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趙子龍擎劍挾袁紹 郭奉孝妙計走汝南

卻說孫堅私匿玉璽,卻被袁紹知曉。遂與堅對峙,孫堅抵死不認,紹大怒道:“你若不交出玉璽,要你出不了此帳!”堅大怒道:“我豈懼汝!”眼看就要火併。

劉雄拔劍大喝道:“袁本初,你背信棄義,今日又來冤害文臺將軍,是何道理?可試我劍!”紹大喝道:“心腹何在!”身後韓猛、眭元進拔劍在手,袁術身後紀靈、張勳亦拔劍而起。

這廂關、張、李嚴等一齊拔劍,趙子龍猛然虎步騰挪,一個閃線縱至袁紹肩後,拔劍出鞘橫其項上,大喝道:“誰敢造次,我先刺死袁紹!”眾諸侯面如土色,人人離座。

霎那之間,帳內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孫堅尋機猱身撲上,一劍將袁紹鄉人刺死,其麾下程普、黃蓋、韓當、祖茂亦拔劍圍住袁紹。

北海太守孔融前來勸道:“彼此為國出力,奈何國賊當頭,怎能自絕其臂,相互殘殺?”說完,領著麾下等將退出帳外,引兵回青州去了。

冀州刺史韓馥道:“我等前來會盟時,曾歃血為誓,尊令盟主袁紹。如今這般拔刀相向,豈是犯上作亂乎?”張飛聞言大怒道:“你個瞎了眼蠢貨,不明其由,休在此大放臭屁,可吃我一劍。”就來刺韓馥。

馥大驚,抱頭躲閃,其身後張合、高覽忙持劍隔住。雄大喝道:“諸公聽吾一言:文臺將軍身體有恙,欲回江東養病,袁本初恐孫將軍得洛陽財富而走,便串通軍屬,妄加陷害。這廝心胸狹隘,怎當得諸侯盟主?”

袁紹聞言大怒,幾欲發飆。奈何趙雲橫頸劍上,不敢多言。雄道:“我劉雄豈敢傷盟主一跟汗毛,就請盟主將我等送出洛陽後,必然歸還。”喝令趙雲挾了袁紹,引眾軍緩緩退出洛陽。

當下由孫堅帶頭直向南退出洛陽五十裡左右,盟軍步步跟緊,雄謂關張二人道:“二位賢弟與文臺引部眾先走,我與子龍斷後。”關、張道:“我當與大哥共生死。”雄斥道:“大事當頭,勿要多言。我自有脫身之計。”二人只不願走。

郭嘉道:“明公於千軍萬馬之中來去自如,二位將軍又何必擔憂。還請速速離去。”雲長道:“某不似你這般貪生怕死。”雄大怒道:“雲長何不曉事,兄長若無把握,焉能這般從容?休多言,可速去!”雲長見他發怒,只得與張飛引部眾隨孫堅退去。

劉雄見眾軍走的遠了,就從趙雲劍下拉過袁紹,道:“我與本初皆為漢室出力,無冤無仇。今番出此下策,委實不得已也。還請本初見諒。”

袁紹冷哼一聲,轉身就走。待至自家軍中後,猛然拔劍大呼道:“擒殺劉首義!”眾軍吶喊一聲,潮水般衝來。雄與子龍向南奔走,忽有一將引步軍迎面殺來,乃袁術部將梁剛也,趙雲持槍當先衝鋒,鬥不三合,一槍刺落馬下,殺散眾軍,衝開一條路。

二人縱馬奔出,行無三里,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二員大將,乃是韓馥部下張郃、高覽。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三十合上下,只殺的張合、高覽之輩膽戰心驚,不敢迎其鋒銳,連忙走避。

忽北林中串出二將,大叫:“劉雄休走!”二人各使刀槍,截住去路,乃是袁紹手下馬德、張渾。劉雄催馬交鋒,一個迎面就砸死張渾,馬德瞬間膽裂,走馬躲避。雄呼趙雲撞出重圍,向南奔走十里開外。

又有二將率騎兵殺來,乃是韓馥部將顏良、文丑,二人與劉雄撞面。顏良勒馬立定,文丑大喝道:“待我擒他。”顏良急攔道:“博望侯蓋世英雄,在虎牢兩番殺退呂布。兄長自比呂布如何?”醜才駐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雄大喝道:“你二人若要擒我,就請放馬便是。只顧囉嗦作甚!”顏良道:“我二人素來仰慕博望候英名,自知手段有限,豈敢造次。”遂回謂眾軍道:“擺開讓道。”雄見眾軍散開,在馬上抱拳打躬後,與趙雲並簪奔過。

過片刻,袁紹提兵來追至,顏良、文丑只言不敵,紹不悅道:“莽夫無一是用。”遂引兵緊追,看看趕上,突聽一陣金鼓之聲,一彪軍馬斜刺裡殺出,將袁紹軍兵馬截做兩段;當先一將赤面長髯,手綽青龍刀,大喝道:“河東關雲長在此!”

