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回:曹孟德平定漢中 諸葛亮二擒張任

卻說馬超進退兩難,就以死來戰。當日揮軍直至葭萌關下挑戰,劉備率軍來迎。兩下對壘,超單騎而出,大喝道:“今日若不勝,三軍皆死矣!”西涼軍一呼百諾,士氣高漲。

荊州軍上下膽寒。玄德就欲退軍。孔明道:“合該馬超今日來降。”就單騎而出,與馬超陣前答話。超道:“汝來何意?”孔明道:“特來說將軍耳!”超拔劍笑道:“吾手中寶劍新磨。汝且言之,其言不通,便請試劍!”

孔明笑道:“孟起將軍之禍不遠矣!但恐新磨之劍,不能斬我之頭,將欲自絕也!”超道:“我有何禍?”孔明道:

“常聞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閉其美;齊之無豔,善美者不能掩其醜;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此天下之常理也。今曹操諾封張魯為漢寧之主,事先約取將軍之首級。將軍與曹操有殺父之仇,而隴西又有切齒之恨;前不能進西川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逆臣而見張魯之面;目下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復有渭水之敗,眉城之失,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超聞言不語。

孔明朗聲道:“將軍飄零半生,孤苦無惜,如今張魯斷將軍之路,進退兩難之機,將軍欲以死為戰乎?然曹操未滅,國賊猶在,將軍先人不能瞑目於地下,將軍亦不能建男兒功業,此天下之大憾也!”超頓首謝道:“先生之言有理,苦超無路可走。”

孔明道:“將軍忠勇天下傳名,恨無人識耳!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劉皇叔禮賢下士,公之尊父,昔年曾與皇叔約共討賊,親如兄弟;皇叔才德之勝於張魯何止百倍,仁義禮信,用賢尊士,此蓋世英雄,天下莫不仰望。將軍誠能舉西涼一軍,棄暗投明,則近可解眼前之危,遠可圖一生功名而報家門之仇,豈不美哉?”馬超聽罷,良久不語,忽而放聲大笑,震盪四野;孔明亦是微笑,下馬徒步往陣中去。

劉備見孔明約近馬超,已不足五十步,急令文聘、魏延前去護衛。超見孔明至陣中,滾鞍下馬,拜伏與地,慨然道:“聞先生一語,如撥雲霧而見青天,超願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孔明大喜,相攜超手入見劉備,備甚喜之,重禮以待,超拜道:“敗軍之將,累次冒犯主公天威,竟得如此相待之禮,馬超雖粉身隕命,何足以報。”即喚來龐德、馬岱等偏將校佐,一一相見玄德,備皆賜金賞物,好言撫慰。

於是盡皆迎入關上,擺宴慶賀,正吃酒間,人報楊任、楊柏率軍前來督戰。龐德笑道:“二賊還不知孟起已降皇叔。”超冷笑道:“某等得此賊恰好!”正欲出殺時,孔明道:“些許小事,不足勞煩將軍。”遂喚馬岱來,附耳密言如此如此。

且說那楊柏、楊任,率軍方至葭萌關境內,迎面正遇一彪軍馬,當先一將,正是馬岱。岱於馬上高聲問道:“來者莫非上將軍楊柏?”楊柏見是馬岱旗號,回應道:“吾乃楊柏是也。”岱道:“聞上將軍前來監探,奉家兄將令,專來接引。”楊柏大喜,不疑有他,拍馬往馬岱處來,楊任始覺不妥,看出蹊蹺,急大呼道:“提防有詐!”話音未落,馬岱抬手一槍,已刺柏於馬下。

楊任見之,忙拔馬往回奔去,岱輕騎追趕,遠望見楊任營寨,暗思:“若再追緊時,恐引賊兵來,反為不美。”遂拔馬回去覆命。

楊任逃回營寨,星夜入漢中見張魯。言馬超勾結外敵造反,超弟馬岱誘殺楊柏。楊松聞弟死,大哭怒罵馬超,上請張魯為其弟報仇

。魯便招眾文武商議,欲盡起大兵。功曹閻圃出道:“不可。曹操屯兵長安,虎視漢中。主公大兵一動,漢中不保也。”

