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回城完婚

長安應該是整個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因為這裡的駐軍是天下之罪,二十萬精銳唐軍就駐紮在長安和長安附近,而太極宮內的左右衛大軍就多達三萬人馬。

距離朱雀大街一牆之隔的就是左武侯衛大軍,阿史那結社爾在沒有第一時間殺死李世民之後,這場叛亂就等於失敗了。

隨著元隨禁軍開始清場,包括頡利在內的所有突厥貴族,全部舉起手跪在地上,敢持兵杖者皆殺。

李世民也無心這場聖宴,一臉鬱郁的返回太極宮。

這次李世民既沒有召見群臣,甚至連長孫皇后都沒有見,獨自走進御書房的藏書閣,在藏書閣的閣樓裡,有一座不起眼的神位。

上書“大唐故息王之神位!”

這是李世民給李建成的追封的諡號,貞觀二年三月,有司奏諡息王為戾,李世民不滿意,下令改諡議。”之後,“杜淹奏改為靈(靈的繁體字),李世民又不許”。

“戾”和“靈”走了兩個極端,“戾”字本意“逆,違背”,直接引入“成者王侯敗者賊”的思維定式,是有司投太宗所好的選擇,但李世民繼位之初,很多大臣原歸屬於李建成集團,包括著名的諫臣魏徵,過低評價與李建成的功績不相符,難免會引起這些大臣的不滿,不利於政權穩固。

漢武帝的衛太子,由於不滿江充誣陷,貿然發兵捕殺江充,被武帝以謀逆罪處死,諡號為“戾”。用“戾”來比喻李建成,顯然與其在玄武門之變的被動處境不符,而當時恰恰是李世民“擅發兵”。

如果用戾字,那麼誰是江充?誰是蘇文?誰是滿朝奸臣?

而用“靈”做諡號在唐朝僅有朱忠亮(唐大臣)一人,當時朱忠亮在朱泚叛亂中堅決抵抗,深受賞識,被封為“定難功臣”,被敵人俘獲仍不改初衷,遂被諡為“靈”。

可見“靈”字的評價很高,若用做李建成的諡號,李世民也不會太願意。此外,“靈”還多與鬼神相關。還有一種“不勤成名曰靈”,用“靈”字來比喻李建成是因為“嫡長”的身份,而位居太子尊位的無能之人,可以讓讀史的人有一種替李建成鳴不平的心態。

最後還了一個隱字。

李世民來到神位前,小心翼翼的清掃神位旁邊的灰塵,李建成的子嗣已經全部被殺,未留下一人,自然也沒有人可以供奉李建成的香火。把這個神位放在這裡,平時只有李世民一個人才能看到,或許這是他心裡的禁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世民拿著香點燃,小心的插入在香爐前,喃喃自語道:“阿兄,二郎來看你了。其實我早就想來,我滅了東突厥,可西突厥沒滅,沒成全功,不好意思……阿兄,你是對的,頡利雖然被抓住了……但是,他們口服心不服,這次我就差點著了他們的道。以前你總是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李世民嘆了口氣,陷入了沉默。

“大兄……你是否還在怨恨我?是啊,原本該你坐的江山,原本該你,揮斥方遒的丹墀,如今物是人非……”

李世民低下頭喃喃的道:“可是,大唐的子民,已經開始盼望太平盛世太久了,你在顯德殿說過的所有夢想,我可以幫你一個一個地實現,你是對的,我對突厥人太好了,像親生兒子一樣,他們還反我,阿史那結社爾反了,執失思力也反了,阿史那社爾利用東突厥殘部,侵略了西突厥大部,一旦他養精蓄銳,就會再起戰火!”

李世民豁然抬頭,眼神迷茫的瞪著李建成的神位,彷彿李建成就站在他面前,他自信的笑道:“大兄,我不會錯的,大不了就學漢朝和親,幾個女人算得了什麼?”

這場刺殺,對於大唐朝廷來說,無疑就是一場地震。

特別是中書令溫彥博,他害怕萬分,嚇得幾乎差點自殺,保全突厥一族,得為捍蔽,不離其俗,因而撫之,實空虛之地,示無猜之心!

