍團,他們的地位更低,待遇也更差。

隨著楊天保利用會馬術將士,將這些會馬術的士兵集中起來,那麼十二個折衝府就變成了十二個空架子府。

不過,這樣以來,楊天保不動這些折衝府都尉、果毅副尉、另將、長史、參軍的官職,也讓他們去玩。打仗,楊天保還是要依靠這一萬餘名會馬術的將士,楊天保要將這些會馬術的士兵,訓練成精銳的騎兵,負責擔任吐蕃戰爭的主力,至於各府,只充當各地的守備部隊。

然而,要想守備地方,讓這些士兵擁有士氣,那就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所謂的忠誠,那就是背叛的籌碼不夠。要想讓河源軍將士擁有靈魂,就需要給河源軍裝上靈魂,讓他們知道為誰而戰,不戰的後果是什麼。

當然,楊天保可以一步一步培養他們忠君為國,然而,時間上來不及,特別是那些罪囚,發配充軍的士兵,他們都已經被朝廷發配了,你指望他們有多高的思想上覺悟?

關鍵是,楊天保手中也沒有這種精通會做思想工作的人,做思想工作,並不是一兩篇文章寫下去,讓將士們讀完,將士們就知道忠君為國,奮勇殺敵了。

這其實非常扯談。

在這種情況下,楊天保只能退而求次,以利益驅使將士們為自己而戰。

楊天保望著眾將士道:“諸位也都知道,咱們鄯城縣距離長安,足足有將近兩千裡,按照民夫一天四十裡的速度,一來一回就需要三四個月,也就是說一個民夫在路上就要吃掉三六鬥糧食,一車拉十石糧食,只能有六成多抵達鄯城縣,咱們河源軍一年就耗費六萬餘石糧食,朝廷需要運輸十萬石勉強才能夠,關鍵是,朝廷也缺糧。所以,咱們只能依靠屯墾來解決這個問題。”

剛剛從門外進來的劉洎道:“楊經略,眼下已經過了春耕兩個多月,這農時早就過了!”

“沒有關係!”楊天保笑道:“咱們可以種豆,先不管收成如何,可以先養養地。這樣以來,明年就可以利用半熟的地,咱們全軍三萬餘人,只需要開墾出二十五萬畝田,就可以收成四十萬石糧食,自給有餘,還可以支援瓜州、沙州方面!”

楊天保與長安科技學院的農學專家潘十一聊過,知道這個時代土地一般而言都是一年一種,除非江南水土肥沃的地帶,勉強可以種兩季稻。沒有化肥,土地自身的肥力有限,別說一年一種,就算是關中的上田,也需要三年休耕一年,保持土地的肥力。

可是,後世通常情況下都是一年兩種,冬天入深秋以後,種植冬小麥,或者早稻。夏季就要種植玉米或者大豆之類的莊稼。

這個時代的農民有人已經發現種豆可以肥田,事實上他們並不懂裡面的道理,我們把豆類作物的根從土壤中拔出來,就能看到上面有許多小的瘤突,這就是根瘤。那麼這些根瘤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在土壤中有一群具有固氮能力的短小桿菌——根瘤菌,它們喜歡聚集在豆類作物的根毛周圍,透過分泌一種纖維素酶,將根毛細胞壁溶解掉,隨後根瘤菌從根毛尖端侵入根的內部,直到根的內皮層。

根瘤菌分泌的一些物質促使內皮層處的薄壁細胞快速分裂,細胞數目增多,體積增大。與此同時,根瘤菌在皮層的薄壁細胞內大量繁殖,最終在根的表面形成“瘤子”。最小的根瘤只有米粒般大小,最大的根瘤則有黃豆般大小。根瘤的形態也是多種多樣,有棗形、姜形、掌形或球形。根瘤中含有紅色素(豆血紅蛋白)、褐色素和綠色素,所以根瘤呈褐色、灰褐色或紅色。

根瘤菌透過生物固氮生產的氮肥不僅可以滿足豆類作物的需要,還能分泌一些含氮物質代土壤中,有時有些根瘤本身自根部脫落也進入到土壤中,這就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供給其他植物利用,因此農業生產上常常使用根瘤菌肥或採用豆類作物與其他農作物輪作、套作、間作的栽培方法,可以達到少施肥又增產的目的。