魯弟張衛道:“報仇之事乃小,退敵之事為大。某願領兵以退曹操。”魯道:“弟有何策?”衛道:“漢中最險無如陽平關;可於關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餘個寨柵,迎敵曹兵。兄在漢寧,多撥糧草應付。”張魯依言,遣大將楊昂、楊任,與其弟即日起程。

軍馬到陽平關,下寨已定。操在長安聞說張魯分兵據守,乃令許褚、王朗為前鋒先行,自引大軍跟後。二人點兵而進,聞陽平關已有準備,便離關一十五裡下寨。是夜,王朗進言道:“我軍方至,需防敵人劫營。”褚道:“賊人守城尚且不足,安能來劫我營?”遂不聽王朗之言,傳令三軍安寢。

軍士遠來疲睏,夜裡更是酣睡。至三更時,忽寨後一把火起,楊昂、楊任兩路兵殺來劫寨。許褚急上得馬,四下裡大兵擁入,操兵大敗,許褚保住王朗殺出血路,來見曹操。操怒道:“汝二人行軍許多年,豈不知兵若遠行疲睏,可防劫寨?如何不作準備?”

王朗道:“我已苦勸,奈仲康不聽。”操問褚道:“是也不是?”褚道:“王景興所言不錯。請丞相砍我頭顱,以明軍法。”操道:“甚好。”喝令將許褚推出斬之。眾官告免,操怒起方息,指許褚道:“若非看在汝昔日渭水奪船救我情分,今日定斬汝這匹夫。”遂將他貶為馬伕。

次日,操親引軍為前隊開路,見沿路盡是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之所。又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謂眾將道:“吾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賈詡道:“兵已至此,丞相不可憚勞。”

操道:“我不親行,誰人敢上前?”詡道:“丞相往日攻伐,無不以智取勝,今日因何疏忽?”操大悟道:“文和善言。”遂令三軍嚴守。自此兩邊相拒一月有餘,只不交戰。這日,操乃傳令退軍。眾將皆道:“賊勢未見強弱,丞相何故自退耶?”操道:“糧草已盡,不容不退。”於是勒令三軍拔寨而起。

張衛聽得曹操退兵,請楊任、楊昂商議,欲乘勢擊之。楊任道:“操詭計極多,未知真實,不可追趕。”張衛道:“公不往,吾當自去。”楊任苦諫不從。張衛盡提軍馬與楊昂前進,只留些少軍士守寨。

追無多遠,忽然伏兵大起,操軍夾道殺來。張衛欲突圍,被樂進一刀砍翻。楊昂伏地請降,餘眾皆降。楊任正在寨中,坐臥不安。忽人報操軍四路殺來,軍馬抵擋不住,營寨盡被奪取。楊任只能殺條血路,奔回南鄭去了。操趁勢奪了陽平關。

楊任敗回,稟示張魯,言張衛陣亡,楊昂投敵。曹軍已奪取陽平關,不日就要攻城。張魯大驚,寢食難安。不日,人又報說曹操請西羌王徹裡吉出十萬鐵騎,一同攻打漢中。

張魯驚跌於地,急聚眾官商議,楊松道:“以某愚見,不如率東川之眾投奔曹公,他日不失封侯之位。”魯道:“若降曹操,吾祖基業盡失矣。”楊松道:“事已至此,不得不然。”

魯道:“誰可以通訊息?”楊松道:“某願往。”魯乃寫密書,遣楊松徑來陽平關,說投降之事。操大喜,許封張魯公侯爵位。楊松回見張魯,將曹操所言盡說。魯乃引眾將齎捧印緩兵符,親自往陽平關拜迎曹操。

