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凌軒努力的遊玩,不對,是視察自己的新領地的時候,舒城縣城中此刻已經亂成了一團。

這倒不是因為舒城縣兵再一次全軍覆沒,而是因為有了新的反叛勢力出現了,雖然不是在他們舒城縣,也不是在南陽郡中,但是確實在距離南陽郡不遠的武陵郡爆發的。

武陵郡,沒錯,就是那個武家所處的武陵郡。

這個擁有軍官世家的大型軍事郡。如果說,南陽郡是因為南陽兵工廠才會擁有這麼多的部隊的話,武陵郡就是因為這裡是真的民風彪悍。

武陵郡,也被稱之為升龍帝國的龍興之地,升龍帝國的太祖皇帝就是從武陵郡瑜洲起兵的。

正是因為如此,武陵郡一直駐紮著一個加強聯隊的郡兵,再加上民風彪悍,所以武陵郡的郡兵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和帝國的正規二線軍隊做對比的地方守衛部隊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民風彪悍的地方,就是這個龍興之地,卻爆發了大規模的暴亂與起義。

武陵郡下轄七州十一縣,共計十八個州縣(州相當於縣級市。)其中就有五個州縣爆發了大規模的騷亂,而且,幾乎都集中於武陵郡的北部,也就是與舒城縣接壤的地方。

因為武陵郡的郡兵們大多數都在南邊抵抗黃匪的攻擊,北部地區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兵員,甚至就連各個州縣的縣兵也被調走了不少,由於用人不當,導致了這些部隊傷亡慘重。

要知道,這些部隊的士兵可都是武陵郡的居民,所以,一時間整個武陵郡哀鴻遍野,到處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景。

武陵郡已經到了民怨沸騰的地步,但是武陵郡太守卻是不聞不問,不但不聞不問,甚至還仍然加大各種苛捐雜稅的增收力度,加大徵兵的力度。

你說他們可以不去報名參軍呀。

但是人家有辦法呀,你不報名,簡單,我直接強抓壯丁,敢不從的,直接拉到大牢,敢在戰場上投敵,全家連坐。

弄得整個武陵郡人心惶惶,終於,無法忍受的百姓終於揭竿而起,爆發了大規模的暴動,然後迅速演變成了起義。

本來這些事並不關舒城縣的事情,但是好死不死的,爆發起義的地方正好就有與舒城縣接壤的天祥縣。

得,這沒有事,也要出事了,更何況,舒城縣的東南部三個鄉鎮還被凌雲寨的那群土匪佔據,不但如此,他們現在玩的還挺歡,在大規模的搞建設,抽掉了那麼多青壯,也不怕搞得民怨沸騰。

不過也好,到時候他喬致庸可以直接去收拾爛攤子,事實證明,這舒城縣離開他喬致庸還是不行的。

喬致庸在一邊想到,訊息匱乏的他根本不知道,此時此刻的凌軒正在大規模的吸納流民,整個鄉政府的建設全部都是由流民在完成。

正是因為這樣,凌軒才敢如此大規模的建設三個鄉鎮。

巧的是,凌軒佔據的三個鄉鎮正好避開了正南部與天祥縣接壤的地方,也就是說,喬致庸本來想的驅狼吞虎的想法泡湯了。

這如何不讓他著急上火,畢竟,現如今舒城縣的縣兵部隊早就已經被他敗光了,甚至就連那些鄉紳地主們也損失不小,反倒是壯大了那個該死的土匪窩。

現在的喬致庸就如同那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你說他為什麼不向郡裡面報告。

哼哼,他敢,他報上去了,上面自然會問,舒城縣的守軍哪去了,他咋說,被自己繳費了?還是給舒城縣的土匪繳的?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到時候,不說能不能獲得這麼滋潤,甚至就連他頭上那頂烏紗帽能不能保得住都得兩說,他敢上報嗎?

常莊鄉鄉政府。

各部門都緊張的加快自己的速度完成自己的任務。因為此刻的他們都知道南方爆發了起義了,雖然他們也是被政府軍稱為叛軍的軍隊,但是他們並沒有宣佈起義呀!

而且,現在他們也不想打仗,因為他們的部隊剛剛完成整編,戰鬥力正處在最弱的時候,現在打仗,無疑是對新兵們最大的殘忍,這一批中可是有很多都是最純正的新兵呀,按照條例,他們要訓練三個月才能勉強完成新兵訓練,現在的他們甚至連槍都不會開。讓他們去打仗,還不如直接讓他們拿槍對著自己的腦袋來一槍呢!還省事。

但是不論你願不願意,這個事情他還是發生了,雖然並不是直面戰爭,但是他們還是需要防範未燃呢,於是,凌軒迅速下達了新的指示,調動戰鬥力最強的幾乎一半是老兵的一營駐紮在雲溪鎮。

這裡已經是屬於最前沿了,哪怕是這樣,凌軒還是覺得不保險,又把二營也調進了雲溪鎮的鎮政府所在地,然後讓二營在那裡訓練。

因為前段時間部隊的擴編,鄉政府軍務處將原先的五個連迅速擴編為營級單位,也就是說此時的鄉政府部隊已經達到了五個營和直屬的炮兵連以及警衛連共計3600人了。

這個人數已經遠遠超出了預定的2800人的擴招名額。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那些流民和鄉鎮百姓參軍過於熱情,甚至是攆都攆不走,最終經過篩選,也只能留下這麼多人。

與此同時,舒城縣。

喬致庸現在頭也不疼了,眼也不花了,十分的舒坦。

因為自家的師爺給他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把現在招募的這批縣兵部隊以及控制的那些鄉紳的部隊全都拉到最前線去。

一旦爆發戰爭,這些人將會是抵抗的最前沿。如果能擋得住,那他們就白得了一份功勞,如果擋不住,那就說敵人太強大,最終失守了,他們也可以說,舒城縣抵抗了,只是擋不住敵人的兵鋒,最終敗退的。

反正就是不能把事情攬到自己的身上。到最後,哪怕舒城縣陷落喬致庸也並沒有多大的責任,最多就是一個丟失縣城的責任。

這個責任以前會很大,但是現在,那個月不丟幾座縣城呀!他喬致庸幹了這麼多年縣令,人脈還有的,到時候花點錢,他又是一個全新的縣令,甚至還可以擺脫舒城縣這個爛攤子。

所以此時此刻的喬致庸絲毫不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丟失縣城而丟官。

他更多的是在想自己下一任會在什麼地方當縣令,最好是可以當一個州里做知州那才好呢。

此時此刻,早已被放棄的縣兵中隊以及那些還被矇在鼓裡的鄉紳們正在董銀福的帶領下朝著舒城縣與天祥縣的邊界處走去。

他們絲毫不知道他們已經被喬致庸給放棄了甚至把它們當作了自己,換個地方繼續瀟灑的資本。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