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趙子龍喬裝破敵 徐公明大戰張秀

卻說徐晃來取晉陽,乃將兵駐在雁門道外。晉陽守將張秀聞之,聚將商議對策。張秀鎮守晉陽數年來,厲兵秣馬,招賢納士,頗具威勢,號北地槍王。帳下有大將張燕、胡車兒、呂英,有上黨人連濤、連傑兄弟二人,皆善弓馬,有九原人刑烈、代平等將佐數十員;又有馬邑人張臺通謀略、曉政治,秀用為軍師。

當下張臺獻策道:“靠山王此番興兵,有鯨吞天下之志。又命徐晃徵晉陽,趙雲為前鋒,此二人皆乃萬人敵。唯恐雁門不能擋。吾請引一軍,往邊沾縣駐紮,若敵軍有動,也好為犄角設計破之。”張秀然之,遂撥二萬馬步軍,令代平、張臺率領,往沾縣防禦,築建壁壘。

早有尋視探馬看到,飛報徐晃,晃乃與眾將商議,包乾道:“張秀遣軍分邊駐防,雁門關中必然空虛。吾軍當藉此機會殺往雁門,或可一鼓下之。”徐晃道:“此計不妥,如此強攻雁門,縱然得手,也是兩敗俱傷。”

正商議間,人報護羌校尉閻柔引羌王雅克蘇率五千軍來援。晃大喜,率眾迎入帳內,兩下見禮畢,擺宴招待。酒酣,徐商進言道:“如今有閻將軍來助,我有一險中求勝之計,可兵不血刃而破雁門。”晃問道:“計安出?”

商道:“吾今得報,王上大敗曹操於上黨,敗卒潰逃甚多,恰好利於用計。”晃道:“莫非詐降之計?”商道:“正是。我麾下有昔日幷州軍士百餘名,皆乃心腹親衛。可助行事。都督可點一上將雜於此軍中,偽裝上黨敗軍,乘夜繞道,從雁門後方相投。等張秀收納後,都督這裡再發兵至關外搦戰,張秀若出城迎戰,就裡應外合擒之,兩軍呼應,半日可下。只是此計須以豪勇剛膽上將任之,否則弄巧成拙矣!”

晃道:“此計大妙。非子龍不能任也。”遂定下計策,令趙雲扮作校尉,引著百餘潰兵,連夜繞過山脈,往雁門來叫門。守關士卒聽到,便問:“汝等是何處人馬?”眾人喊道:“吾等皆是上黨敗兵,無處可去,今入境來投,望將軍收容。”守門士卒不敢託大,乃報入張秀。

秀知操、雄交兵上黨,遂令悉數放入關中,自己親引隨從過來巡視。趙雲引軍入關,與關中軍士相見。張秀軍中多有幷州舊部,見趙雲麾下兵士口音相同,皆告於張秀。秀遂留而不疑,分編其軍為偏、裨部下。

次日,關外飛報,言河北軍拔營而起,大舉進攻沾縣,離城僅數里。張秀遂喚左右道:“賊軍襲至,代平、張臺在沾縣,如何抵擋?”一人出道:“自古‘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未將不才,願率兵抗敵,親斬來將之頭獻上!”秀視之,乃心腹大將胡車兒。

這胡車兒乃西涼州人氏,年方二十,身形瘦小,但兩臂異常有力,善通飛簷走壁之術,又能力負百斤,日行數百裡。當下出言請戰。張秀道:“胡將軍勇氣可嘉,然賊軍兇猛,不可小視,我當親往與你督陣。”遂令胡車兒引兵三千出戰,自引關內人馬隨後出關押陣。

胡車兒軍行數里,正遇河北後軍。兩陣對圓,胡車兒出馬搦戰,河北軍中包乾舉刀出迎

,戰約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張秀後軍已到,見二將陣中酣戰,便回顧身後道:“誰敢出馬,助胡將軍一臂之力。”忽身後一將道;“末將願出。”秀視之,乃是昨日方來投奔的校尉,正是趙雲。乃讚道:“公方來投,就肯出力,實在勇氣可嘉。”遂遣他出馬。

趙雲策馬奔出,從張秀身邊經過,忽扭過腰來,摳住張秀蠻帶,單臂運力,竟將張秀拖過鞍橋,橫擔馬上。要說這張秀也是勇猛異常,怎奈不曾防備,被趙雲鑽了空子。張秀欲掙扎,奈何被趙雲鐵臂摯住,動彈不得。張秀帳下兵將大驚,紛紛向前搭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雲按住張秀,單手綽槍,槍尖直抵喉頭,厲聲喝道:“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張秀已在我手中,汝等何敢不降?”眾將卒面面相覷,舉手無措,欲要搶奪,卻又投鼠忌器。這邊對恃之時,身後百餘詐降軍士早就並舉刀槍,將其左右將佐繳械降服。張秀帳下將士見勢不利,只得棄械投降。陣上胡車兒驟見這等變故,亦繳械下馬。

徐晃指揮軍士圍來,收繳兵器,縛了張秀等人,押進入營來。喝道:“曹操偷襲奪我幷州。今我等入關,實為收復前時所失,汝尚有何言?”張秀道:“既中汝等奸計,某無話可說,但憑發落。”徐晃道:“我也不殺爾等,只去換得雁門關即可。”遂令徐商前去通告。關上連傑、連濤兄弟不敢擅自做主,乃問張燕。燕道:“雁門關丟了還能奪回。張將軍性命丟了還能復生麼?”遂允,換得張秀並諸軍,收拾投往晉陽去了。