袁紹驟見雲長在此,大驚道:“中了劉雄之計也!”忙教退軍,方調轉馬頭。一將引數百騎追來,為首一將黑袍黑甲,手綽丈八蛇矛,環眼如電,大吼道:“燕人張飛在此!”紹知張飛之勇,驚魂未定,飛與雲長前後掩殺,紹軍大敗逃去。

袁紹奔回營裡,深恨劉雄、孫堅;明知玉璽在孫堅手裡,便下書要荊州刺史劉表阻殺,自家領兵拔寨,離洛陽,過虎牢,投南皮去了。

這廂劉雄匯合了眾軍,直至南柴地界。眾人停歇了兩天,孫堅來辭道:“唯恐袁氏兄弟追來糾葛,我當引兵速回江東,首義賢弟將何打算?”

劉雄道:“我欲往濮陽拜會孟德,便回河東。”孫堅道:“甚好。咱們就此別過。”雄道:“文臺若回江東,必從江夏走。我聞荊州劉表素與袁紹交厚,文臺此去須防其伏兵攔截。”

孫堅冷笑道:“我視劉表為草芥,他安敢攔我?”劉雄道:“唯恐其有歹心,要來爭奪玉璽。還望文臺枉有異心,待日後將其返還朝堂,萬事皆畢,再做良謀,謹記!謹記!”堅道:“某自會理會,首義勿擾。”遂拜辭眾人,引兵回江東而去。

劉雄待孫堅走後,就拔營起行,郭嘉道:“我聞明公欲回河東?”雄點頭稱是。嘉道:“小生以為萬萬不可。如今天下鋒頭正盛,河東又屬董賊轄治,明公若去,世人皆以明公投了董賊,絕不可犯此大忌。況且河東彈丸之地,四面環敵,難是英雄勇武之地;明公若要成大事,必棄河東,另謀他處。”

劉雄聞言,思略許久,無奈道:“奉孝所言有理。但不回河東,也不知去投何處?”張飛道:“不如同文臺將軍往江東去。”嘉道:“江東人傑地靈,又有長江天墜,實是不二之選。但此乃孫將軍之根基,明公若引大軍到此,人心不在,反遭他人猜疑,言明公有異志,圖謀他人基業,卻是不能前往。”

張飛道:“如此我等皆成孤魂野鬼,難有立足之地了。”嘉道:“立足之地,便在眼前。此去往東有一地,接宛洛,跨淮河,橫貫南北,一馬平川,東接淮上,西近中原。如今天下將亂,明公可暫居此地。”

劉雄道:“莫非奉孝所言乃汝南、壽春二地。”嘉道:“明公思穎通達,著實讓人佩服。”雄思略片刻,問道:“未知汝南太守乃何人耶?”

郭嘉道:“汝南太守陳翔,字仲麟,其人好結納士,少有俊名。與荊州劉表、魯國孔昱、渤海範康、高平範滂、山陽檀敷、弋陽張儉、南陽岑晊七人交厚,時號‘江夏八俊’。”雄道:“汝南乃袁氏族地,但恐陳仲麟不敢容耳。”嘉道:“小生願憑三寸之舌說之,管使陳仲麟出境而迎。”雄大喜,即令郭嘉星夜往汝南來。

郭嘉於路快馬加鞭,次日清早便至,入府拜候陳翔,兩下禮畢,陳翔問道:“我聞先生已從博望候,今番因何到此?”

郭嘉道:“特奉劉使君之命前來通訊。而今董賊西遷,雄霸西北。博望候天下英雄,志欲匡扶社稷,誓不與董賊為伍。所以博望候捨棄河東基業,欲往濮陽投曹孟德。嘉僭言相告:汝南陳大人禮賢下士,廣納豪傑,何況興漢義士乎?因此使君特使嘉先來拜見。惟大人明鑑。”

陳翔大喜道:“博望候忠勇無雙,聞名天下。我久欲相會而不可得,今肯下榻,實翔之福也!”麾下主簿楊弘道:“不可。博望候公然與袁將軍交惡,實非善類。而袁氏乃汝南望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主公亦是屢受袁氏恩恵,怎可容其仇人?如若主公納之,袁術知曉,必從南陽發兵攻打,枉動干戈。不如先斬郭嘉之首,獻於袁術,袁家必厚待主公也。”

