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隕相星蜀丞相殯天 驚噩耗漢司徒弔孝

且說孔明用計殺的漢軍大敗,緩緩退回陽平關。一路行,心痛加劇,至於水米難進。至陽平關時,鄧芝、李恢率眾官迎入,耽住下來。只見孔明一日中倒有八九個時辰人事不省。眾官焦慮萬狀,一面悉心調理,一面飛馬稟告成都。

忽這夜,孔明精神陡起,喚胡奮入賬吩咐道:“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前時在江陵傳於姜伯約一十二篇,計五萬二千六十字,內含八務、七戒之法;今時將這後半卷傳於玄威,計六恐、五懼之法。汝要好生研習,切勿輕念!”胡奮哭拜而受。

孔明又道:“吾早創有‘連弩’之法,名曰‘元戎弩’不曾用得。其法矢長八寸,一弩可發十矢,皆畫成圖本。汝可命神匠浦元依法造用。”奮亦拜受。

孔明又道:“玄威謹慎,謀勇兼備,足可獨鎮漢中。蜀道艱險,梓潼、陽平諸地,皆不必多憂;惟陰平之地,切須仔細。此地雖險峻,若被人偷過,可直搗成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又喚胡廣入帳,囑道:“我死之後,伯威就往梓潼駐防,與姜維接連,萬事斟酌而行。勉之,勉之!”胡廣拜哭而出。少頃,喚楊儀入,吩咐道:“我死之後,威公可擔任漢中太守與玄威同守陽平。”

又喚王平、鄧芝、胡烈、李恢、馬岱、張翼、張嶷、張裔、許忠、高翔、閻宇、趙融並諸將至,流涕囑託道:“吾不幸中道喪亡,虛廢國家大事,得罪於天下。我死後,公等宜竭忠輔主。國家舊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輕廢。吾兵法已授玄威,他自能繼吾之志,為國家出力。”眾將哭拜領命。

孔明一一排程畢,乃強支病體,令胡奮、楊儀扶上小車,登上陽平關城頭,遍觀各地;自覺寒風吹面,徹骨生涼,長嘆道:“再不能臨陣出力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抬眼望去,只見天上彤雲密布,慘霧重浸。朔風凜凜號空,大雪紛紛蓋地。卻是雪虐風饕,片片飛瓊。不一時城裡城外,具都銀裝素裹。孔明再也堅持不住,轉到帳中,急令取文房四寶,於臥榻上手書遺表,以達蜀主。表略雲:

“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願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提拔幽隱,以進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俗。今有鎮寇將軍羅憲,智謀出眾,勇武絕凡,更兼年幼青春;其久鎮南中,威望甚高,麾下兵多將勇,望陛下善加籠絡,假節以大將軍之職,以安其心。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排程,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孔明寫畢,又囑楊儀道:“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言訖昏厥。

楊儀慌亂無措,忽報蜀主遣樊建至;建入賬,見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道:“我誤國家之大

事也!”須臾,孔明復醒,開目遍視,見樊建立於榻前。建見孔明轉醒,張口欲問,孔明道:“吾已知長元來此之意。”

樊建稽首道:“建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孔明道:“吾死之後,調蔣琬至成都輔政,董厥至江陵輔政;可任大事者,蔣公琰也。”建道:“公琰之後,誰可繼之?”

孔明道:“費文偉、董休昭二人可繼之。”建又問:“文偉、休昭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時為公元242年,南蜀建興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北漢升泰十四年。壽六十一歲。

後有詩嘆道:“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勳名。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裡,於今無復雅歌聲!”

又有詩道:“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奇才枉定天下計,時勢不遂忠臣心。凱歌未奏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亦有詩道:“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還有詩道: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躬耕蓄大志,熱血隱山林。風兮思振羽,世危久沉吟,風兮思高舉,時亂待真人。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半生遇知己,賢士感心笙。龍兮揚鱗爪,久蟄一朝騰,龍兮風雲會,長嘯抒懷襟。天道常變易,運數遙難尋,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丈夫既在世,心懷天下民,丈夫當有為,播灑太平春。歸去來兮我夙願,餘生還復壟畝民。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傾聽再撫琴。

復有詩道:“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且說馬謖在漢中養病,及聞孔明亡,大哭道:“吾以父事丞相,今父死,子何其哀乎!”於是終日悲痛,血淚斑斑,眾人多勸不從;不過半月,舊瘡崩裂,遂死。

後有詩道:“教恩重義無窮盡,悲長烈血骨肉分。滴血難書分離苦,清風蕭瑟卷殘雲!”

