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世與陰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那即是陽世之中,沒有日月生輝。
天穹之上,只有著無窮無盡的死寂之黑。
當岳飛帶著八千背嵬軍重返陽世之時,第一時間,就是仰首望蒼穹。
玉宇澄清,萬里無雲。
那一輪無邊大日,正是中天之時。
按理來說,除非是陰中生陽的冥土真神。
否則,便是近神冥物,在中天之時,即使能夠做到不受大日之光灼傷,也會多少有些不舒服。
可岳飛身處大日之下,卻只是暢快一笑。
身為大鵬分神,即便如今的他還沒有取回已然消失的大鵬權柄,可他的特殊,也是顯而易見的。
即使是十殿閻羅,也需要平等相待的大鵬分神,怎麼會被大日之光灼傷。
“終於得見天日了。
人間萬古不變之昊日,萬物生長之根源。
飛,回來了!”
岳飛張開雙手,似乎是要擁抱這陽世種種。
以岳飛的意志,便是執掌地獄,最擅真幻交織,以無邊酷刑懲罰惡鬼的十殿閻羅,都不可能讓他身處幻境而沒有絲毫察覺。
所以,當他看到那輪大日之時,他便知道。
他的確回返陽世了。
自從閻羅王包因替人還陽,被懲處轉劫以來。
除去那位唐宗,冥土之中,再也無冤魂能夠還陽了。
即使是在冥土大能悉數消失無蹤的今日,能夠從冥土殺回陽世,也是足以稱的上傳奇。
自鬼門關後,陸續走出的八千背嵬軍,雖然因岳家軍令行禁止之故,沒有喧譁。
然盡數是閉目凝神,似乎是在感受人世之美好。
軍魂,乃百戰精兵死後,化作的特殊冥魂。
人之氣血,本就是陽剛之氣,於沙場磨礪出來的鐵血之氣,更是至剛至陽,乃至於能夠鎮壓諸般超凡。
攜鐵血之氣而死的軍魂,可於陽世橫衝直撞。
古早之時,就有陰兵過境的傳說。
普通軍魂尚且如此。
何況是在地獄之究極,無間地獄之中磨礪而出的無間惡鬼,無雙冥魂之背嵬軍。
他們有的,只有和他們統帥一般,對重歸陽世的欣喜。
“父親。”
清亮的嗓音響起。
手持冥氣凝聚雙錘的少年岳雲,自鬼門之後走出。
這位贏官人是在岳飛及其八千背嵬軍之後走出,在他的身後,便是八萬岳家軍。
岳家軍之亡魂,悉數由
“太乙救苦天尊,乃是真正的道門天尊。祂身處天庭,不代表祂就為天庭所制。
天尊所思所想,悉數出自於本心。
若祂不願,即使是大天尊,也只能任由其行事。
你們以為當年本王是激怒了太乙救苦天尊。
實則那是太乙救苦天尊順勢而為之。”
一氣化出三位輪迴道身的閻羅王包深呼一氣,遙想道:“本王和太乙救苦天尊,意氣相投。
太乙救苦之意,乃度一切厄。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凡世人有厄,呼其真名,即可顯化十方,度厄救苦。
故而,又稱十方救苦天尊。
這樣的太乙天尊,又怎麼會因為本王助有冤之人還陽而斥責本王。
天庭真神於地獄,不止有祂一位尊神,還有后土皇地邸這位四御之一。
比起誓願救度一切蒼生,以救苦為執念的太乙救苦天尊,即使是真的要斥責本王。
也應當是輪迴塑造者,規則制定者的后土皇地邸出手,而不是度厄救苦的太乙救苦天尊。
其實本王當時,是真的有所猶豫的。
轉劫入世,若是未能堪透胎中之迷,若是沒能按照本王與太乙救苦天尊一起規劃的那般,走出王侯將相之路。
那本王所浪費的歲月,就當真如你們所說,是空耗罷了。
但可惜,本王最終還是成了。”
最終,還是本王,執鍘立馬,成就了十王之中,第一個向彼時冥土大能,諸天神聖之境進發之人。