在後世,楊天保遇到過六十天歸倉,或七十天歸倉的大豆種子,不過他現在沒有這類種子,即使普通的大豆,一般在六月份收割完麥子之後種植,在中秋前後就可以收割,大約成長周圍在八十到一百天左右。

算算時間應該還來得及。即使來不及,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黃豆的根莖可以喂馬,喂牛,解決草料問題,即使是青豆角,那也可以食用。

府兵其實就是半職業化的軍隊,對於種地並沒有任何意見,只是他們即要完成墾荒,又要完成訓練,很多軍官向楊天保發起牢騷。

楊天保大手一揮直接道:“這樣吧,今天本將軍抽出來的那些人,集中脫產訓練,餘下的兩萬人必須開荒,開荒也是訓練,各個折衝府、各個守捉城、各個鎮戎、烽火屯之間進行評比,乾淨得好有賞,幹得不好,待遇減半!”

於是,河源軍浩浩蕩蕩的墾荒搶種就開始了,作為河源軍戎邊部隊,各個折衝府和守捉城佔據的都是土地肥沃的地段,反而這些地廣人稀,土地不用愁。

河源軍除了抽出來的一萬餘名將士脫產訓練,其他將士全部解甲進入了訓練的墾荒工作中,河源軍的優勢在於,他們都是青壯年。

楊天保大筆一揮,在各個府周圍劃出一大片的空間,無論是灌木叢也好,長滿青草的草地也罷,開始進行墾荒。

然而,進度開展了兩天之後,收到各部的彙報,進度讓楊天保感覺非常不滿意,如果按照目前的進度下去,楊天保發現兩萬餘人墾荒二十萬畝,平均也就是每人十畝地,那麼等中上大豆,至少需要四十天,四十天不行了,且不說西海這裡冬天來得早。

關鍵是,來不及收割,難道全部要便宜吐蕃人嗎?

楊天保想了想又隨後頒佈另外一條命令,各部完不成任務,折衝都尉降成果毅副尉,果毅副尉降成昭武校尉,昭武校尉降為翊魔校尉,總之軍官各降一級。

在官本位的思想上下,現在掌握全軍又利用後勤給養控制全軍的命脈,縱然不滿意,誰也不敢挑頭,現在楊天保掌握了一萬餘名精銳,擁有全軍最好的裝備,誰敢炸刺,收拾他沒有商量。

隨著楊天保嚴厲的命令下達下來,這些軍官們頓時急了,特別是那些流配過來的配軍,他們雖然為名軍,其實就是勞動改造,按照唐代的充軍規定,分別為煙瘴(四千裡以上)、邊遠(三千裡)邊衛(兩千裡)、以及附近(一千裡),按照時間分別為五年(一千裡),十年(兩千裡)一生(邊遠),永遠(煙瘴)。

就像大詩人李白,他們出生在碎葉,祖上就是充軍到碎葉的,而且是永世不回的那種,直到李白成年才得以回到關中。

這此流配過來的配軍,他們的幹活積極性幾乎沒有,為了提高這些配軍的積極性,不少守捉使和鎮戎使就將告訴這些配軍:“你們完成墾荒任務,我給你們轉為跳蕩兵,只要運氣好,就可以恢復自由之身!”

跳蕩兵是唐朝七軍之一,也就是突擊隊,又稱敢死隊,一般而言,承擔又艱苦,又危險的工作,然而,對於罪囚而言,這是他們唯一可以改變人生的機會。

像他們這樣戍邊十年,身體就會被掏空,想要留下子孫後代,幾乎不可能了,可是成為跳蕩兵卻不一樣,只要立功,就可以免除罪責,轉為正常府兵衛士,再次立功的話,不僅可以升官發財,還可以封妻廕子。

這下以來,整個河源軍墾荒的熱情似火,甚至不少人挑燈夜戰,就是為了儘快完成楊天保的任務。

至於那些被挑出來的職業士兵,他們非常慶幸自己有一技之長,不用累得像狗一樣。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他們高興得太早了。

這些一萬餘名士兵,被楊天保打亂重組,以三百人為一團,共計設立三十六個團,然後分別以他的親衛擔任團校尉,負責訓練。

就在鄯州城外的那座山谷之中,每個人發了個人用品,一個木盆,兩套嶄新的被褥,一人一頂蚊帳。

營房也臨時搭建好了,每個夥一間營房,營房採取以樹木為支柱,用泥土混合茅草糊成的牆壁,屋頂也是茅草混合了一層。雖然房間是很建造成的,而且還非常潮溼,不過卻比睡帳篷強,畢竟現在已經進入炎熱的夏季,這樣的房子反而更加涼爽。

