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出任河源軍經略使

面對楊天保的威脅,噶爾·東贊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從唐朝立國開始,吐蕃與唐朝就時常發生戰爭。

當然,那個時候無論唐朝,還是吐蕃,都沒有完成事實上的統一。但是,像這種局部戰爭,吐蕃從來沒有吃過虧,即使在唐朝境內碰壁,了不起撤回去。高原是諸神對吐蕃人的庇佑之地,除非是吐蕃人可以在高原如水得水,然而,無論是吐谷渾人,還是西突厥人,或者唐人,只要去了高原,無論再勇猛的人,到了高原也會變成軟腳蝦。

噶爾·東贊雖然精通唐言,也熟讀百家典籍,然而他非常清楚,絕對不能以己之短擊敵之長,與唐朝大臣比辯經,那純粹是找虐。就像他出使尼婆羅國(今尼泊爾)一樣,他向尼婆羅國國王光胄王求親,費盡唇舌,光胄王絲毫不為所動。連續兩次出使尼婆羅國,未取得進展,松贊干布勃然大怒,第三次讓噶爾·東贊率領三千吐蕃軍隊,直接開赴尼婆羅國邊境,而噶爾·東贊更是直接,直接以使節的身份,命令使團隨扈三千騎兵,肆無忌憚的攻擊尼婆羅國軍鎮,噶爾·東贊一日連續破掉尼婆國的三座鎮,先後四戰,全部大獲全勝,斬殺尼婆羅軍隊共計六千餘人。

光胄王接到這個訊息,當時就嚇尿了,也不提什麼舍不舍,看不看上松贊干布了,直接把波利庫姬,既尺尊公主送給松贊干布為妃。

來到長安之後,噶爾·東贊這才發現大唐遠比他想象的更加繁華,而且人口眾多,他從吐蕃前往長安,一路馬不停蹄,足足走了兩個多月,路過的大小城關一百多座,而且這僅僅相當於大唐城池的十分之一,這下讓噶爾·東贊意識到,要想採取尼婆國的辦法對付唐軍,根本就不可能做的,特別是唐朝的城池異常高大堅固,而尼婆羅所謂的城池,僅僅相當於唐朝的地主大院。

所以他擺明了利用吐蕃奴隸去噁心李世民,故意讓李世民氣急敗壞,從而怒極攻心,犯下錯誤,派出軍隊進攻吐蕃。無論李世民派出多少軍隊,最終失敗的只能是李世民。

當楊天保說到“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時候,噶爾·東贊高興得都想抱住楊天保親一口,這太對他的脾氣了。

噶爾·東贊語氣輕佻的望著楊天保道:“如果楊將軍有本事,可是派人把吐蕃下下屠戮殆盡,前提是,你要有這個本事!”

楊天保正準備說話,李世民甩袖離開大殿,朝著後面走去。

眾臣面面相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楊恭仁目光嚴厲的瞪著楊天保道:“國之大事,豈能如此兒戲!”

楊天保一本正經的說道:“我沒有說笑!”說到這裡,楊天保轉而望著韋挺道:“韋大夫,不知令郎的傷勢?”

韋挺一臉憤怒的道:“身中二十七刀,若非家丁冒死相救,只怕當場……”

楊天保望著噶爾·東贊背影,冷笑道:“給我半個時間,我把他的兒子,連同他的女兒一起給你抓來!”

……

“砰——”

武德殿內,一個琉璃盞被摔在了丹墀之下,一個黃門內侍聞聲匆匆走進殿來,卻迎頭撞上李世民如同鷹隼一般憤怒的目光,他咆哮道:“滾出去——!”

那內侍連滾帶爬逃了出去。

就在這時,長孫無垢從殿外走來,李世民又發洩露般的砸著宮內的陳設。直到李世民砸無可砸,他正準備提腿朝著案几踢去。

長孫無垢從身邊又取過了另外一個琉璃盞,遞給李世民道:“二哥,摔這個。”

李世民望著長孫無垢,良久,嘴角綻開了一絲苦笑,說道:“觀音婢,……越是這種時候,你越是有本事把朕弄得哭笑不得!”

長孫無垢淡然自若地將琉璃盞放回了原位,口中回答道:“二哥,這個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笑一場、哭一場,都好,就是不要憋在肺腑之內,那是要坐下病的。”

李世民頹廢的坐在丹墀之上,長長嘆了口氣道:“吐蕃人……人面獸心,不相與謀,朕又不是不知道,他噶爾·東贊就是松贊干布的一條走狗,依靠著在尼婆羅狐假虎威,哼……真以為朕是光胄王!”