是夜,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孔明奄然歸天。胡奮、楊儀遵孔明遺命,不敢舉哀,依法成殮,安置龕中,令心腹將卒三百人守護;隨傳密令,踏雪扶柩往成都去。及至,楊儀呈上孔明遺表。

蜀主覽畢,悲痛欲絕,放聲大哭,降旨卜地安葬。楊儀奏道:“丞相臨終,命葬於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亦不用一切祭物。”蜀主從之。擇本年十二月吉日,親自送靈柩至定軍山安葬。又降詔致祭,諡號忠武侯;令建廟於崇州、沔陽,四時享祭。

後有詩道:“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蜀主又依孔明遺言,加蔣琬為丞相,錄太尉事;加費禕、董允為左右尚書,同理丞相事;加羅憲為大將軍,領建寧太守,澹陽候;加胡奮為車騎將軍、博陽候,假節總督益州漢中兵馬;姜維為驃騎將軍、平襄侯,假節總督荊州江陵人馬,同命董厥為江陵太守,楊儀為漢中太守,黃權

為蜀郡太守。其餘將校,各依舊職。

且說龐統在長安,過了幾日,各地斥候連環奔報道:“蜀兵退入陽平之後,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諸葛亮果然死了。現任胡奮為車騎將軍,總督漢中、陽平等一應兵馬。”

龐統嘆道:“生死有命數,天意不可違!”遂點郭淮、王基、孫禮、秦朗守天水;夏侯霸、夏侯惠、徐商、徐質守金城;徐章、俆霸守長安;包奎、州泰守威武,各路嚴守隘口。統自回鄴城面君去了。

孔明身死,訊息飛傳四方,兩川並三江之地軍民,上至將軍貴族,下及販夫百姓,不論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血淚斑斑。

這廂諸葛誕在鄴城驚聞噩耗,放聲大哭,稟北漢主劉赫道:“臣與兄孔明雖是各為其主,但骨肉至親,血脈相存。請陛下準臣往蜀中一趟弔唁。”劉赫道:“現下兩國交惡,司徒乃當朝重臣,只恐蜀中將士加害之。”

諸葛誕道:“吾兄在日,吾隻身入蜀營,猶且不懼;今兄遂死,尚有大兄諸葛瑾並子侄多人,又何患乎?”劉赫道:“雖如此,不可隻身獨往。”乃命向延引五百軍,具祭禮,與誕同往;二人收拾起行,下船過黃河先至長安,時龐統正欲回河北,兩個恰巧碰到。

諸葛誕細言告之,龐統道:“吾亦思吊孔明,但兵兇禍事,不敢耽擱;今就遣趙子龍之孫趙信隨你前往,此人膽略不俗,剛勇忠義,頗有子龍之風。一則是代我祭弔,二則策應萬全。”於是提筆書寫悼詞,喚趙信至,囑咐一番。乃辭眾人,回鄴城去了。

及時孔明棺槨由後主並文武諸將停喪於南鄭,只待吉日下葬定軍山。就在南鄭縣衙內大設靈堂公祭,孔明妻黃氏攜諸葛瞻、諸葛喬、諸葛果等披麻戴孝跪在兩旁,文武百官雲集。諸葛瞻撫棺痛哭,眾人無不垂淚。忽報北漢司徒諸葛誕前來弔孝。

蜀中眾將官面面相覷。片刻,胡廣大喝道:“丞相之死,北漢君臣難辭其咎,今日敢來耶?明欺我大國無刀無劍麼?”便要去堂下拿劍。胡奮急急攔住道:“大哥且慢!”

諸葛瑾起身稟道:“陛下,吾弟此來,於公私皆合情合理。不妨先請入。”蜀主點頭,便叫請入。片刻,諸葛誕帶孝而入,先灑酒澆奠,宣讀祭文,神調哀拗,聞者無不動容。

讀畢,伏地大哭,淚如泉湧。蜀中眾將皆感傷心,涕淚俱下。誕哭了一陣,起身扶棺道:

“虔奠致祭二兄大人之靈前而哀:吾兄奔波勞碌,終生為復漢室而殞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兄幼年時便勤儉持家,教育吾輩,克己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吾兄之德,足啟世人。痛哉吾兄!昔日與兄同甘共苦,丹誠相許,昨日種種宛在目前,孰料陽平一別,竟成永訣。嗚呼哀哉,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應來呼。嗚呼哀哉!”

說到傷心之處,以頭撞棺,砰砰作響,額頭鮮血橫流,復又大哭。眾人看了,無不失聲大哭。諸葛瑾含淚攔住道:“吾弟肺腑,人神共見。切莫過於悲痛,以令死者不瞑。”誕聞言乃止,又喚趙信、向延入,信亦宣讀龐統祭文,二人灑淚拜了,於是各自散去。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