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唐朝長安學區房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

作為無知的未來,可以擁有美好的期待,可以拼搏,奮鬥出一個嶄新的未來。

可是,楊天保並非無知,而是他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貞觀朝是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做到了巔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客觀地說,他是歷史上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作為唐朝的皇帝,李世民給後代留下的很壞的榜樣,基本上唐朝滅亡的種子在李世民時期就已經出現。

李世民自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和楊廣一樣,都非常聰明,然而所有的聰明人都犯一個致命的錯誤,追求完美。他們都想把眼下發生的事情,在有生之年內完成。

唐朝時期雖然社會高度發展,但封建的門第觀念深植人心。

不光是上層貴族,即使平民百姓也有著深刻的門第觀念。唐朝時候的門第觀念與其他朝代的門第觀念是有區別的,唐朝人不僅僅重視社會地位、財富,更重視家族的文化傳統和家法門風,結親時講究“門當戶對”,否則就會遭到世人的嘲笑。

在唐朝,有權有勢不一定門第就高,只有那些既有良好的家族傳統,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人才算是門第之家。李唐皇室擁有鮮卑血統,並非純正漢族人,以當時的門第風氣,漢族的高門大姓根本就不會把李唐皇室放在眼裡,哪怕對方是掌管天下的皇帝。

只要稍微瞭解士族文化的人都知道,這種門第觀念根植於主族們的血液中,比他們的性命還重要。

偏偏李世民採取了激烈的方式,極力壓迫世族門閥,讓世族與朝廷皇權產出了激烈的碰撞,而事實上證明,寒門子弟,儘管獲得權力,獲得了財富,卻沒有獲得真正與他們身份相匹配的責任心。

就像李義府,他出身小吏之家,其父只是洪射縣丞,窮人乍富,多有不法。如果不是因為他出身寒門,又沒有世族門閥的背景,他能從一文不名,在九年時候內,成為太子舍人嗎?

這是李世民固執的觀念,也為武周埋下惡果。同時,李世民固執的邊疆政策,讓李唐中晚期,過多的精力被牽制在北方。

特別是給唐朝帶來重大傷害的吐番王朝,正是李世民時期文成公主出嫁的工匠給青藏高原帶來生產力(補足的短板)的變化,對中原王朝帶來傷害。逼父弒兄殺弟奪妻亂,倫也在李治武則天李隆基楊玉環出現安史之亂後大唐徹底進入了苟延殘喘的狀態。

楊天保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才會感覺這是一個糟糕透頂的時代。

特別是對於楊天保這樣出身門閥的子弟而言,他們的出身雖然有生以來帶著優越感,卻讓他們帶著難以磨滅的原罪。

如果,他只是蘇建武,只是生長在易寨的良家子,反而更容易成就未來。

非常可惜,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太骨感。

楊天保自然不希望天下崩壞,但是他絕沒有做中興之臣的志向與興趣,相勢處世是他的大原則。

可是,眼看著大唐這駕馬車在偏離的軌道上越走越遠,楊天保心急如焚,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多培養幾個有用的人才,避免李義府、王德儉、崔義玄、袁公瑜、侯善業等充斥著朝堂,把大唐拉向深淵。

時值深夜,月色尚好。楊天保扶著木質的圍欄,觀察著百草堂的施工進展,按照楊天保的計劃,這座百草堂的教室採取後世那種普通大瓦房的建築,不過更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觀點。

每個教室採取三間寬大的教室,每個教室擁有六大龐大的窗戶,方便採光,為了冬季防寒,在北牆根築建了火牆。

教室里弄出了黑板,當然這是黑色的硬木板,刷上黑漆,嘗試幾回就成。粉筆也好辦,用石灰做的嘛,為了擺脫那該死的毛筆,楊天保可是讓人下了苦功去搞粉筆的,現在也差不多成功了……

可以讓中國的學生們提前一千三百多年嚐到被粉筆頭和粉筆擦砸的滋味了,也算是他對教育事業的一大貢獻。

如果再裝上多媒體裝置,這就是一座妥妥的後世教室。

現在百草堂一百二十座教室,完工接近三分之二,校舍的問題,可以延後。就在楊天保準備返回的時候,拿著酒壺的凌敬走到楊天保身邊:“你說話算話?”