長孫無垢道:“如今大唐勞師遠徵吐谷渾,不能輕易兩線開戰!”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朕又不是不知道此節,等李靖率軍回師,朕必殺此人!”

長孫無垢望著李世民道:“陛下的意思是……不追究了?”

李世民咬著牙道:“國庫空虛,大軍遠征在外,師老兵疲,怎麼打?朕忍了,他可以在朕頭上拉屎撒尿……!”

就在這時,一名黃門內侍躬身道:“陛下,楊將軍求見!”

李世民正準備擺手,長孫無垢朝著左右的宮娥吩咐道:“愣著做甚,還不快收拾收拾!”

李世民擺擺手,搖搖頭道:“不用收拾,朕不是小氣的人,這點臉丟了,朕不在乎……”

當楊天保進來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彷彿換了一個一樣,一臉笑容,非常燦爛。

特別是楊天保看到宮內一片狼藉的時候,李世民甚至自嘲的笑道:“朕這是沒忍住,實在是欺人太甚!”

楊天保躬身道:“陛下,臣正是為此事而來!”

李世民微微一愣,他還以為楊天保是為了銀行的事情而來呢。

楊天保自然不是因為這點小事,銀行的困難其實只是表現給李世民看的,根本就不存在困難,只要楊天保找到金礦的礦脈,獲得大量黃金,他就會進行貨幣改革,促進商業發展,至於銀行自然可以遍布全國,甚至影響周邊。

唐朝貨幣緊缺,不僅僅是因為國家鑄造的貨幣太少,而是因為這個時代不僅百姓喜歡存錢,而且周邊部落和國家,都使用唐朝貨幣,這樣以來,李唐的開元通寶,事實上相當於後世的區域性貨幣,相當於歐元區的歐元。唐朝對於銅幣外流事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沒有看見,因為這件事上,朝廷是有利可圖的。銅幣鑄造下來,可以獲得三成利潤,這種利潤讓朝廷獲利不小。

關鍵是,唐朝與吐蕃的戰爭,直接是唐朝滅亡的根源之一,從武德六年,吐蕃二十萬大軍分別入侵河西、隴右、關中(今甘肅、青海、陝西一帶)。直到唐朝滅亡,唐朝與吐蕃先後進行過八次會盟,簡單的說,也只有在貞觀朝,國力強大,軍隊戰鬥力強,名將如雨,良謀如雨,吐蕃一時間沒有佔到便宜。包括唐高宗李治後期,基本開始處於戰略守勢,被吐蕃壓著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別看武則天是一介女流,初期曾有一段時間佔據優勢,後來被迫防禦,就連安西四鎮也曾一度丟失。可以說,安史之亂之前,唐朝與吐蕃的戰爭,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輸過,但是安史之亂以後,國力銳減,不僅僅丟了安西,吐蕃還開始染指南詔、劍南道,可以說從西北到西南,長達兩三千裡的邊境線上四處出擊。

楊天保感覺,在李世民時期,如果不趁機中創吐蕃,指望李治和武則天,根本就沒戲,不如趁著李世民雄心未退,幫助李世民贏得一場戰略上的主動。

高原的戰略地位太過重要了,失去燕雲十六州,宋朝全線被動,遼國兵馬,隨時可以引兵南下,同樣的道理,吐蕃軍隊可以在高原上休養生息,一旦急需了足夠的實力,就可以到處攻擊,防不勝防。

李世民問道:“你準備借給朕多錢?”

打仗就是打錢,現在吐谷渾戰勢基本上結束,大軍最遲會在四月底或者五月初回師長安,根本戰場上的繳獲,基本上可以持平這次戰爭的開支,李世民還以為楊天保銀行中有錢,擔心巨大的利息壓跨他,找朝廷分擔。

楊天保搖搖頭道:“臣是為陛下解惑的!”

“解惑?”李世民道:“朕有何疑惑需要你解?”

楊天保淡淡的道:“吐蕃!”

楊天保從懷中掏出一根粉筆,直接蹲下來在地板上畫出一條條簡易的線條,並且在上面標註上祁連山、崑崙山、唐古拉山、阿爾金山以及喜馬拉雅山脈,接著又將黃河、長江、金山江等標註了起來。然後又按照虛實不等的比例標註上長安、洛陽、秦嶺。

擁有這麼一副簡易的地圖,這讓李世民目瞪口呆的道:“吐蕃居然這麼大?他們距離長安居然這麼近?”

