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發財要趁早

每個人都有自己夢想,田四喜也不例外。

早在田四喜在十二歲的時候,看到原來酇縣喬財主家黃管家帶著幾個家丁,挨家挨戶替喬財主收租子。

當時村裡田得發家裡有了病人,欠了一屁股債,實在沒糧交租子。當時,黃管家就把田得發的婆娘帶到村口小樹林。

田四喜從頭到尾看完了一齣戲,自此之後,田四喜就發誓,將來一定要當一個像黃管家一樣的管家。

想去誰家吃就去誰家吃飯,想睡誰家就去誰家睡。

現在楊天保給他權力,讓他招募一百人,並且讓他當管事,這就讓他的目標更近一步。

在田四喜帶著楊天保的命令離開後,楊天保則是走向前院,觀看著正在指揮工匠施工的楊思齊,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楊天保發現,楊思齊的這些徒弟,其實只學了他一樣技能。

有的精通壕寨,有的精通石作,有的精通大木作,就是製作房梁、支撐柱等,有的精通小木作,比如窗欞、桌案、櫃等製作。有的精通鋸作,可以用一把鋸子,把木材鋸開,彷彿後世的精密機器一樣,精確度卻精確到毫米。

也有精通竹作,也有的精通瓦作、有的精通泥作、有的精通磚作、也有精通窯作等涉及營造將作的十二工種之外,還涉及鐵作、制舟、制車等相關行當,而楊思齊則是一通百通。

可以說楊思齊的二十幾個徒弟,勉強可以達到一個楊思齊的水平。楊天保建造百草堂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更多人接觸知識。

事實上楊思齊的識字並不算多,書寫命令和指示,一般情況都是口述,或者直接畫圖,至於楊思齊的徒弟們,那就更不入流了。

楊天保想了想道:“楊大匠,有否空閒?咱們一起坐坐?”

“這……”

楊思齊想了想道:“楊將軍有何吩咐?”

楊天保朝著木屋方向走去,楊思齊急忙跟上來。

楊天保指著百草堂道:“我建造這麼一座學校,並非為了造建一座私塾!”

楊思齊點點頭。

朝廷目前最大的官學有三所,既國子監,雖然平民子弟可以就學,不過學費自然全免,不過要想進入國子監,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唐朝的國子監相當於國立最高大學,而州學則是州立地方大學,所有進入國子監的學生,必須經過考試,層層考試。

不過,眼下大唐並沒有進入鼎盛時代,國子監最大容納能力,也就在兩三千名學生左右。

當然,唐朝的強大,主要跟唐朝的教育有著明顯分不開的關係,國子監作為全國最高學府,開設了諸多學課。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就是一名典型從國子監培養出來的學生。

他一生在哲學上的造詣就不必說,他還做過二十幾個官職,在學術和教育方面,從大學老師,幹到了大學校長、教育部長;

在政治方面,幹過紀檢官員,當過縣、州、首都的一把手,還做過皇帝的秘書(中書舍人);

經濟方面,當過國家審計署署長(比部郎中);

在法律方面,從地方法官幹到了中央政法高官(刑部侍郎);

在軍事方面,當過參謀、參謀長、國防部長(兵部侍郎);

在人事方面,當過*****(吏部侍郎)。

唐朝的國子監,其實完全不像楊天保想象的那樣,其實楊天保對唐朝國子監的理解,更是直接照搬了明清時代的國子監,培養的就是一些只會摘章引據的腐儒。

而唐朝國子監開設了禮、樂、射、御、書、數六大類,另外還有律學、書學、算學、獸醫學等類並不涉及政治的學習專案,唐朝全部大力向庶民開放。

比如律學就是培養熟識唐朝律令的行政官員。八品官以下子弟或庶民中的俊秀青年可入學,入學年齡放寬至25歲。課程以現行的律令為主要內容,學習年限為六年。

獸醫學就是教授治療牲畜疾病的知識和技術,邊學習邊參加治療,考試合格者補為獸醫。

629年,唐朝還命令州設醫學,這在中國歷史上也屬首創。

楊思齊聽過楊天保的計劃,整個百草堂雖然擁有一百二十座教室,然而卻分成了獨立的十六座院落,分別教授算學、格物、經學、將作學、農藝學、格物學、陶藝學、紡織學、機械學等學院。

