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境外輸入已經成為我國新增病例的主要來源。我們知道江蘇外來人員多、外資企業多、對外交往多,防境外輸入面臨著較大的壓力。請問,江蘇在防止境外疫情輸入方面都採取了哪些措施?謝謝。

武鳴先生:

謝謝您的提問,針對境外輸入疫情防控,江蘇主要採取了三個方面舉措:第一,及早研判部署。境外疫情發展的早期,我們就開始每日進行研判,對境外疫情嚴重國家入境人員實施健康管理。從2月26日開始我們建立了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日報告制度,並且根據各個國家疫情變化情況及時動態調整名單。從3月21日起,我們對所有入境人員實施集中醫學觀察,目前除了兒童、老人、孕婦這些不具備條件的人員外,集中醫學觀察率達到100%。第二,全程無縫銜接。除了省內我們採取入境就地醫學觀察這樣的措施外,對於省外重點口岸我們抽調了297名專業技術骨幹派駐,實現專車轉運分流和集中醫學觀察的全程無縫對接、閉環管理。我們還為入境人員準備了標準的防護用品,為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婦提供了人文關懷和必要的心理諮詢。不少入境人員也非常理解這種嚴格的管理措施,他們離開時還留下了感謝信。當然我們也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援和配合。第三,部門聯動落細。3月16日起,我們對入境人員在開始醫學觀察和解除醫學觀察前進行兩次核酸檢測,並且聯合有關部門對3月1日後早期入境但沒有進行核酸檢測的人員進行補測。另外,針對入境人員乘坐交通工具比較復雜的情況,我們和交通、公安、民航、鐵路、海關、邊檢等部門協作,建立了密切接觸者快速追蹤排查的機制,在判定入境人員為可疑病例的第一時間就啟動相關協查程式,確保密切接觸者追蹤快速、準確,並且對跨地區的密切接觸者資訊及時向有關省份進行通報。有的時候密切接觸者還沒有到達最終目的地,當地就已經接到了通知,並且做好了準備。謝謝。

問:我們知道堅守在武漢的“重症八仙”當中一共有三位來自江蘇,在全國各地醫療隊撤離之後,有一支20人組成的專家隊依然堅守在武漢指導重症治療,這其中也有10位來自江蘇。我們想請問一下,江蘇援鄂醫療隊在馳援武漢的過程中,在重症救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麼樣的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謝謝。

黃英姿女士:非常感謝,重症醫學是一門平臺學科,是醫院應急救治能力有力的集中體現,這次新冠患者中的重症患者佔到15-20%這樣一個高的比例,而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對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整個新冠抗擊疫情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江蘇這次支援異地重症救治主要從三個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工作。首先,我們加大了重症專業資源的調配。在援鄂醫療隊組建過程中就非常重視重症醫護力量的配備,在醫療隊中有1800餘個重症醫生和護士,佔到整個江蘇援鄂醫療隊的65%以上。這是第一。到達湖北後,我們和當地所有的醫療護理力量迅速融為一體,協助改造擴容定點醫院,擴增當地醫院的重症床位和ICU病房。我們自帶,以及幫助當地購買了當時非常緊俏的ECMO、負壓救護車、移動DR、呼吸機等非常需要的重症搶救裝置。同時我們發揮大後方的優勢,開通省際遠端會診系統,隨時可以組織專家在網上線上進行遠端會診。其次,我們透過“四個一”的機制保證了重症患者高標準、同質化的救治。“四個一”主要包括:一人一小組,對每個重症患者我們成立一個專門的救治小組;一人一方案,對每個重症患者,我們由專家小組提出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半天一巡查,由專家小組和負責的管床醫生對重症患者每半天進行一次仔細的巡查;一天兩例會,會商所有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以及救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第三,我們採取五個強化的重症救治策略。強化早期干預、早期預警、關口前移,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強化多學科的合作來完成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新冠患者合併一些基礎疾病的救治。強化中西醫結合,針對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基礎疾病多這樣的情況,發揮中醫的治療理念和系統,來強化患者的救治。強化個性化的治療,針對每個重症患者,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科學的救治方案。強化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落實重症患者所有的醫療護理各項基礎上,對患者的康復、睡眠、心理及營養也進行全面介入。

