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據專家介紹,在復工復產復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四早”措施非常重要,要做到及時發現和快速處置,嚴防出現季節性疫情。請問在這方面江蘇目前是怎麼做的?謝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武鳴先生:謝謝您的提問。在復工復學方面江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做法:一是編好“教材”。為了大家能夠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我們編制了15個和復工復學相關的地方衛生學標準,還有一系列指導手冊。另外,我們組織編制了相關的培訓教材,培訓影片,放在網上供大家觀看。據我們統計,和復工復學有關的影片點選量達到了8000多萬次。第二是派駐“老師”,我們組建了由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社群醫務人員組成的技術指導團隊,對企業進行全覆蓋的指導,共派出1.6萬人次。另外,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還抽調了1123人次對學校復學工作進行了指導。我們確保每一個學校開學的第一周內都有衛生人員在現場。第三是立好“班規”。我們督促企業明確健康負責人和健康管理人,包括相關的聯絡員,建立好溝通機制。另外,我們透過全省的學生健康監測系統,每天實時掌握已經開學的學校因病缺課的人數,及時發現症狀和疾病的預警,進行調查處置,並且對因病缺課的學生進行病因追蹤。另外,衛生監督部門聯合教育部門對已經開學的學校進行督導,目前已經出動衛生監督執法人員4.8萬人次,對學校檢查2.2萬次。

我想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例子,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它的轄區內企業眾多,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了21個人,組成了7個技術指導團隊,對324家企業進行了全覆蓋的指導。團隊的人員每天穿梭在復工企業之間,他們每天的步數都位居朋友圈運動步數的榜首,少則2萬多步,4萬多步也不稀奇,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尤其是女同志,大家詼諧的說,雖然平常很辛苦,但是多年的減肥夢想實現了。我們的技術指導團隊每天都在和企業磨細節,指導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展健康監測,指導員工提高防護意識,指導他們進行預防性的消毒。協助企業處置有症狀的員工,做了大量細緻有效的工作。謝謝。

問: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當前境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轉為常態化,但絕不能掉以輕心。根據媒體報道,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推進復工復產進度非常快,這也會給疫情防控帶來不小壓力。請問,下一步江蘇在常態化防控方面有哪些打算?謝謝。

周明浩先生:謝謝您的提問。現在復工復產的壓力確實非常大,按照防控要求,我們下一步會進一步落實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堅持應急處置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強化“四早”措施。特別是我們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開,我們要做到可知可控來精準防控。在疫情分析研判上,我們會繼續組織專家跟蹤國內國外的疫情資訊,特別是重點關注在外的留學生,還有務工人員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疫情資訊,及時掌握這些資訊以後,加強監測分析和研判,為調整我們的防控策略來提供支援。在重點人員的管控上,我們會暢通資訊共享機制,提前精準獲悉掌握來自高中風險地區和入境人員的相關資訊,做好健康管理、隔離、體溫監測等相關工作。

在患者救治管理上,我們會繼續按照“四集中”的原則,落實好患者的每日監測和專家組的會診、巡診制度,防止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防止輕症轉為重症,特別是要加強出院患者後續的管理工作。醫療機構特別要強化入口的監控,發熱門診、消毒隔離以及人員排查、陪護等的管理工作,嚴防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在復工復學保障方面,我們要加強對復工的企業、復學的學校等重點單位,以及來自重點地區人員的管控,強化技術指導,使學校和企業能夠正常教學和生產。特別是要做好健康碼和檢驗結果的互認,來推動人員的安全有序流動。對復學的學校,我們會在每一所學校,在開學第一周都有一位衛生專業人員在現場駐點指導來落實各項措施。

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會查詢我們在整個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項,來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以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來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可持續發展。謝謝。

問:首先非常感激江蘇援鄂醫療隊對湖北、對很多武漢人的救命之恩。有的援鄂醫療隊支援湖北長達八九十天,工作非常辛苦,心理壓力很大。在此我想請問一下,江蘇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心理狀況如何?怎樣緩解隊員們的心理壓力,保持隊員的心理健康?謝謝。

黃英姿女士:非常感謝。援鄂醫療隊在一線工作時的確非常辛苦,但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非常幸福,是因為我們身後有很多關愛在裡面。對口支援組、前線指揮部一直都非常關注保障我們的醫療和生活,他們會積極籌措防護物資,讓我們感覺到非常安全,我們稱這是安全的味道。我們會把家鄉的好吃的菜送到隊員的手中,讓隊員覺得這是家鄉的味道。我們自己在前線工作時,為什麼可以心無旁騖,就是因為我們的身後、我們的家人、父母兄弟孩子其實都受到了各級組織以及各種親朋好友,包括社群非常多的關愛,所以我們可以在前線心無旁鶩的在作戰、在戰鬥。確實在心理上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舉個例子,比如因為工作強度非常高,因為這是一個新發的傳染病,尤其在早期還面臨著很多不可知的因素,即便是醫務人員,可能心理上也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每天下班後,因為疾病防控的因素,所以必須是一人一間,缺少了常規的和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援鄂醫療隊90後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江蘇醫療隊90後的比例佔到35%,可能他們會在情緒上也會有一些波動。

針對這樣的心理狀態,我們其實是透過幾方面,當我們的對口支援組瞭解到這樣的狀態後,在不到一天之內就搭建起了遠端心理健康線上諮詢平臺,有了這樣一個平臺,很多隊員有心理問題時可以直接和後方的心理專家進行連線,這樣一個傾訴、表達,以及心理專家透過專業的疏導,大大緩解了隊員心理的焦慮狀態。其次,隊員的心理焦慮可能還是來源於感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是狠抓感控的。對於駐地的感控,對於隊員防護服穿脫的嚴格培訓,以及我們到了當地以後,和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在感控意識、感控各項措施,包括一些物理屏障,包括“三區兩通道”建設中,都是非常積極地在進行這樣一個舉措,希望隊員們感受到在這樣的防護狀態下,在這樣的感控意識情況下,我們是安全的。

三是我們特別突出強調黨員模範先鋒的帶頭作用,以及我們成立了醫療組、護理組,有經驗的醫療護理尤其是黨員的醫務人員必須是自己做好表率作用,身先士卒。很多像魯校這樣的60後都是第一批穿上防護服下到隔離病房,給隊員起到定心丸的作用,我們在比較好的防護情況下,我們有很好的防護條件下黨員起帶頭模範作用,使大家,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工作人員心理上穩定了很多。我們在前線戰鬥時能感受到來自後方的各種支援和關愛。謝謝。

魯翔先生:補充一句,黃院長和2800多個隊員,現在除了陳靜瑜團隊還在武漢、邱海波在黑龍江之外絕大部分隊員返回了江蘇,經過隔離、休整、休假,絕大部分都已經返回了工作崗位,非常健康。請大家放心。

米鋒先生:謝謝幾位嘉賓,剛剛魯校長提到的邱海波院長現在在黑龍江,他一個人在重症治療中,在武漢停留了100天,之後直接到黑龍江支援綏芬河,從事當地重症救治,我們也再次向他們表示感謝,向這些專家表示敬意。

今天幾位嘉賓為我們介紹了江蘇的疫情防控工作、醫療救治工作、援鄂醫療工作,還有援外的相關情況,我們再次向他們表示感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