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回:靠山王誓師討賊 小霸王一戰惡來

再說徐庶回河北之後,面見劉雄,陳述厲害。雄怒道:“縱使劉玄德不願出兵,孤但憑河北之力也要與操賊決一雌雄。”孫策道:“今河北兵馬得已休整,士氣正旺,以一當十,正可興兵也!”

張飛亦道:“可恨那曹瞞老賊,竟趁吾等與外族開戰之際,奪吾幷州,使吾軍元氣大傷,今日正好誓師討賊!”徐庶諫道:“伐魏時機未至,王上只宜按兵不動。待其與劉備廝殺正酣時,乘時而伐之,可也。”劉曄、闞澤、辛評等亦勸。雄猶豫不決。遂遣人至書遼東問雲長。

不日,雲長回書至,雄取來看,書雲:“大哥功蓋宇宙,傲視華夏。而曹賊奸惡,懷不臣之心,假仁義之舉,趁亂世之契,合天下之同類,襲吾大漢州郡,罪不可並立於宇內,故不伐不足示大漢之威也!今其在雍涼與劉備決戰,正好起兵除之,此機稍縱即去也。”雄閱畢,道:“雲長最知孤心。”遂令呂虔調集各處兵馬糧草,預備出征。

時至公元215年,漢建安二十年二月,劉雄在鄴城南郊,舉旗誓師,傳檄天下。誓道:

“天道不幸,禍臨漢室,社稷傾摧,黎民塗炭。今偽魏王曹操,宦豎攜養,既冒稱賢相曹參之後,便當盡心竭力,輔佐朝廷,以上報天恩,下對祖宗。今乃挾制天子,妄加殺伐,刑戮由心,賞罰在口,禍亂朝綱;又安插爪牙,屠戮忠臣,欺凌聖駕,戕害國戚。其心如狼,無不昭然。謀逆之舉,天人共怒!今漢亭王劉雄,詔令天下,起兵討賊,以雪天下之恨。詔書到日,原漢室忠良,義勇臣民,當舉旗共進,以圖大志;至於附逆諸人,懸崖勒馬,未為晚也,今詔討曹操一人,不問脅從。倒戈相向,不失功臣。以天下之憤,擊蠅營之賊,其勢尚未明乎?故曰:逆天者,雖有力而無能,據正道而臨有罪,可得幹擬者哉!”

誓畢,便叫興師出發。各部將校,半月取齊。

及至半月,三軍會於鄴城北,計議先鋒,忽人報道:“雲長、翼德二位之公子強要入進,吾等推拒不得,現在帳外。”雄道:“二侄卻在何處?”從人正待言,門外大聲道:“勞伯父動問,吾二人在此。”眾人一齊看時,進來兩個少年,一個紅臉,一個黑臉,盡皆俊偉。後跟著一個婦人跑進大帳,跪禮請罪。

眾人看時,正是關興、張苞。張飛見了那婦人,慌忙扶起道:“夫人,你來此作甚?”這婦人正是張飛內室夏侯涓。建安四年時,夏侯涓渡河來幷州省親,被張飛所得,飛知她乃是良家女子,且又貌美,遂娶其為妻。

夏侯夫人答到:“苞兒聞說大王起兵,非要與安國賢侄前來爭做先鋒。妾身苦攔不住,又恐他們闖禍,所以跟來。”飛道:“夫人休慌。”轉又問張苞道:“汝年只一十五歲,不在府內習文練武,來此做甚?”苞道:“吾與關安國聞伯父將起兵,特來做先鋒!”

飛道:“汝有何能,敢爭做先鋒?”苞道:“吾能使丈八點鋼矛,騎快馬日行兩百裡,開兩石強弓,如何做不得先鋒。”飛喝道:“空口說

白話,先來與你老子會上一會。”苞道:“有何不敢。”張飛聞言大怒,拔拳要打,苞卻是畏懼父親,急躲到母親身後。眾人大笑。

雄指問關興道:“苞兒勇武,頗似乃父,可為先鋒。汝亦願為先鋒,可知先鋒之責?”興道:“逢山開路,遇水修橋,臨敵先查,身先士卒,是為先鋒。”雄笑道:“善。二位賢侄雖能,畢竟年幼,可就留守鄴城,先熟悉軍中事務,過得幾年時,再上陣立功不遲。”

關興道:“男子十六須齊眉,吾比張苞大兩歲,今年正好十七,不多不少!伯父何談年幼?況且甘羅十二拜相,有志不在年高;昔日白馬都尉陸伯言,年方十七,連環用計,孤身入敵營,說降張遼,威震河北;小霸王孫伯符,十六隨父征戰四方,立功無數,天下聞名,以此論之,吾二人真非年幼者也!”

張苞亦道:“安國之言正是。如不讓我等上陣,再過得幾年時,天下賊人俱被父親、伯父殺盡矣,如何輪到吾等?”雄道:“此非彼,安能並論?”兩人只是不依。

闞澤道:“二位小將軍卻是有能,奈何閱歷尚淺,此番大戰,干係甚大,不可冒撞。我倒有一法,不知可行否?”二人急問,澤道:“寧朔將軍鮮于輔,領兵總鎮北平多年。此卻是一好去處,既有賊殺,又得磨練,兩皆不誤,如何?”眾將皆道好去處,關興亦贊同,唯苞不應。

關興急密謂苞道:“汝卻不知趣。如此無依無鬧,若是惹得伯父,只要一句話,吾等卻不去休?不若隨吾至北平府,不受伯父、叔父管教,卻是天高地闊,大馬金刀,闖出一番男兒功業,休叫他人小瞧吾等。”苞聞關興如此說,亦點頭贊同,遜謝退下。