這座百草堂不僅擁有一百二十座教室,還有學校花園,馬球場、遊泳場、澡堂、食堂、圖書室、醫館、校舍等。

原本安德坊這座廢棄的軍營,佔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地盤,後來楊天保又擴建,購買,把安德坊幾乎一半,全部納入了整個百草堂。這樣以來,百草堂等於安德坊的一半,整個安德坊佔地超過一千四百多畝,而百草堂大約佔地相當於七百多畝。幾乎是四座觀國府。

如果楊天保不是因為辦學,而是準備給自己修建一座園林,朝廷的御史會把楊天保彈劾成篩子。

楊天保接著說道:“我打算百草堂十六座學院裡,獨立設立百草堂匠學院,聘請楊大匠擔任匠學院博士,享受正六品官員俸祿。”

楊天保這所百草堂只是私立,他無法給朝廷官員待遇,只能給他們一項,就是官員的俸祿收入。

六品官員每年俸祿二十八貫八百錢,俸料九十五石,職田四百畝,僕役錢二十六貫四百錢,大約相當於後世人民幣三十三萬多塊。差不多是正職教授、博導的明面收入。

楊思齊遲疑起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是匠作學的金科玉律,畢竟徒弟的品德有好有壞,比如德雲社某金,老郭作為表姐夫,採取舊時學藝吃住都是師傅的,學成給師傅賺三年錢。說實話,某金的功底絕對瓷實,比嶽雲鵬瓷實,但是人品就有問題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思齊教徒弟都是有著目的和針對性的,既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避免徒弟挑釁師傅,威脅師傅的地位。

可是,一旦成為將學院的博士,那麼他需要的教的,就不可能是這麼分科分類別教授徒弟了。

然而,問題是楊思齊作為一個工匠,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按照這個時代的平均壽命,他其實並沒有幾年可以好活了。

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有人求利,有人求名,在工匠技藝方面他已經取得不俗的成就,僅僅楊天保建造百草堂,給他的酬金就是三千貫,對於楊思齊而言,錢其實他已經掙夠了,如果可以成為將學院博士,負責教授徒弟,桃李滿天下,將來他將成為匠家祖師。

這個名利的誘惑,對於楊思齊而言,也是難以拜託的誘惑。

又有什麼可以比著書立說,教書育人更為讓人容易揚名立萬的事情呢?

楊思齊笑了笑道:“什麼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是我喜歡教書育人!”

楊天保向門外侍候的蘇音音擺擺手,蘇音音捧著一個蓋著紅綢的托盤,款款來到楊思齊面前,楊天保掀起紅綢,拿出一份用上好蜀錦製作的卷軸。

楊天保緩緩開啟這個卷軸,上面寫著倉勁有力的隸書大字:聘書。

上面抬頭寫著:楊思齊大匠師:茲聘任你為百草堂匠學院博士,特聘此書。上面不僅僅有百草堂三個篆書印記,還有百草堂祭酒凌敬的簽名。

楊思齊激動異常,親切的撫摸著聘書,眼睛有點紅了。

楊天保笑了笑道:“楊博士,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楊思齊有些激動的說道:“好,好!”

楊天保沉吟道:“百草堂除去教授、博士、教喻的居所,空間有限,恐怕不能獨立安排,所以我想請您設計一批經典小戶型,以供教授居住!”

大唐長安城一百一十坊,佔地面積非常大,相當八十四平方公里,相當於十二萬六千畝,其實唐朝長安居民並不多,雖然後世一直記載唐朝擁有百萬人口,事實上呢,唐朝長安人口包含三方面,第一類駐軍。

唐朝長安駐軍是輪番制,從各地府兵調過來駐軍,常駐軍隊既十六衛共計二十萬人馬。其中,北衙禁軍約十萬人,屬於城內駐軍,城外駐軍同樣是十萬人馬,有時候會多。

再加上宮娥、宦官、各國使節、隨扈,胡商,差不多就有一百多萬了,然而常駐人口在貞觀六年,其實也就五十萬到七十萬之間。

可是,長安城內,各類菜地、果園、包括藥園,其實浪費了不少土地。楊天保為了買安德坊的土地,花了足足兩萬貫,其實才買到不過二百多畝地。

楊天保並不希望在百草堂建設太多以供教職工居住的房屋,他打算像後世民居小別墅一樣,建造一批小型樓閣。

小型別墅分有三種戶型,既主屋三間兩層,廂房三間,共九間房屋。這樣以來,佔地面積一百餘平方,一畝地可以安置六套別墅,以供教師居住。

第二種則是主屋五間,上下兩層,左右廂房各三間,共十六間房屋,以供助理博士級別的教師居住,佔地面積大約兩百平方左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