操撫慰畢,即引隨徵軍將,進屯南鄭城外。自入城巡撫安民,操乃問魯道:“漢中百姓有多少?”魯道不知。操笑道:“汝為漢中之主,怎會不知

?”原來張魯平素奉法修道,文武事盡皆歸功曹閻圃與弟張衛。

操遂喚閻圃至,問道:“漢中軍馬錢糧,尚有多少?”圃道:“馬軍兩萬,步卒尚有五萬。錢糧足供一年。”操道:“民生戶口如何?”圃道:“漢中有八縣。總計有五十餘萬人,南鄭一城人口不下二十萬。”操遂表張魯為列侯。使歸於洛陽城內賜府,即日起行。

又封閻圃參軍,張衛為將軍,隨軍聽命。閻圃道:“劉備屯軍欲代劉璋,蜀人並未歸心。今丞相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

曹操嘆道:“人心苦不知足,既得東川,復望蜀耶?”時司馬懿得桓階舉薦,表為相府從事。此番亦隨軍徵進。當下進言道:“蜀中天府之國,易守難攻。諸葛亮、張昭等又善於理政,若讓劉備取之,據守關隘,他日不可犯矣。唯丞相思之。”操道:“漢中新定,人心不固。河北靠山王蠢蠢欲動,不可不防。更何況蜀道難行,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動。

卻說西川百姓,聽知曹操已取東川,料必來取西川,一日之間,數遍驚恐。玄德請眾將商議。孔明道:“只宜速取成都,傳檄安定民心可也。”遂令魏延、向寵把守葭萌關。自引大軍火速趕往雒城。張任依舊閉門不戰,孔明無計可施。乃令三軍攻城,張任嚴防死守。

孔明一連攻打數日不下,乃與眾將計議,仍是一籌莫展。忽人報張松從成都來見,玄德急請入內,張松入至。玄德見他衣衫襤褸,渾身惡臭,問道:“大夫何致如此?”

松哭拜道:“皇叔起兵之後,劉璋說我通敵賣國,將我全家盡斬於市。獨我扮成乞丐,逃出來見皇叔。”玄德大為感動,急令取水與張松沐浴,然後擺酒壓驚。松洗畢赴宴,問道:“法孝直何在?”備道:“現在葭萌關駐軍。”

松又道:“孟子度安在?”備言不知。簡雍道:“細作報說:孟達在雒城軍中。”松道:“他同我等合謀,共迎皇叔入川,如何還留在劉璋軍中?”孔明擊掌道:“險幾忘也!多虧張永年提醒!放著孟達在雒城,何愁不能破也。”遂令張松書信一封,使人密送至孟達手中。

卻說孟達字子度,扶風郿縣人,為人素有勇略,得劉璋所重。當日與張松、法正密謀迎劉備入川。同法正去荊州會見劉備後,便一直在雒城軍中蟄伏。這日得了張松書信,即回書一封,約但遇天降大雨,便開北門。孔明得書大喜,夜觀天象後,就喚各將速速準備。

不過幾日,果然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孟達在雒城中看見,心下暗自高興。待到一更時分,便親引心腹數百人,殺了守城軍士,大開城門,迎荊州軍入城。

張任聞說孟達已經獻城,長嘆道:“人心離也!”就引部將卓膺冒雨從西門突圍而走。方出城門數里,只見文聘引一軍擺開,攔住去路。任遂不敢投西,徑往南繞路而走。走不到五七裡,忽遇一軍撞出來,正是馬超。

張任方欲退走,馬超大喝一聲,眾軍齊上,將張任拽扯下馬,生擒活捉了。卓膺見張任被擒,只能下馬請降,一發都到城裡。玄德賞了卓膺。馬超解張任至。孔明亦坐於帳中,問道:“伯放今番可降?”

任斥道:“若非孟達獻城,汝安能擒我?”孔明笑道:“汝乃西川上將。我不殺你。你可再整頓軍馬與我廝殺,再擒住時,定斬不赦。”遂歸還馬匹、衣甲。張任拜謝而去。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