打發走小關張之後,雄便命起兵;先點昌亭侯,右將軍徐晃為主將,趙雲為前鋒,引軍五萬從雁門出兵,攻取晉陽;留顏良、劉曄鎮守冀州;雄自引張飛居中,徐庶、闞澤為謀士,田疇為主簿,辛評、李嚴為監軍,孫策為前鋒,窩闊達為救應使;起馬軍三萬,步軍十萬,共計十三萬,浩浩蕩蕩殺奔幷州而來。

再說曹操在許都,聞劉雄起兵,急召眾人商議。賈詡道:“魏王休驚。靠山王誓師出兵,銳氣正盛。以某愚見,當戒令各處守將,死把關隘。大王親自提軍入幷州,與其決戰。以丞相遠謀,我料靠山王不能擋也。”

曹操思索片刻道:“文和所言正是。”遂命司馬懿總都雍涼各部,庶抵諸葛亮;調夏侯淵隨軍徵進,留程昱守荊州;調於禁隨軍徵進,留李典守徐州。留曹丕主理朝政、陳矯、夏侯尚守許都,起中原悍勇軍丁二十五萬,夏侯惇、夏侯淵為左、右兩軍;曹真為中軍第一隊、樂進為中軍第二隊、曹休為中軍第三隊,曹操自引許褚等偏將校尉百員為第四隊,每隊領大軍五萬,以典韋、於禁為先鋒官,史渙、王必押運糧草隨後,荀攸為監軍,賈詡、蔣濟為謀士,剋期興師北上匯合上黨曹仁、曹洪,一同徵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雄大軍過壺關後紮營,令人去河內喚令狐青前來軍前聽令。不日,人回報說令狐青攜甄宓隱居去了,不知所蹤。雄聞聽,鬱郁不已。到三月下旬,操軍先鋒

典韋、于禁引軍先到,與孫策引的前軍對峙。

典韋便要叫陣,於禁道:“魏王大軍在後,我等前軍力薄,不如等大王主力來到,然後合力破敵。”典韋道:“此言不善!魏王既委我當前鋒官,理當登先破敵,以懾賊人銳氣。若要待大王眾軍至,又何必遣我!”遂整軍前來挑戰,孫策閉門不出。

典韋道:“敵人不出,卻是何意?敵將孫策用兵如何?”於禁道:“此人勇略,不亞關張;但未曾交鋒,不知其韜略如何?”典韋道:“他不戰奈何?”於禁道:“不如由我在此對陣,將軍四下埋伏。他若出戰,可先勝他一陣;他若不戰,也於我無損。”典韋從其言,乃分兵伏在側翼。

時過午後,漢軍寨門突然大開,闖出一彪人馬,為首一人大喝道:“黃蓋在此!那個不怕死的來與我交戰。”于禁拍馬舞槍,當先殺上,黃蓋截住,兩個鬥了三十餘合,于禁掩槍便敗。黃蓋揮軍追趕,典韋引數千精兵,從側翼殺來,黃蓋上前交戰,不十合,大敗而回。

典韋縱軍追趕,于禁攔住道:“我看敵人雖有小挫,但敗退有矩,且敵主將未出。我軍追擊過遠,萬一有變,悔之不及。”典韋道:“無妨。我小追一陣便回。”於是督軍追來,方至寨前,忽然炮號連響,寨中又衝出一隊人馬,為首一人手綽蛇矛,大喝道:“程普在此!”綽矛殺上,黃蓋亦揮鞭前來夾擊。二人合鬥典韋,過四十合,不分勝負。于禁恐其有失,乃令鳴金守兵。黃蓋、程普也不追趕,收兵還營。

次日,人報孫策率軍前來叫陣。典韋便令三軍飽餐,前來迎戰;兩下相對,各將人馬擺開,布成陣勢。孫策排開陣勢,先看魏軍陣容,端的是旗幟鮮明,隊伍齊整,刀槍林立,弓弩森布。不由讚道:“曹軍人馬,嚴整如此,難怪一路掃蕩,聲威震天。”

這廂典韋佈陣已畢,橫雙戟出馬,往對面一看,也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氣。只見河北軍馬,硬是與別處人馬不同,衣甲嚴整,旗幟新豔,軍容有素,號令如一,而三軍將士更是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自有一股傲然之氣。

典韋觀罷,暗自稱讚。忽聞一聲大喝:“小霸王孫策在此!誰敢來決死戰!”韋拍馬突出,早見陣中一將,怎生模樣:烈烈雄姿千重膽,虎目凜凜八尺軀,寒槍鐵鞭透殺氣,駿馬蹄踏征塵飛。

孫策見典韋突出陣前,也是好個讚歎,你看他:黑甲錦袍罩虎體,雙目如電震敵威,雙戟鐵鉤如銀劃,聲猛力壯如撼山。兩個通了姓名,各自放馬廝殺,鬥約七八十合,不分勝敗。兩邊士卒,看得呆了。再鬥五十合,依舊難解難分。孫策只覺得典韋力大戟沉,真是平生未遇。百十合下來,已然倍感吃力,典韋也覺孫策槍法精妙,鋼鞭疾勁,絲毫不敢大意。

二人憑一時之氣,欲在陣前決一雌雄,怎奈坐騎扛不住;再鬥片刻,已是奔跑無狀,不能再戰,二將只得各自撥馬歸陣。典韋看孫策如此英勇,二百合下來,自家精力大衰,遂令收兵。孫策亦覺手臂痠麻,也不敢尋畔,亦收兵還營。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更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