郭嘉大笑道:“我郭嘉豈是懼死

之人也!只是這天下乃劉漢江山,又非袁門天下。陳大人食漢祿多年,豈能因袁家小小恩惠而忘卻祖宗乎?”又斥楊弘道:“先生既著朝服,必是飽學之士。我輩束髮受聖人之學,當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生不以為意,反而出此愚言,拒良臣於千里之外,莫非心中已無國無君,唯袁氏卑躬屈膝,諛奉舔恥乎?”楊弘羞言無對。

陳翔道:“若非先生提點,我幾自誤也。”遂命郭嘉先回報劉雄,一面親自出汝南城西三十裡迎接。雄見陳翔,執禮甚恭。翔亦相待甚厚。雄又引眾將拜會問禮,翔遂與劉雄等同入汝南,設宴款待,分撥院宅居住。

雄安定汝南後,就遣趙雲、李嚴二人引幽雲十八騎喬扮為客商,北上河東取眾人家眷,眾人領命即行。一路過孟津,走河內,沿黃河北上直奔河東治所安邑,取了秀珍夫人並一眾家眷,當夜乘船順水直下。

天明已至河內,眾人改成陸路穿山而走,行約半日,將近晌午,走到一條長嶺,那嶺上怪樹丫叉,蔓藤牽繞,黑霧壓林。雲勒馬道:“這嶺甚是險惡,怕是有古怪。正方看護車駕,待我前去打探一番。”

說完,催動胯下白馬,一路向嶺上疾奔,及至嶺上,馬蹄突然絆趨,人立而起。

趙雲急忙凝目檢視,赫然發現滿地屍體橫陳。不由得大驚失色,急忙翻身下馬仔細探視,見七八個百姓屍體,老弱皆有,均是肚破腸流,四肢殘缺。雲自言道:“想是被猛獸撕咬而死。”

話音未落,忽然滿地野草颯颯作響,落葉不停的搖曳;跟著坐騎發出了不安的嘶鳴,四蹄抖動,渾身戰慄。雲驚道:“怕有大蟲作惡。”就欲撥馬下嶺,突然眼前一匹雪白的駿馬奔馳而過,猶如風馳電掣一般。

只見那馬渾身雪白,四蹄飛騰,身姿矯健,嘴裡不停的嘶鳴,似乎是在求救。雲看那馬也無佩戴馬轡、馬韁之類,怪道:“這般惡嶺怎會有此等良駒?”

話音方落,一聲震耳欲聾的虎嘯震徹山崗,震的樹葉簌簌飄落。跟著竄出一隻吊睛斑斕猛虎來,趙雲見了,忍不住汗毛豎起,冷氣倒吸。

那老虎對趙雲視而不見,緊追著前面的白馬。那白馬想是奔跑許久,漸漸疲憊,嘶鳴著朝趙雲狂奔而來,鳴聲之中盡是求救之意。

趙雲不及多想,張弓瞄準大蟲腦門就射,“嗖”的一聲,利箭破空而出。那猛虎似乎察覺到了趙雲的敵意,見他拉弓,急忙側身翻騰,避過要害,那一箭射中了脊背。猛虎怒吼一聲,突然騰空而起,撲向趙雲而來,雲急忙跳下馬躲避。可那匹白馬卻被猛虎壓在身子底下,鋮鋮鋼爪猶如利刃一般,瞬間就把戰馬的腹部撕開,腸肺流了一地。

不等戰馬發出嘶鳴,惡虎張開血盆大口,一下子撕咬住了戰馬的頸部,一個猛虎擺首,生生的將戰馬的的頸部撕裂。

趙雲抓住機會,再次彎弓搭箭,瞄著那猛虎眼珠就射,狼牙箭似流星一般飛空劃去,只聽‘噗嗤’一聲,那箭不偏不正從虎眼穿進去,透入腦漿裡;那虎狂吼一聲,四踢亂刨亂旋,最終慢慢嚥氣倒下。

趙雲見那虎不動了,兀是怕他沒死透,綽起長槍又在虎身上搠了幾個窟窿,方才擦了下額頭上的汗珠,依舊心有餘悸;轉念又看隨自己征戰多年的戰馬倒在血泊之中,不由傷懷垂嘆。

正此時,那匹救下的白馬奔到了趙雲身前,不停用頭部在雲肩頭蹭來蹭去,似乎是在感謝趙雲的救命之恩。雲伸手攬住馬頭,問道:“你既感我救命之恩,可願隨我征戰四方,揚名天下?”

那馬似乎聽懂了,先用舌頭舔了舔趙雲臉頰,跟著人立而起,發出一聲雄壯的嘶鳴,彷彿在回答趙雲。

雲大喜,當即把原先坐騎上的馬鞍、韁繩、嚼頭全部摘下來,套在這馬身上,扳蹬認鞍,翻身上馬,嘴裡叱喝一聲‘駕’。那馬得了號令,發出一聲長鳴,四蹄騰空,猶如利箭一般飛馳而去。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