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的保障有力,是前方醫療將士更安心衝鋒前陣的基石。

無論武漢、還是黃石,亦或是其他馳援的確,均如此。

2月11日,為迎接江蘇醫療隊到黃石,黃石出動大巴車、武警軍車,開赴武漢天河機場接機,黃石廣電聯合荔枝新聞等媒體兩地聯動,全程直播。此次,江蘇重點抽調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和院感科醫務衛生人員組建支援隊,編組派駐黃石市8家定點救治醫院。抵達黃石後,310名隊員將兵三路,分赴黃石城區、大冶市、陽新縣抗疫一線。310位醫療支援隊員中,有103名醫生、200名護士、4名公衛人員,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派出3名幹部。年齡最大的60歲,年齡最小的23歲。對口支援前方指揮部由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江蘇省逸夫醫院院長魯翔任總指揮,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吳紅輝任副總指揮。下設五個工作組均由具備豐富臨床重症搶救經驗、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經驗及醫院管理經驗的專家組成。其中,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專家黃英姿任組長。

魯翔,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南京醫科大學逸夫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曾援助西藏,任拉薩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經歷過2003年江蘇SARS阻擊戰,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能夠挺身而出,勇挑重擔。

吳紅輝,2003年曾任江蘇省衛生廳非典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2008年曾任江蘇省對口支援四川綿竹市醫療衛生總隊總隊長,長期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多次參與組織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和重大考驗身先士卒,勇於擔當作為。

黃英姿,醫學博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是首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級重症醫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黃英姿主任醫師長期從事重症醫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在重症肺炎、ARDS、AKI和膿毒症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參加2014年8.2崑山爆燃事故醫療救援,擔任9.28宜興特大車禍救治國家專家組組長,無錫小吃店爆炸事故救治省級專家組副組長。

李灼,南京市兒童醫院急診醫學科(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中共黨員,從事兒科急診工作10餘年。

2月19日0-24時,黃石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省核減黃石市新冠肺炎病例18例。新增病亡1例,新增出院37例。這組資料較為積極,而且該市連續4天新增病例為個位數,但這並不意味著黃石疫情防控可以“喘口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問題在如何減少危重症患者病亡率、降低新增危重患者人數上交織。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進駐9天來,亦將其作為戰役焦點重點進攻。眼下,黃石新冠肺炎存量患者中仍有重症71例、危重症16例,還有數百名住院患者,這場危重病人救治保衛戰激戰猶酣。

剛一抵達目的地,江蘇援黃石醫療隊就迅速進入救治危重病人保衛戰。

2月12日是抵達火線首日。當天上午,前方指揮部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明確當前工作4個要點,第一就是加強危重病人救治,爭取進一步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第二是加強對輕症患者的篩查和管理,及早發現並且治療,提高治愈率。

這兩點是相互關聯的。20日接受採訪時,江蘇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南醫大副校長、南醫大附屬逸夫醫院院長魯翔介紹,新冠肺炎治療沒有“撒手鐧”,對於危重患者的治療,關鍵點在於“早發現”。他介紹,新冠肺炎患者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輕症患者,肺部有病灶,卻不表現出症狀,會慢慢恢復;一類是看似輕症,但隨著病程發展,病情會突然惡化,發展成重症、危重症。對於後者,只能透過精細觀察,及早作出判斷。

江蘇省醫療支援隊對危重症患者給予高度重視。抵達首日下午,魯翔即與醫療救治組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黃英姿前往黃石市中心醫院瞭解危重病人情況——這裡是當時黃石市區唯一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定點醫療機構,光住在ICU的就有7例,黃英姿還參加了醫院的聯合會診。第二組專家則到重症病人最多的黃石市中醫院(傳染病院),那裡當時收治有64個重症和10個危重症病人。

打好救治危重病人保衛戰,需要足夠兵力。黃石比較缺乏專業ICU的醫生和護士,江蘇援軍的到來,不僅使得友軍穩定了“戰線”、提振了士氣,而且拓展了“陣地”。進入黃石逾一週,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與黃石市防控醫療救治體系全面對接,透過全市“一盤棋”的格局調整,使得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能力有提升、更合理。醫療隊在黃石市中心醫院和市中醫院進行病區改造,擴增ICU床位,提高收治率,並使普通、輕症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發熱患者也相對集中。經過兩天準備,2月16日黃石市中心醫院多層樓全部改造到位,成為黃石市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主戰場。