徐晃進關安頓一日,就留趙雲守雁門,領兵直抵晉陽城外。張秀率軍出迎,兩軍對圓,門旗開處,張秀頂盔貫甲,結束非凡,胯白雲駒,綽風梨槍,直臨陣前,縱橫再三,大怒道:“潑賊,使奸計得逞,陷我關隘,罪不容誅。今日來與我決一死戰。”

徐晃見張秀天表亭亭,神姿風俊,謂左右道:“此人頗有子龍風采。”徐商亦喝采道:“北地槍王,名不虛傳!待我會他一會。”提斧出馬,張秀見是徐商,大喝道:“匹夫快退。我不與汝對陣,單喚徐晃出來。”

晃在門旗下聽了,喝住徐商,縱馬出陣,問道:“張將軍有何話講?”秀道:“汝既為大將,卻如何不明事理,無端掀起戰亂,禍害民生?”晃答道:“張秀,我以汝為好漢,卻如何顛倒是非?天下皆知曹賊專權,縱容奸臣當道,不許忠良進身,禍亂天下百姓。我主靠山王乃大漢宗親,天子皇叔,此番出兵是為保家衛國,替天行道,清剿國賊。汝怎敢抗拒耶?”

張秀喝道:“汝等叛逆,強詞奪理!替何天?替何道?若不下馬受縛,使你粉身碎骨。”挺槍躍馬,飛過陣來,直取徐晃,二將就在陣中廝殺,槍斧並舉,先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二將見遇著對手,各各精神抖擻,把出平生手段來。

再鬥五十合。徐晃拔馬敗走,率軍就退。張秀亦不追趕,收兵還城。張臺道:“古郡、羊城、渠城皆乃晉陽屏障,不能不守。”秀遂令連傑、連濤守古郡,代平守渠城,呂英守羊城。囑咐三城各自堅守,成犄角之勢,共拒徐晃兵馬。

徐晃聞報後,乃調趙雲從雁門引兵來,共同商議對策。雲道:“賊軍處處

分兵,是自恃兵多。然其大隊仍在晉陽,都督當在此設疑兵計,然後分遣兵馬掠奪三城,如此則賊軍後路斷絕,必然自潰。”徐晃道:“分兵去取三城,需得多少人馬。若派多了,恐疑兵計被張秀識破,如此前功盡棄。”雲道:“兵不在多,在其精也。羌王雅克蘇麾下有五千精兵,足可備用。”徐晃躊躇再三,乃撥令雅克蘇、閻柔率本部人馬隨趙雲出兵。

趙雲拜辭,點齊了軍馬,取路而來,謂閻柔道:“賊軍憑城堅守,見我等兵少,必然輕視,可以用計誘之,然後引入伏擊。”閻柔道:“子龍謀勇無雙,真良將也。”雲道:“仲林過獎了。”遂教雅克蘇、閻柔各引二千軍馬,埋伏於古郡城外山谷之中,自引一千軍,來城下罵戰。

古郡城中乃連傑、連濤兄弟把守。忽聞有千餘河北軍前來罵戰。兩兄弟上城看時,只見城下隊伍軍容不整,列驅城下。連傑冷笑道:“這等濫軍,也敢來攻城?”遂對弟連濤道:“你且守城,我去殺散這股賊軍。”

連濤道:“張將軍命我等嚴守城池,不可出戰。”連傑笑道:“若是徐晃大軍親自來,不肖你說,哥哥我也自然守城。可現在城下不過千餘殘兵,若還死守,豈不墮了哥哥威風。”連濤聞言,倒也覺合理。遂道:“兄長就引一半軍馬出城交戰,我守在城頭。若是有何閃失,急來接應。”連傑點頭稱善。於是引五千人馬,殺出城去,趙雲提槍上前攔住,兩個戰了不到十合,雲拖槍就走。

連傑大喝道:“蠢賊哪裡走!”揮軍就追。待至城外山谷中,忽然谷內鼓聲大起,雅克蘇、閻柔引軍兩邊殺出,趙雲回馬來戰,連傑大驚,急忙上前交手,不一合,被雲抬槍刺倒馬下。餘眾四散。

趙雲就尋了一個與連傑長相頗似的小軍,教他穿了連傑衣甲,引數百軍扮成敗軍,回去詐開城門。自與眾人佯在後面追趕。那小軍奔回城下,大叫開門。連濤看煙塵大作,背後追兵趕來,急急叫開門放入。那小軍入城之後,便殺散守門軍士,把住城門。連濤驚道:“哥哥這是為何?”話音方落,一將衝入城內,大喝道:“常山趙雲在此!降者免死!”連濤驚聞趙雲之名,登時膽裂,慌忙上馬逃走時。早被雅克蘇趕到面前,手起一矛,戳死馬下。城中軍馬,大半投降。

古郡被破,細作飛報入晉陽,張秀聞說,大驚道:“可是強攻破城?主將何人?”細作回道:“敵軍止有數千。主將為常山趙子龍。”秀道:“是了。數千兵能破我堅城,定是用的誘敵之計。”細作道:“敵將取城之後,星夜率軍去攻渠城了。”張臺道:“恐賊又用誘敵之計。”張燕道:“不論如何。渠城斷不可失了。若要羊城出兵救援,卻是杯水車薪了。”秀道:“如此,汝可謹守晉陽,我自引兵去救渠城。”遂與胡車兒引兩萬人馬,出城而去。

前行十數裡,忽一軍殺到,為首一將,乃徐晃也,大叫道:“張秀要往哪裡去?”秀也不答話,便來交戰。不十合,徐商引騎兵從側面衝殺過來,胡車兒引兵來迎,不能抵擋。正混殺間,包乾從後引軍殺來,三路合圍,皆大呼休走了張秀。魏軍大潰。張秀只能引軍回城。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