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香院是華都落定之前就存在於太平湖邊的,始建年份不詳,在漫長的歲月之中,荔香院先後經過了三次重建和修復,而今的荔香院仍然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舊制和古建築群。

據傳聞言說,舊時太平湖邊只有荔香院一處建築,那時候太平湖畔還未曾像現在這般繁華,因此只有荔香院是最大的去處,想要粗略的在荔香院中瀏覽一遍,都需要大半天的光景,更不要說細細賞玩和流連了。

荔香院也是天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聖府,不僅僅是陸靜修在荔香院之中抄過書,就連帝師蘇羨魚這位大文豪,也是從荔香院之中走出來的,有那麼一段時間,蘇羨魚甚至還在荔香院中教過書。

陵武城兩院,一南一北,一高一低,一明一暗。星院主掌華國氣脈,望盡天星風水,一直以來都給人以無盡的神秘色彩。而荔香院卻是別開生面,院門不閉,廣迎天下之客,院中學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旁人的注視之下,端得是君子坦蕩。

要知道很多門派或者組織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大程度取決於百姓對於未知的恐懼和敬畏,一旦你將自己赤裸裸的展示在別人面前,就很容易失去這份威嚴和本來的地位。

不僅如此,不同的勢力內部,還會有著外人理解不了的行為和準則,更有甚者,諸如澄湖寺之流,內裡還有見不得人的勾當,這也是為什麼四派對於門戶的把握都格外的敏感的一大原因。

真說起來,像荔香院這樣經營成不加掩飾的開放形式的書院,也就只有太虛和劍宗膽敢以同樣的坦然來面對世間的外人。但太虛和劍宗永遠不會真的敞開大門任由普通人進出,單這一點,白舒就由衷的佩服荔香院。

這是身在紅塵歷練中,本該雲深月攏,偏偏謫落做燈。

白舒等人到荔香院的時候,在門口就一眼望見院中秋菊初開,還未進門,那淡雅的香味兒卻已經若有若無的傳了過來,叫人精神為之一陣。

抬眼之後,方才低頭,白舒就發現荔香院大門口的地板之上刻著兩副對聯,字型古雅,風骨蔚然。

上聯寫作:四喪陵第一,四技武第二,老夫居陵武,孰是第一孰是第二?

下聯寫作:三派道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道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後。

眾人也同時發現了自己腳前這一副對聯,徒自看了半晌,都不得其解,惟獨白舒看過之後,哈哈大笑起來,好不開心。

羅詩蘭便對白舒喊道:“師弟書讀的多,給大家講講這一聯究竟是什麼意思吧。”

白舒這才收斂了笑意,認真解釋起來道:“四喪自然是指君臣貴貧這四種人的喪葬規格,其中只有帝王之穴被稱之為陵墓,最為尊貴,因而許為第一。而四技指的是方武岐算,其中武學自然難以與咱們這種修煉有成之人相比,許為第二。”

說到這裡白舒又忍不住露出了幾分笑意道:“寫這上聯之人說這些只是為了引出陵武二字,他住在陵武城中,又佔了第一,又佔了第二,因此他問人家,究竟誰才是第一誰才是第二。”

白舒感嘆道:“他言下之意莫不是老子才是天下第一,旁人算得個什麼東西。”

官如霜聽後笑道:“白師弟如此一解釋我倒是聽明白了,這出聯之人當真是有一股自命不凡的氣勢。”

白舒回道:“豈止是自命不凡,怕是心氣高到了極點,才思也算是敏捷,說不得就是荔香院的人。”

官如霜興致更盛,追問道:“那下聯白師弟要如何來解呢?”

白舒低頭看了一眼,笑意更盛道:“下聯說的三派我猜應該就是道劍佛三派,太虛為首,向來是在前,而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天地在前,人字在後,所以對上這下聯的,說不好是咱們的一位同門,畢竟他自稱為道人,因而他不敢在前不敢在後。”

張敏在一旁聽了半響,這時候也忍不住拍手道:“上聯那自認天下第一的氣勢已經無可超越,再如何狂妄和張揚,也都頂多是與其分庭抗禮,而下聯這不敢在前不敢在後的不卑不亢,對比起對方那目中無人的態度,已經是大獲全勝了,當真是妙極。”

白舒認同道:“師兄說的對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能勝之,想要贏這份桀驁不馴,就還真的只有這份不卑不亢,可與一戰。”