楊天保指著地上的地圖道:“陛下,請看,這裡就是吐蕃高原,也是一個制高點,一旦吐蕃強大起來,就會在吐蕃高原對大唐形成泰山壓頂之勢,從高原上山洪爆發般傾洩而下的滾滾鐵騎足以在瞬間將一切抵抗輾成齏粉。巴蜀相對好一點,這裡的山區限制了吐蕃騎兵的發揮,勉強可以利用城池、山巒擋住,但是西海(今天青海)這裡就不行了,這裡廣袤的高原,可以任由吐蕃騎兵馳騁,一旦他們翻越祁連山,那麼涼州、甘州、肅州、河州就會被吐蕃擋腰斬斷!”

李世民看到這裡,心中不免一陣慌亂。

他雖然熟讀經史,可是任何一部書,絕對沒有楊天保這副圖畫這麼直觀,這麼一目瞭然,楊天保沒有說的是,一旦失去隴右、河湟、河套,等於關中的北大門向吐蕃敞開了,那麼這樣以來,吐蕃已經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而且,吐蕃對劍南、嶺南、南詔也有著致命的威脅。

李世民的臉,變得非常陰沉。

楊天保指著地圖道:“吐蕃對大唐的威脅太大了,正所謂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

李世民搖搖頭道:“你有所不知,吐蕃人一旦退回吐蕃高原,簡直如同神助,而我們唐軍卻手腳無力,四腳發軟,頭暈眼花……”

楊天保笑道:“這不是什麼神助,只是非常普遍的高原反應而已,別以為吐蕃人可以無往不利,一旦將吐蕃人引入低海拔地區,或者說富養地帶,比如成都平原,或者關中平原,吐蕃人不出半個月,就是會現醉氧,輕者無力或者酣睡,重傷可以喪命!”

李世民又問道:“什麼是醉洋?”

楊天保又耐心的向李世民解釋了什麼是氧氣,高原氧氣稀少,吐蕃人世代居住的高原,可以習慣了高原氧氣稀少的環境,唐人居住在平原,氧氣含量高,只要抵達高原,也會出現不適。無論是醉氧和高原反應,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人可以適合高原,也可以適應平原。

等李世民明白了所謂的高原反應之後,他對吐蕃人的恐懼就一掃而光了,李世民不是不想打吐蕃人,關鍵是吐蕃人擁有彷彿神助的加持,他心中沒底。

只要不是神仙相助,那就好辦。

楊天保這個時候提出自己的建議:“陛下,我們大唐地廣人多,既有平原百姓,也有山區百姓,可以秘密組建一支高原山地作戰部隊,專門用對吐蕃作戰,只有把吐蕃人打敗、打服,才能解決這柄懸在大唐頭上的利劍,其實咱們大唐境內也有不少高山,比如巴蜀的大雪山、西海的崑崙山,還有賀蘭山包括關中的太白山,只要抵達山頂,都會有高原反應,都可以利用這些大山,訓練高原山地部隊。”

李世民自然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噶爾·東贊這麼掃他的顏面,他豈不坐視不管,當然,如果真沒有辦法解決高原反應,李世民絕對會認,絕對會像歷史上一樣,試探一下,發現吐蕃像秦朝一樣,立於不敗之地,那麼他就會選擇與吐蕃交好,甚至不惜把一個侄女嫁出去和親。

李世民經過短暫的思考,就決定秘密成立高原山地部隊,軍隊的番號就是河源軍,軍隊在西海鄯州,全軍為加強軍編制,下轄十二個上折衝府,全軍擁有兵員一萬四千四百餘人,楊天保出任河源軍經略使,為了避免吐蕃細作發現,這支軍隊的軍費不走國庫,而是由銀行調撥,國庫負責轉送,以其他名目。

河源軍在歷史上本來是高源儀鳳二年(公元677)成立的軍隊,然而,在楊天保這個異世蝴蝶的作用下,提前三十多年成立。

最關鍵的是,河源軍經略使,負責河源軍的軍政要務,屬於封疆大吏的級別,在安史之亂之後,經略使一般都是節度使兼任。

楊天保現在與節度使的最大區別是,他並沒有持節,不能代李世民便宜行事,主要職責更傾向於軍略。

楊天保終於如願以償,可以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了,也避開太子李建成與李泰的鬥爭,楊天保的性格實在不適合在雞蛋上跳舞。

然而,李世民到底不是昏君。雖然任命楊天保為經略使,卻任命監察御史馬周為河源軍長史,百騎司副使唐強擔任河源軍記室參軍(相當於監軍),又任命黃門侍郎劉洎為河源軍長史。

楊天保雖然是河源軍經略使,負責經略相當於青海、一直新疆一部分的軍政,但是,他並不能一言而決。

楊天保接到任命,又向李世民提出,自己要調人。

PS:老程最近工作有任務,時間有限,只能保持一更,不過每天仍舊四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