即使是當初,如日中天的閻羅天子,可以橫壓其餘的九位十殿閻羅。
可即便是十殿第一,閻羅天子,也依舊不過是真正的大能神聖眼中的螻蟻。
哪怕是生而神邸,無盡古老,也依舊會被那只猴子,一棒掀翻,任其來去。
也正是那只猴子,讓閻羅王包真正醒悟。
先天神邸之身,是機遇,也是桎梏。
冥土之權柄,讓十殿閻羅生而就有著冥土真神之聲的道君戰力。
可是同時,也會讓冥土真神,再無進步的可能。
地藏王菩薩同樣執掌無間地獄。
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靈元聖可以吼開幽冥之門。
后土皇地邸更是生而執掌后土權柄。
但是這幾位神聖,都沒有受制於自身權柄。
地藏王菩薩的根基是佛門四大菩薩所象徵的佛門四大偉力智悲行願中的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才是這位佛門大菩薩的偉力來源。
太乙救苦天尊更是以度厄救苦之力,可以將神聖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業力化作神力蓮池。
后土皇地邸,則以土之規則,明悟萬物輪迴生長之理。
是獨立於天庭靈山之外超然物外的至強。
說是四御之一,可即使是四御這般於天庭至上的尊位,也不是這位尊神的第一神位。
后土二字,比之四御尊位,更有勝之而無不及。
在無盡歲月的蹉跎之後,依舊被一個小輩猴子給掀翻之後,閻羅王包就明白了。
勾心鬥角,於十殿閻羅稱尊又如何。
不過是猴子稱大王罷了。
之後,才有了閻羅王包與太乙救苦天尊合謀,捨棄一切權柄歷劫。
三世輪迴,化作道果。
映證閻羅王包之道路。
“原來如此,本王司職眾生輪轉,判別投胎。
民間傳聞,陽世有四大閻羅。
韓擒虎,范仲淹,寇準,包拯。
可陰司記載,你分明之轉世了三世。
本以為是無稽之談。
現在看來,反倒是本王想錯了。”
此時,十殿閻羅之中,第十殿之主轉輪王恍然大悟。
“你的確轉世了三世沒錯,可是那范仲淹,分明與你也有關係。
他是你的道路,是你的道果之雛形,是他在那一世之中之經歷,才將你的道路徹底大成,方能承載王侯將相,販夫走卒的紅塵之界。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好啊,好一個閻羅王。
以冥土為基,揹負紅塵之界,陰陽相生,以罪孽揹負蒼生,以冥土承載陽世。
若非你只有冥土權柄,而沒有陽世的權柄填補你的紅塵界,只有道理規則,沒有力量,終究不圓滿,你如今,應當已然凝聚真實不虛的世界,成就神聖級數了!”
轉輪王所說,閻羅王包並沒有反對。
而在場的九位十殿閻羅,卻悉數心頭震顫。
萬劫陰靈難入聖。
天地三界,人界曾經出過人皇,天界天帝輪轉。
唯獨冥界之中,從未有過一位自冥土而生的本土大能。
地藏王菩薩自佛門來,太乙救苦天尊自天庭來,泰山府君權柄來自於五嶽獨尊。
身為無有元神的巫族之祖,后土皇地邸竟然於冥土之中創出了六道輪迴。
同為天生神邸的頂點,十殿閻羅的勢弱,不就是因為先天不足,萬劫陰靈難入聖,單憑神魂,不得更進一步嗎。
哪怕如今處於對立面,九位十殿閻羅也不得不承認。
面前這位以三世輪迴為代價的閻羅天子,即使在如今的大世之中,依舊領先他們,走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朽金性已然在本王的世界之內誕生。
本王如今,說是半步金仙,也不為過。
如今,就讓你們看看本王的一界之力!”