特別是他們的伙食,實在是太好了。不僅有肉,而且油水實足,一斤重的饅頭,特別扛餓,無論是小米飯,還是饅頭,都不限量,只要你能吃得下,可以隨便吃。不管是選饅頭還是選小米,大家都是狼吞虎嚥,絕不浪費半點食物,菜吃完了還要用手裡剩下的那小半個饅頭把盤子擦一遍,把菜汁擦乾淨然後吃下去。

有軍官板著臉來回巡邏,眼睛專盯著大家的飯盒菜盤,顯然是想把挑食的、浪費食物的傢伙逮住。當然這是多此一舉,現在什麼世道啊,連吃頓飽飯都難過登天了,再說這麼好的飯菜,連小地主也只能偶爾吃一頓,誰敢浪費啊?哪個敢浪費的都不用軍官動手了,一萬多人一人一口水就能將他淹死!

對於那些從守捉城或鎮戍挑選出來的士兵而言,住這樣的房子,吃這麼好的飯菜,就算是他們原來的校尉也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晚上,眾將士進入了夢鄉。

楊天保拍拍薛仁貴的肩膀道:“這些兵,怎麼樣?”

薛仁貴兩個眼睛直冒精光,彷彿看到了極品美女一樣,他點點頭道:“不錯,不錯,身體壯實,都有一身本事,還有不少好苗子!”

楊天保的目光變得幽深,語氣有些凝重的說道:“徽商在吐蕃已經得到,松贊干布動員了軍隊全國軍隊,入秋這一仗肯定無法避免了!”

事實上唐朝與吐蕃幾乎同時完成了各自的統一,當唐朝統一天下的時候,吐蕃也統一了高原,雙方都需要擴張發展,歷史上文成公主出嫁,其實就是帶著威脅性質的,但是李世民沒有辦法,打又打不過,只能低頭。

事實上,唐與吐蕃的戰爭,動輒就是十萬二十萬軍隊,特別是在大非川之戰,也是薛仁貴鎩羽而歸的那一場戰爭,吐蕃動用了四十萬軍隊。

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不難看出,吐蕃此時的擁有著雄厚的實力,二十萬並不是吐蕃的極限。

然而,熟悉唐朝內部的楊天保卻知道,大唐此時遠征,極限就是十五萬軍隊左右,再多了就負擔不起了。

就像北伐東突厥之戰,唐朝六路大軍十五萬人馬,攻伐吐谷渾,同樣六路大軍,也是十五萬人馬,這是唐朝軍隊的極限。

楊天保要屯田,就是在前線建立一個糧食補給基地,這樣以來,擁有著豐富的糧食,唐朝可以在西海這個相對公平的地帶與吐蕃死磕。

打仗就是打經濟,用大唐一地,換取吐蕃傾國之戰,哪怕打不過吐蕃,耗也可以耗死吐蕃。

楊天保率先保證自給自足,然後可以他若是可以擁有四十萬石糧食,李世民絕對不會認慫。

楊天保望著遠處酣睡的士兵道:“咱們的時間不多,部隊訓練一定要抓緊,寧願讓他們多流汗,也要他們少流血!”

薛仁貴道:“好兵不是訓練出來的,都是打出來的……”

“我也明白!”楊天保嘆了口氣道:“必要訓練還是要搞一下的,至少要把這支軍紀律訓練出來,到時候你可以帶著他們先一步進入吐蕃,就像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

薛仁貴疑惑的問道:“孫悟空是誰?”

楊天保這才想起他這句話有些超前了,他急忙解釋道:“我的意思是,咱們不能讓吐蕃人牽扯咱們的鼻子走,他即然想打,咱們也不能讓他們事事如意,訓練好將士們紀律,就要訓練他們高原反應適應性訓練,將來咱們要準備反攻吐蕃的,咱們可不能光捱打不還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薛仁貴並沒有追問楊天保關於孫悟空的問題,他發現楊天保不想說。

薛仁貴點點頭。

楊天保突然又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急忙讓人去找葉向榮!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