可是突厥還是反了。

正在長安薛延陀夷男可汗求親的回紇部屯英上書李世民道:“突厥反覆無常,無法令人信任,上對其十分寬厚,如父待子,而其不知感恩,竟然還發生了結社率反叛事件,真是人面獸心,不知好歹。當年在突厥強盛的時候,年年侵犯中國,殺人以千萬計,上滅掉其國,不應當善待他們,而應當報仇雪恨,將其民眾全部罰沒為奴婢,賜給唐朝將士和民眾。”

甚至,回紇屯英還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出手幫助唐朝武力解決突厥遺民問題。

隨著這封血淋淋的奏疏送下門下省政事堂,溫彥博直接告病,連反駁的勇氣都沒有了。

然而,李世民依舊沒有採納魏徵的意見,作為一個皇帝,承認自己失敗是不可能的。

漢武帝巫蠱之禍,死了十多萬人,連太子以其他的三個兒子,丞相公孫賀,最後也不過發了一道罪己詔,然後天下老百姓都原諒了漢武帝。

李世民就想著超越漢武帝,怎麼可能輕易否決自己的決定的政策。

於是,李世民的第二番騷操作開始了,他賜阿史那思摩,姓李,冊封他為俟利苾可汗,讓他帶領原突厥舊部,北渡黃河,重新建國,並世世代代為大唐守衛邊疆。

對於薛延陀要幫助朝廷處理突厥民族問題的奏摺,朝廷還冠冕堂皇的下旨:“頡利兵敗之後,部落紛紛過來投奔大唐,我看他們可憐,無家可歸,像對待自己的百姓一樣對待他們。中國人崇尚禮儀,不貪別人的土地,不滅別人的國家。以前是因為頡利不斷惹禍,我們才攻打突厥,並不是在乎他們那一點土地和牲畜。我一直想為突厥人再立一位可汗,因此把他們安置在河南,任其放牧、繁衍生息。如今突厥人越來越多,我很高興,是時候兌現我自己的諾言了,這個秋天我就會讓他們渡過黃河,重新建國。薛延陀接受大唐冊封在前,是老大;突厥人接受冊封在後,是老二。你們薛延陀在漠北,突厥人在漠南,兩國應當各守疆土,約束自己的部落。如果哪一國無故攻打對方,我將發兵問罪。”

要說李世民這一番騷操作沒有政治智慧,純屬扯淡。

在東突厥強盛之時,鐵勒諸部全部臣附於突厥,薛延陀也不例外。在東突厥敗亡之後,原突厥各部契苾、回紇、骨利幹、多覽葛、僕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等十餘支部落,漸漸被夷男拉到薛延陀的陣營中,特別是鐵勒族的拔野古部。

經過拔野古部內亂,經過楊天保連消帶打,整個拔野古部只剩下不足四千帳,別說薛延陀,就算是實力原本弱小的阿跌部也可以輕易滅掉拔野古部。

已經滅亡的東突厥復國了,而且還是在天可汗的許可和支援下復國。這個訊息對薛延陀來說,絕對是個壞消息。薛延陀,以及現在臣屬於他的契苾、回紇、多覽葛、僕骨、拔野古、同羅等小兄弟原本都是東突厥的臣民。現在故主回來了,說不定某個小兄弟念故主舊情,又會重新投入故主懷抱。還有,復國後的東突厥佔據了一大塊水草豐美的好地方,薛延陀的發展和勢力必然受到限制。

夷男心裡很不爽,但他毫無辦法,還得強顏歡笑,對天可汗的英明決策表示支援。

……

楊天保對於朝廷發生的連串變故並不關心,不過在北嘖口的戰鬥,一百多個部落聯軍被打成狗了,陣亡超過千人,傷者接近兩千,士氣更是半點全無。

好在執失思力麾下重灌附離軍將士因為戰鬥持續時間受限,不能一鼓作氣,否則還真可以殺出重圍。

權文誕一臉擔憂的道:“楊都督現在怎麼辦?”