30多年來,我們非常重視重症醫學的發展,也在著力推動學科建設和人才梯隊的培養,我們建立了重症的質控體系,培養了重症的理念和臨床思維,加強重症的各項技術規範化培訓,並且以優勢學科為龍頭,建立了重症專科聯盟,實現了同質化的管理、同質化的救治,這讓我們有更多的重症人才、更多的重症隊伍在這次支援湖北的過程中能夠發揮他們的力量。我們支援湖北期間,也有很多家當地醫院加入了我們的聯盟,並派人到我們這裡進一步進修和學習。謝謝。

問:在此次援鄂過程中,江蘇先後派出了2820名醫務人員,分佈在武漢和黃石多家醫院,這是一支人數眾多的隊伍。請問醫療隊的負責人是如何將這樣一支隊伍凝聚起來的?謝謝。

魯翔:謝謝你的提問。我是2月11日帶著江蘇援黃石醫療隊去的黃石,你這個問題把我帶回到了2月份剛剛上前線的時候。江蘇先後有13批次20幾支醫療隊,絕大部分是在武漢,不同的批次,分佈在幾家重症醫院和方艙醫院。黃石是2月11日和2月24日兩批,我們是362人,所以總共黃石加武漢的醫療隊員2820人,有20幾支醫療隊。這個隊伍到了前線之後,所有的隊員根據國家聯防聯控機制選派調派的要求,我們首先在江蘇派出選人時要求比較高,幾乎按照要求都是高配,我們高配了很多,比如他要副高我們配的是正高,我們隊員當中有一部分是院領導、科主任這樣一些業務骨幹。

在選派的隊伍當中,我們到了武漢、到了黃石之後,根據當地的工作需要,我們組隊形成每一支分隊,或者是醫療隊,和當地對接好。比如在黃石,我們8家定點醫院、362個人分成了20幾個醫療組,選派了32位同志擔任黃石市各家醫院的副院長、第一書記、科主任、護士長,跟他們的醫務人員共同工作。從組織構架上,把我們派出去的這些人協調好。另外是加強組織管理。我們的人員嚴格培訓考核上崗,在上崗過程中,院感的同志監督上崗過程,保證他們的安全。這次去前方,就是到前線去打仗的心情,每一位同志,包括我們這些領隊,都是一種強烈的要去打仗、要完成任務並且把隊員平安帶回的心情和感覺。到黃石之後,2月17日,湖北省召開的黃石市的疫情防控的新聞發佈會上,我曾經借用了一首江蘇醫療隊員家人寫給他的一句話,叫做“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我們就是帶著這種一定要完成任務,一定要平安回家這樣的雙重任務和壓力來保證自己的信心、組織構架,發揮每個人的專業特長來完成我們的醫療任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除了組織管理之外,我們也有很多落實中央的27條對醫務人員關心的各種各樣的措施,江蘇出臺了很多措施關心我們在前方的醫務人員。我再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江蘇前方指揮部對我們隊員的關心。我們在湖北武漢和黃石工作醫療隊員專門設計了一個為醫療隊員用的隊標,大家都知道,醫護人員進隔離病房是要穿上防護服、隔離服,戴上口罩,兩層口罩,還有面屏、護目鏡,幾乎認不出來誰是誰,因為剛到的時候,很多同志互相都是不認識的,來自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科室,所以我們有個習慣,都在防護服上寫上名字。後來前方指揮部覺得這樣不方便、不統一,江蘇專門設計了這樣一個隊標。從這個隊標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蘇”,江蘇的蘇,一顆愛心,用江蘇整體的力量。除了愛心和蘇以外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力量的力,蘇字的兩點,這是江蘇的地圖和湖北的地圖,我在黃石,和黃石的醫務人員和醫療隊員在溝通解釋這個隊標時能感受到,很多黃石的隊員聽到我們這麼用心把江蘇和湖北的地圖放在我們這個隊標上,真的是流下眼淚。

所有的這些人文關懷,對隊員的關懷也是凝聚大家的力量,讓大家在抗疫的戰爭中發揮每個人的技術力量,更是用他的心、情懷,用心用情去支援,去抗疫,我想有了這個技術,又有了這種情懷,用心做一件事情,我們總可以把事情做好。這就是我們在前方對隊員的管理、關心和組織協調。謝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