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重症隔離環境下的病人,面臨不只是身體的病痛,更有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雖然隔著厚重的防護服,但邱海波明白,與病人溝通的心不能有任何阻隔。記者休整了片刻之後,繼續問起了邱教授一個事關醫學人文與醫學哲學的話題,邱教授您怎麼看一個時髦的話題,隔離的是病毒,不隔離關愛。

邱海波聽完這個問題,眼睛忽然睜大而且散發著智慧與溫情的光芒。

“有一個武漢醫學會的老師,大概三十多歲收進了ICU病區,他就特別煩,我問他為什麼,給了他一張紙讓他寫,他就說我要手機,一看沒電了。問要手機幹什麼,他就寫‘爸爸媽媽在家,不知道我的情況,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生病了’。當時查完房我就告訴他別著急,我馬上給你拿個充電器進來。給了他充了電,他打電話知道爸爸媽媽沒事兒,從此就安靜了,之後恢復得很好。那次我是覺得,雖然病毒傳染性很強,可以用硬的東西把它隔離開來,但我們應該給病人更多的關心,如果你忽視了病人的情緒,也許你就錯過了一次讓他更快康復的一個機會。”

看得出來記者聽得真切,不時在提示板上刪刪減減著。

在2月25日那一天,武漢市衛健委通報,48家定點醫院空床位達到4100張。看到這個提示,記者原本緊張的唇角也微微地上揚起絲絲笑意,繼而向邱海波教授提問道,邱教授您是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心裡會踏實一些?

“大約從2月下旬開始,我們的醫療力量、床位很充分了、治療路徑清楚了、關口前移都做到了,這時候還出現的重型、危重性的病人包括兩類,一類病人是以呼吸衰竭為主的,還有一類病人是基礎疾病跟新冠重疊在一起,大概2/3是因為年齡比較大,基礎疾病比較重。這兩類病人治療側重不一樣。當然我也覺得現在是比較有信心的時候,在過去一個星期裡頭,危重型的病人幾乎減少了一半,大部分病人救過來了,雖然壓力很大,但是比以前要有信心了。目前,湖北治愈率超過90%,這個數字背後,也是重症醫學艱苦探索的過程。”

邱教授回答完這個問題,我感覺眼前出現了幾天前央視13套播放他的影片片段,其中有一個鏡頭,夜半深更時,他在筆記本上修改新冠診療方案的情景。他們是團結一致的衝鋒隊,更清晰地認識了這個疾病的發病診治和轉歸,他們把治療中的經驗變成了可操作的臨床路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目前,在包括邱海波在內的專家組努力下,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已更新完畢,同時我國的防控和治療經驗也被更多國家借鑑。而邱海波自己對重症醫學的未來有了更多思考。

記者甚至都不想結束提問,然而還是問了一個可以結束的宏觀問題,問題的關鍵詞過渡到了大考與能力。

“這次大考對重症醫學來講,是有很多考驗的,原來我們覺得床位已經不少了,但這次會發現三級甲等醫院重症醫學的床位應該得到更大發展才行。但日常這種短缺不那麼明顯,所以我們提出這樣的建議,能不能把一些綜合性的醫院讓它具有這種潛在的、變成重症醫院的能力,我們在裝備新的三級醫院時,就要具有轉成重症收治醫院的潛能。”

除了這次採訪之外,還有一次《南方人物周刊》的採訪令我感慨滿懷受益良多。

那一次,邱書記額上的皺紋又多了幾道,白髮又添了幾絲……

採訪中,邱海波教授問了記者一個尖銳的問題:你有採訪過去世患者的家人麼?

好在記者事先有所準備,所以才得以讓採訪沒有戛然而止,而是得到了繼續。

原因是,記者是個有心人,雖然說得三言兩語極為簡單,然而還是展現了他嚴謹全面的採訪態度。

聽完記者的講述,邱教授突然靠著椅背,右手攥了起來,努力剋制著自己情緒。片刻之後,邱教授開啟了話匣子,溫和地迴歸與總結起了這段五味雜陳的時光。

在一月份的武漢,疫情之初,幾乎所有醫護人員都有力所不能及的無力感,即使你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點名指派武漢醫療救治專家——這是醫生能在此次疫情中所能扮演的最重要角色之一。

邱教授聊起過往,頗有些壯士斷腕的意蘊,頗有一番鄰家叔伯的親和,絲毫沒有一個國醫風範醫學大家的架子和排場,著實令記者感到喜出望外。

我1月中旬來武漢,剛來的時候,“新冠”對我來講是新的疾病?

不知道它的特徵,需要跟前期當地的醫生去聊,病人怎麼生病的?

需要跟清醒的病人去聊,他有什麼不適?

對於最重的病人,要看看他現在有哪些器官不好,到底是因為肺,還是別的器官也有問題?

當時認為,主要以肺為主,看看該怎麼做治療。

那天我是早晨到武漢的,下午就去了金銀潭病房。

當時的第一感覺是覺得病人病情較重,第二病人很多,第三是大家好像都有點摸不清頭腦,到底應該怎麼治不太清楚。剛開始我們遇到很多困難。

一個是沒有插管的裝置,即使有了,插完管以後,病人到ICU又沒有床位。

要上呼吸機,一開始呼吸機也不夠,醫療資源不到位。

當醫生看到不少同事感染了,心情可想而知。

當時即使有呼吸機,牆上氧氣也接不上氧氣介面,氧氣壓力也不夠。

我們都自己動手搬過鋼瓶,我不能讓病人憋死了。

早期的時候大家都搬,護士搬不動。

有什麼髒活累活,我們醫生先幹。

我會跟護士說這個事情怎麼樣,有多大風險,你需要注意什麼。

要讓護士會覺得背後有一個強大的醫生團隊在支撐我們。

同時我們也儘快把這個問題反映給中央指導組,必須趕緊解決氧氣的問題。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