這一週多來,江蘇醫護人員對戰場對手也有了更深入瞭解。經觀察梳理,黃石的新冠肺炎患者呈兩個特點:一是高齡,80-90歲患者佔一定比例;二是部分患者有肝癌、腎衰竭等其他嚴重基礎性疾病。總體而言,他們年齡大、抵抗力差,治療難度高。

“做最大的努力,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魯翔介紹,透過對患者進行合理評估、管理,竭力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防止意外性病亡,目前江蘇醫療隊已經採用了“一人一策”和24小時值守、精細床邊觀察等辦法。“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挽救前期積累下來的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降低新增危重症患者數量。”魯翔說。

抵達黃石頭幾天,江蘇援黃石醫療隊感控組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程科萍很忙,她要為各大醫院的同行們做防護培訓。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完成抗疫,這些培訓是在日常的標準預防基礎上增加了額外預防,儘量防止和控制醫護人員發生感染。

進駐之初,院感是首先被江蘇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的專案。在黃石城區5家定點醫院中,黃石市中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最多,其中一部分是危重患者,支援該院的江蘇醫護人員也最多。因該院原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援黃醫療隊首先幫助該院梳理“院感”流程,提出改造建議。

記者採訪前方醫療隊員時注意到,“感控”是高頻詞。江蘇醫務人員分頭進駐黃石各家醫院後,將新駐醫院的感染控制流程細細過篩,因地制宜制定最佳化策略、細化責任。進出路線、通道設定、消毒方法、醫護人員防護……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成敗。黃石各地各單位也從諫如流,有的立即對醫護人員重新培訓、重新考核,有的地方衛生主管部門還邀請江蘇醫務人員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督查感控。

“感染控制也是為重症患者治療的重要一環。”魯翔告訴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黃石當地醫院佈局及硬體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感染控制依舊不能大意。

“近一個月工作,黃石當地的醫務人員已經非常疲憊。”黃英姿也認為,這個時候新冠肺炎感染管理仍需要進一步加強。“感染控制做不好,會非常麻煩。”她介紹,以黃石當地感控醫生為主成立的感控小組,和有感控專業知識的護理人員,正在黃石當地開展感控知識宣教,張貼感控標識,嚴格設立“三區兩通道”。

除了迂迴阻斷,積極救治、正面決勝也很關鍵,一些新的戰法正在陸續制定並投放。“千方百計減少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增量。”魯翔說,圍繞這一目標,接下來將圍繞採用新的抗病毒藥物、痊癒患者血漿,以及更加細緻、嚴格的流程管理設計新的診療方案。

2月19日晚7:30,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開了一場醫療小組碰頭會,重點圍繞重症病人的救治和新版診療方案,設計新的工作方法。會議期間,魯翔接打了數通電話,和相關研究人員、醫藥企業頻繁溝通,他用擴音將交流內容向所有與會者公開。其中涉及的新診療方法,20日上午9:30接受採訪前,已經落實了大半。

第六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增加了“康復者血漿治療”。在黃石,已經有一位患者透過這一方法,獲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20日中午,黃石當地治癒患者、市民李建和張昊又主動捐獻了血漿。

魯翔還特別提出了一個他思考已久的想法:目前江蘇痊癒患者總數多,希望這部分患者能積極捐獻血漿,這對黃石危重病人的救治將有促進作用。“希望江蘇的兄弟姐妹伸出援手,捐獻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血漿,用‘一腔熱血’挽救黃石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魯翔呼籲道。

經過與黃石當地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已經有重症患者可以擺脫呼吸機了。“當地醫護人員的信心也在提高。”魯翔說,給黃石醫護人員帶去信心的還有救治裝置上的加強。據悉,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帶來的E(體外人工膜肺)已經全部除錯完成,隨時可以投入使用。另外,還有一臺新捐贈的E也將於近期完成除錯後投入使用。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持續加強同質化管理,打出新方案與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治療“組合拳”。魯翔直言,“黃石早期發病的危重症患者現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透過人、物、裝置、管理、理念、情感等多管齊下的方法,讓類似的危重病人的出現機率降低。”事實上,透過他們的合力,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預期。在江蘇醫療隊的強大支援下,共飲一江水的蘇鄂兩地,共同迎來了戰疫勝利的春暖花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