楊天保有點愕然:“什麼說話算話?”

凌敬難以置信的望著楊天保道:“你難道忘了,當初咱們從雲州回來的時候,你說讓我做百草堂的祭酒?”

“呃……對,我是這麼說過!”楊天保笑了笑道:“不過考慮到您老人家,身體不適,又嗜酒如命,我只好……”

楊天保其實並沒有什麼可以使用的人才,除了凌敬他真不知道可以用誰。

不過,卻不妨礙楊天保嚇一嚇凌敬。

凌敬整日酗酒,臉色蠟黃,明顯是肝部有問題的徵兆,再喝下去,他就有可能死的。

凌敬頓時急了:“我要是戒酒,你就讓我當這個祭酒?”

“當然!”

楊天保一本正經的道:“什麼時候戒酒,什麼時候上任,明天如果不喝酒,明天就可以上任,作為百草堂祭酒,朝廷雖然不會承認這個祭酒,也不會發給你俸祿,我按照國子監祭酒從四品下階官員的俸祿,每年開給二百貫!”

其實唐朝正四品官員的俸祿,只相當於一百七十五貫,相當人民幣七十四一千塊。

凌敬對於俸祿多少無所謂。

關鍵是能讓他擔任祭酒,實現他教書育人的目的。

凌敬咬咬牙,將手中的酒壺隨手摔在地上:“老夫現在就要戒酒!”

就在凌敬走後,梁三寶怯怯走到楊天保身邊。

“郎君!”

“何事?”

“卑職……卑職在安德坊買了一座小宅子,明天搬家!”梁三寶緊張了半天,他牛逼已經吹出去了,要請楊天保,生怕楊天保會不給他面子。

楊天保笑了笑道:“明天是吧,行,我一定到!”

楊天保隨口一問:“行啊,你都買房了,也算是有產業的人吧,我記得你在城管大隊幹了不到三年,這段時間掙了不少錢吧?”

整個長安城南城,可以說自昇平坊往南,都算郊區。房價低,而且居住的人非常少。原本一畝見方的小型平民住宅,即使新磚瓦,賣價也只能勉強達到一百五十貫左右。

如果房屋情況稍差,只能賣到一百三十貫左右,如果更差,茅草屋,那麼也就百八十貫,其實這已經不算低了,按照這個時代高薪工作的城管,他們也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也需要幹上一百個月才能買一套房子。

梁三寶苦笑道:“哪裡,多虧了上次郎君賞賜!”

楊天保恍然大悟。

他從李君羨和程知節手中勒索了九萬貫,雖然給了李世民兩萬貫,還剩下不少,城管確實也有不少人受傷,就連梁三寶當時也被打得肩胛骨骨折,楊天保也知道城管辛苦,所以當時他對參加打架的,全部賞賜二十貫財物,而受傷的則是三十貫至五十貫不等。

梁三寶就被賜了五十貫。

梁三寶生怕楊天保誤會,急忙解釋道:“我借了不少錢,花了足足二百貫才買一套五間茅草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五間茅草屋,還要二百貫?“楊天保瞬間明白過來,隨著他大規模擴建百草堂,原本偏僻的昌德坊、安德坊,通濟坊、安義坊、包括通善坊都成了學區房。

楊天保知道在唐律中,以三口之家,賜宅基地一畝,當然城內的宅基地,早就不分了,有萬年縣和長安縣戶籍的百姓,賣了長安城的宅子,就可以去其他地方當一個小地主。

然而,學區房。

想到這裡,楊天保感覺如果他不打學區房的主意,都對不起穿越人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