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講述他們眼中的邱海波,曾治癒的患者代表,前線戰友代表都紛紛發言。 發佈會上,還原了中大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心肺復甦、除顫、ECMO支援、動脈插管、手術搶救……

這裡不僅是邱海波常年救死扶傷的戰場,也是中國重症醫學的最前沿。

發佈會現場,“時光長廊”裡回溯了邱海波在2003非典疫情、2005豬鏈球菌疫情、2008汶川地震、2010玉樹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的身影。

一張17年前的舊照片,2003年邱海波作為南京市救治非典專家組組長在一線救治,照片上的他站在南京市第二醫院隔離門內,隔著防護線和抱著6歲兒子的妻子趙健遠隔相望。趙健回憶說“我就是覺得,他太瘦了,心疼”。邱海波夫人趙健講述她心目中的邱海波。

這一次,他們相隔的距離更遠。今年1月19日邱海波出發奔赴湖北抗疫一線,至今離家近兩個月,趙健坦言:“17年裡,這是我最擔心他的一次,他也理解我,每天再忙都會電話報個平安,最短的一次只有1分鐘,但是也足夠讓我放心。”

發佈會上,宣讀了省委宣傳部授予邱海波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表彰決定,並號召在全省廣泛開展向他學習的活動。報國為民是你的志向,醫者仁心是你的追求。大醫精誠,白衣為甲,戰勝死神救大眾;逆行出征,匡時濟世,越是危急越擔當,您是衝鋒的勇士,您是希望的使者,您是時代的英雄。向您致敬!

趙健替丈夫邱海波從江蘇“時代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手中接過證書和獎章,隨後透過連線與丈夫約定“凱旋後到南京公園散步看花賞景”,這樣的約定看似家常卻令人動容。

王澤山動情地說:“海波當之無愧,他帶領團隊追求卓越、創新創造,與科學工作者的追求是一樣的,非常值得讚揚和學習!他是這個時代最可敬的英雄!”

獲獎感言,連線還奮戰在前方的邱海波教授說:“這個榮譽只代表過去,不僅是給我個人的,也是給我的團隊和整個行業的。所以對我和我們的同道來講,我們在未來一定會更加努力、規範地去看護和治療病人。”

著名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教授,30多年如一日,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敬業奉獻、敬佑生命,傾心科研、培育人才,推動江蘇重症醫學學科走在全國前列。

1月18日,農曆臘月二十四。中國年俗裡原本“掃塵納新”的日子,今年卻驚心動魄。當晚,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邱海波接到來自國家衛健委的電話後,對妻子趙健說:“我要去武漢了。”

“好,明天出發?”趙健一秒接過話,因為兩天前,是她主動問丈夫:“你什麼時候去武漢?”結婚26年,她太瞭解丈夫,作為一名重症醫學專家,國家遇到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絕不會缺席。

是的,1988年從事重症醫學臨床,30多年來邱海波在摯愛的領域全情投入、無數次從死神手中挽回生命;面對重大突發事件,17年裡他更是從未缺席: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豬鏈球菌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樹地震、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2015年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一次次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在最前線救治生命。

18日晚,趙健合上丈夫簡單行李箱的那一刻,依然不去問“何時回”。因為國有徵召,白袍變鎧甲,家國同枝,不勝不歸,是邱海波和他的同事們每一次的出征定律。

元月19日出發,邱海波來到武漢後,放好行李就直奔武漢市三家收治重症病人的定點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縱然常與死神掰手腕,但面對這座疫情肆虐的城市,邱海波的心“一直揪著揪著”!患者急劇增加、重症患者一床難求、ICU醫生資源捉襟見肘。

作為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和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深知肩負“戰略諫言、醫療定規、治療出策、臨床示範”等多重責任,但他更深知,一切都源於他32年堅持不變的準則:“臨床醫生,必須到一線、到病人床邊;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在哪。”

在武漢的邱海波,不僅到達“最前線”,更衝在“最前面”。“紅區”是人類與病毒交鋒最為激烈的戰區,感染的風險也更大,但進出武漢各大收治重症患者醫院的“紅區”,是邱海波的日常工作,最長的一次早晨9點進“紅區”,下午2點才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重症救治如懸崖救人,時間以分秒計。在武漢,最初他巡查患者時,搭乘的是政府預約車,但由於每次時間和車輛不固定,出入醫院都要走繁瑣程式,浪費不少時間。後來,邱海波特意申請了一輛車,自己開車巡查各家醫院,擠出時間留給患者。

在重症隔離病房,病人會突然出現病情變化,需要醫生迅速開啟“生命通道”,比如氣管插管,這個動作距離患者非常近,在氣管切開那一瞬間,胸腔氣流會攜帶病毒噴出,即使有層層防護,也有感染風險,這時,邱海波就會主動上前,進行插管。“作為專家組成員,你必須衝鋒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別人就更害怕。”

這麼多年,他一點沒變!時間回溯,同樣的情景歷歷在目。

2003年5月8日早晨8點多,南京市第二醫院非典隔離病房,一名非典病人急需氣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機。邱海波說,“太危險,讓我一個人上。”病人口中分泌物噴出來,濺得邱海波衣服上到處都是。最後,插管成功了!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復。危險邱海波十分清楚,但生死考驗突降的瞬間,他不容商量地推開別人,衝在最前面。事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卻輕描淡寫地說:“因為當時我恰好先戴好了頭罩,所以我就先插管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