楊天保所部儘管精銳,可是要打敗執失思力麾下萬餘容易,可以想要全殲他們實在太難了。

楊天保笑道:“其實很簡單,召集各部首領,讓他們繼續打!”

權文誕道:“他們這些廢物,已經被嚇破了膽,再讓他們打,他們有可能會臨陣倒戈!”

楊天保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給他們打下去的理由,他們一定會打下去的!”

隨即,楊天保召集各部首領,面對眾部落的傷亡,楊天保假裝痛心萬分的說道:“諸位首領,此事非常抱歉,為了彌補各部陣亡的損失,朝廷將會給每一位陣亡的各部勇士,給予十石糧食的撫卹,只不過臨時逃跑的,就像渤海部,他們一箭未放,直接逃跑,那就沒有了,我們的糧食是有限的,只有勇士才有資格吃!”

一名部落首領問道:“我們部落沒有逃跑,戰至最後,傷了三百多人!”

“傷了也給撫卹!”楊天保道:“大唐絕對不會讓戰士流了血,再流淚,這樣吧,受傷的將士,每人給三石糧食!”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部落首領原本毫無士氣可言,可是聽著楊天保的話,傷了給糧食,死了也給糧食,他們的腦袋急轉起來。

相對而言,這些部落首領都視他們的部曲為私有財產,戰士也是。他們原本不想打了了,可是一個戰士可以換十石糧食,這太值了。

對於一個戰士需要多久才能長大成人,這就不是這些部落首領可以考慮的事情了,只要有糧食,有錢,他們隨時可以招募到勇士。

就這樣,原本馬上要崩潰的戰鬥,部落聯軍們居然咬牙堅持了下來,經過十數天的血性拼殺,雙方終於耗盡了力氣。接著一百多個部落首領回去叫的援軍抵達北嘖口,這下執失思力有點抓瞎了。

失去穩定的物資補給,關鍵是他除了北嘖口山谷,別的地方根本就衝不出去。只要他們向外突圍,楊天保麾下一千兩百餘人就組成弩陣,把他們射回去。

經過十九次的試探性突圍,執失思力耗盡了他身邊的附離軍精銳,也失去了最強大的突施騎騎兵,他的力量越大越弱,而一百多個部落,卻越打越強。

在這個情況下,執失思力決定向楊天保議和,並且親自將阿史那米娜送到楊天保手中。

這些日子以來,阿史那米娜倒也沒有受什麼苦,只是被限制了自由,變得有些憔悴。

楊天保接到阿史那米娜,義正言辭的告訴執失思力:“道不同,不相為謀!”

為了彌補這些參戰部落的損失,楊天保對於陣亡將士,給他們發放十石糧食的撫恤金,十石糧食在關中的價格只相當於五百錢,當然在雲州要貴上不少,差不多相當於一貫錢。

然而,各部首領對於大唐的錢沒有太多的觀念,不過他們對糧食卻有著直觀的瞭解,人均十石糧食,對於他們而言太重要了。

於是,聰明的部落首領們開始用部落中的戰奴、牧奴,甚至老弱病殘來上戰場,只要戰死了就可以獲得十石糧食,受傷也可以獲得三五石糧食不等。

這些糧食運輸費用相當高,楊天保自然不會做虧本買賣,他們的糧食交易地點就在順州就是距離京杭大運河北端,距離順州不遠。

如果從江南運輸糧食,在運河航線上損失不過一成,這樣以來,江南的糧食運到順州,價格遠比本地產糧食還要便宜一些,大約八十錢左右買到一石。

無論怎麼說,這些部落首領完全拿他們本部的部眾不當人看,楊天保自然也樂得見到這種情況。

戰鬥持續打著,有楊天保不時的煽風點火,始終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

直到貞觀六年三月,這個時候精疲力盡的執失思力最終率領殘部數百人逃跑了,而其他各部戰死足足一萬兩千餘人。

不少部落都損失不少,不過草原上的人相當頑強,有了十數萬石糧食的流入,他們今年的日子會相當好過。

不過,在四月的時候,楊天保卻接到了楊恭仁的家信,命他回家完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