閻羅王包呼氣而成的三世輪迴,彼此相視一笑。
三世輪迴,悉數保留己身意志。
這也是十殿閻羅相信閻羅王包所說的原因。
這分明就是道門無上秘術,三尸之術最上乘的斬法,一炁化三清。
若不是道門天尊的太乙救苦天尊親授,即使是彼時的十殿閻羅第一殿殿主閻羅天子,也不可能得到這門功法。
冥土,在那些大能的眼中,不過就是一塊肥肉。
以韓擒虎為惡念,以寇準為善念,以包拯為執念。
三清一體,皆有著十殿閻羅的戰力。
但是閻羅王包,顯然不是準備準備依靠這三人來進行車輪戰。
只見閻羅王包,隨手灑出一卷書卷。
書卷之中,蘊藏無盡的道和理。
書卷翻開,有讀書人吟誦己身之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卷經書,正是閻羅王道路化生,歷劫化作的讀書人。
范仲淹。
書卷自中間翻開,一分兩半。
兩邊書頁,化作兩片天地。
一方天地之中,有閣樓宮殿,有百官林立。
那金鑾殿之中,王座高懸。
閻羅王包的三清道果,便悉數化入其中。
韓擒虎居左首第一,是將星之首,統率萬軍。
寇準居右首第一,是文臣之首,宰執天下。
包拯居中,群臣之中,唯其屹立,是諸侯第一,見王不跪。
那高懸的王座之中,隱約有龍氣化生,是宋祖脫困,於陽世之中龍氣勃發,反哺其中。
雖沒有凝聚實體,然已然足以佔據位格。
王居王座之上,候立朝堂之中,將領萬軍居左,相統百官居右。
王侯將相,即是廟堂之高!
另一方天地之中,有販夫走卒,江湖草莽。
群山之間,有人落草為寇。
城池之中,有人日出而作。
人生百態,三教九流,不一而足。
比起廟堂之上,寥寥數人統率,群臣皆是器宇軒昂。
這方天地之中的人,就顯得平平無奇。
只不過,這方天地之中,顯化的人,卻比之廟堂之中的文武百官,王侯將相,多了千倍不止。
這世上,本就沒有那麼多人傑。
凡夫俗子,才是人世之基。
數百年的時間,大宋已然成為了神州眾生心中的正統。
靖康之恥後,雖然大宋跌落神壇。
卻反而激發出了萬民心中的怒火。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王朝可顛覆,然不可輸於外族。
故而,當岳飛乘勢而起之時。
即使是那煙花之地,也頌唱滿江紅。
即使是那說書之人,也拍案喜說嶽。
即使是那田間老農,也知直搗黃龍。
在這大宋,從沒有一個時刻,有如此一個人,聚起如此龐大的眾生之念。
這就是岳飛。
萬民所向,就是江湖之遠
這本翻開的書籍,被閻羅王包御起。
江湖廟堂相合,即是人世。
而閻羅王本身,就是冥土權柄之顯化。
這一刻,閻羅王終於催動大地獄之力。
無邊的罪孽之力湧來,卻沒有將閻羅王轉化為萬丈法相。
而是化作無邊業力之海。
浮沉於那本人世之書之下。
冥土罪孽,支撐人世。
人世種種,亦流入冥土。
吾身化天淵,撐起人世間!
這就是,閻羅王的真實之界。
“雖然還差一些。”
頭頂人世之書,罪孽之海纏身的閻羅王包握緊龍頭鍘,緩聲說道:“然以半步金仙之境,輔以融入神聖權柄的龍頭鍘。
本王,今日就要看看,這龍頭鍘,鍘得了冥土王血不可!”
龍頭鍘之上,血色流過。
九位十殿閻羅,明明相互依靠,卻感覺如墜冰窖。
似乎,當年那位閻羅天子的陰影再度降臨。
甚至,猶有過之。
“嶽將軍,你可以走了。
本王立於此處,祂們不敢異動。”
閻羅王包傳音道:“你走出鬼門之後,本王才可封閉鬼門。
而後,大開殺戒!”
岳飛緩緩頷首,知道自己如今插手不得這裡的事情。
“太乙救苦天尊,乃是真正的道門天尊。祂身處天庭,不代表祂就為天庭所制。
天尊所思所想,悉數出自於本心。
若祂不願,即使是大天尊,也只能任由其行事。
你們以為當年本王是激怒了太乙救苦天尊。
實則那是太乙救苦天尊順勢而為之。”
一氣化出三位輪迴道身的閻羅王包深呼一氣,遙想道:“本王和太乙救苦天尊,意氣相投。
太乙救苦之意,乃度一切厄。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凡世人有厄,呼其真名,即可顯化十方,度厄救苦。
故而,又稱十方救苦天尊。
這樣的太乙天尊,又怎麼會因為本王助有冤之人還陽而斥責本王。
天庭真神於地獄,不止有祂一位尊神,還有后土皇地邸這位四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