話說到這裡,眾人都是一陣感嘆,再想起自己在漫長的修煉生涯之中,也難免會有心浮氣躁,心高氣傲的時候,卻忽略了修行中人本就應該保持著這份不卑不亢的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小哥兒不知道這楹聯背後的故事,卻能絲毫不差的解出聯來,我本以為你也是苦讀詩書的來日聖賢,想不到卻是豐嘉太虛中人,佩服佩服。”眾人正唏噓間,一直在旁邊聽白舒講話的一位中年胖子走上前來搭話道。

白舒這才注意到這人,拱手一禮道:“在下書讀半卷,半蒙半猜,最多算是半個讀書人。”

那人笑道:“鄙人商行萬里,萬買萬賣,絕對稱得萬貫行路商。”

白舒聽過之後一愣,和那人對視一眼忽然都哈哈大笑起來,笑過之後白舒再次行禮道:“我在陵武城也盤桓多日,卻不想城中妙人兒如此之多。”

那人笑道:“小哥兒說笑了,不過你雖然聯意盡解,但你可知道這幅楹聯為何不懸與門戶兩側,而是刻在了地面之上麼?”

白舒心裡有些不成熟的猜測,也不願直言出口,乾脆說道:“願聞其詳。”

那中年胖子往前踱步,走到了那副對聯之前,慢悠悠的說道:“當年荔香院出過一位大文豪,才動一世,遊學授書多年,甲子年後方才回荔香院住下,偶有經傳流傳而出。據傳聞言說,這位老先生古稀年那一晚,有一位年輕人深夜造訪,敲門只說請你喝酒,言語間未見足夠尊敬,那老先生因此心生不滿。”

那中年胖子舔了舔乾澀的嘴唇,繼續說道:“老先生便閉門不迎,只問一句來著何人,那年輕人回是無名小輩,因此老先生才說了這麼一副對聯。”

白舒點點頭道:“六十曰耆,七十曰老,老先生那一日古稀,難怪用了老夫這個稱呼,言下之意就是文無第一但我已然不見敵手,無名小輩又憑什麼可以和我痛飲。”

那中年胖子腆著肚子笑道:“小哥兒分析的很有道理,誰料那年輕人下聯對的如此之妙,那一晚老先生開門迎客,一老一少二人從夜半三更,一直喝到魚肚微白,老先生不勝酒力,第二日天光大亮之時方才酒醒,那少年人卻已然不見,老先生就吩咐人把這副對聯刻在了荔香院的門口。”

那中年胖子故弄玄虛道:“小哥兒可知道這對聯為何是刻在地下,而不是高掛起來。”

白舒心說這有何難,當下自信滿滿的解釋道:“無非是因為老先生當年已然在文壇頂峰,到頭來卻不如一個小輩看的透徹,不管是道門還是書院,任何身在其中的人都是晚輩,自然應該要虛懷若谷,不卑不亢。”

白舒低頭看那楹聯一眼,微微一笑道:“因此這楹聯就被刻在了地上,時時刻刻的提醒著人們,要保持謙虛。”

那中年胖子稱讚道:“小哥果然才思敏捷,不過老先生還想傳達另外一層意思,就是現如今的讀書人,無不是心高氣傲,一心想著家國天下這樣的大事,老先生實際上想傳達給人們的是,抬眼看物,低頭做事,叫人們不要眼高手低,而要腳踏實地。”

那中年胖子言語之中滿是崇敬道:“這腳踩楹聯,就是荔香院第一景,不管是誰入這荔香院,都要先親自踩一踩這副楹聯,時刻記著老先生的訓導。”

白舒受教道:“原來如此,不愧是天下學子所仰慕的學府,果然是不同凡響。”

那中年胖子笑道:“我還有事情,只能先行告辭而去,耽誤一刻金銀就短了千兩,可萬萬耽誤不得。”

他說著就急匆匆離去,走之前還告訴白舒等人道:“諸位不妨踩一踩這楹聯,入荔香院再去看看有什麼有趣兒的景觀,保管不會叫人失望。”

太虛觀一行人便真如那人所說,踩著這副楹聯入了荔香院,這一步步踩了下去,才知道當年那位老夫居陵武的先生,是何等的用心良苦。

這一點也正是道門和書院的不同之處,道門看重個人機緣和參悟,而在書院之中,人們永遠都能接受到最正確最為崇高的精神引導,就好比這腳踩楹聯入院。

別看就是這麼短短的一段路,兩行並不高深的文字,卻足足可以在一個人人生道路的起點之上,做出最為正確和深遠的導向和影響。

很多在荔香院中讀書讀了一輩子的讀書人在垂垂老矣之際回首自己的一生,也只能說一句“此生無悔入書院,問心無愧數十年”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