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佛陀,也不敢說能夠度盡蒼生,紅塵萬丈,就算是神魔,也要在這其中,迷失本心。

林恆的萬家香火,便是萬丈紅塵的縮影,是林恆成道拳術江山社稷的變種拳術,其實本質上,這一拳,單論威力,並不勝過江山社稷,但這一拳,強就強在這一拳,是直衝靈魂的。

千種人生,萬般經歷,這一拳,亂道心。

香火有毒,不過如是!

被這一拳轟中的天道無忌,肉身被直接轟出無盡的裂紋,然後,本就被定住的天道無忌,眼神迷亂,神情恍惚,隱隱約約,竟然出現了一絲人性。

天道無情,而有情的,是有靈萬物。

但林恆的這一拳,終究還是太過於稚嫩,他的執念地球之中,復生智慧的,終究還是極少數的人,若是整個執念地球中的所有人都復甦了智慧,這一拳,就是七十億人一生的意念衝擊,就算是真神,也要迷失。

可雖然林恆的這一拳,沒有徹底的將天道無忌轟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可此刻的林恆,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自人道誕生之始,便壓倒諸天萬道,各類後天大道,也是有了人,才從中誕生,天道想要以如今人皇之身,操縱人間,第一個要問過的,就是人道!

林恆或許於世界而言,是天外邪魔,但是他終究還是人族,還是江湖共尊的武帝,這就足夠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天道,也不外如是。

被插入天道無忌後背的太阿劍猛然之間,大放光明,在林恆的萬家香火之中,響起了一陣陣的肅穆之聲,與太阿劍遙相呼應。

細細聽萬家香火之中的聲音,是在讚頌一位位為人族,篳路藍縷,開創人道的人族先賢。

是有巢氏,構木為巢,以避野獸,人族方能不受野獸肆意獵殺。

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炙烤萬物,人族方能熟食血肉,以強筋骨。

是伏羲氏,演先天八卦,人族人道,初現崢嶸。

是神農氏,鑽研五穀,人族方能自由繁衍,無有餓殍。

是軒轅氏,征戰大荒,統合人族,人道大昌!

是倉頡,創文字,驚鬼神,人道精神,方能代代相傳。

人族區區螻蟻之身,壓服諸荒猛獸,自號萬族之長,高人一等,是一位位人族先賢,不惜此身,方能鑄就如今的人道輝煌。

天地生養人族,可人族,永不為奴!

天欲封我我封天,天道化身想做人族之主,人道第一個不答應!

本就精神恍惚的天道無忌,如今更是眼神之中出現了掙扎之意,一身龐大如同天地,觸碰天人之上的氣機不斷搖曳,第一次出現了不穩的狀況。

萬家香火,三皇五帝,人族大賢,還是鎮不住鐵了心要林恆命的天道無忌,畢竟這些人,已然逝去。

可插在天道無忌身後的太阿劍,可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太阿劍神光肆意,這把第二次染上天之血的人道神器,很有可能將成為一把真正超凡的兵器。

但下一刻,這把劍,直接斷折。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我人族,何惜此身!

隨著通靈的神劍斷折,被封禪泰山的神劍,終於將那口口相傳所鑄就的人道氣運,完全釋放而出。

三皇五帝,人道之始,但在這方世界之中,他們卻並沒有傳說現世,相比而言,在這方世界,那位秦皇,才能真正對的起那句豪言。

開創武道,壓服此界萬道,人族萬眾一心,與天平齊。

德高三皇,功蓋五帝,秦皇身影,赫然出現。

相比起當日傳授林恆天子神拳的秦皇,這道人皇身影,相比較而言,更顯霸道。

這位秦皇望向天道無忌,一聲冷笑,淡然說道:“就知道你賊心不死,想要壓服我人族,可曾問過朕,人族脊樑,朕一人便足矣撐起!

當日能擊傷你而不是完全抹去你的意識,是因為你還有用處,真以為朕奈何不得你?”

言罷,這位秦皇身影一拳轟出,相比起林恆的江山社稷,這一拳,更加的霸道,帝皇者,天地至尊至貴。

可能人們已經忘記,很久很久以前,人族帝皇,命數乃是九九極數,與天平齊。

而隨著這一拳轟擊,天道無忌本就滿是裂紋的肉身更是瀕臨破碎。

下一刻,這一拳中的拳意,直接轟入天道無忌的意念之中。

那是怎樣浩大的聲音,彷彿有著百萬老秦人身著黑袍,齊聲吶喊: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此乃是《詩經?秦風?無衣》!

大秦帝國,奮六世之餘烈,成千古唯有之霸業,秦皇飛昇,可大秦帝國,萬世不朽!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就算是面對天道,大秦銳士,也敢於亮劍。

主宰整個天地的天道意識在大秦銳士的衝擊之下,都顯得如此孱弱,幾乎只是一瞬,天道無忌與天地相合,龐大如天的氣機,也開始慢慢消散。

而轟出這天地不容一拳的秦皇身影,也變得虛幻了起來,他本就是太阿劍以人道氣運自歲月長河之中拉出來的虛影,本就不能在現在的時間上久留,轟出這瓦解了天道意識的一拳之後,他的使命,也已經完成了。

這位九州第一皇望向林恆,罕見的露出一抹笑意,輕聲說道:“江湖武帝,不輸廟堂人皇,你很不錯,不枉朕親自為你鑄就的無上拳術,若是有可能,朕在上蒼之上等你。”

林恆雖然此刻肉身殘破,但還是躬身一禮,恭聲道:“恭送秦皇!”

秦皇身影微微點頭,身形漸漸地消失在了這九天之上。

林恆伸手一招,將斷折成兩截的太阿劍招至手中,望著已然失去了靈性的太阿劍,微微一嘆,將太阿劍收起。

“若有日後,必讓你重現鋒芒,縱橫天下,成為真正足以鎮壓天下的神劍。”

心中有了計較,林恆轉過身去,望向一身氣機,已然消散無蹤的張無忌,猶豫了半響,還是沒有將他擊殺。

如今的張無忌,被天道氣機衝擊過後,一身真元已經被衝散,執念也被擊破,他答應過張三丰,這樣的張無忌,讓他老死也就是了。

林恆隻身回返人間,而一身功力蕩然無存的張無忌也直直墜下,這樣的高度,以他如今殘破的體魄,近乎必死無疑。

已然恢復意識的張無忌面色無悲無喜,對於他而言,此生無所執,自然無懼死亡。

但下一刻,他的身形卻被一位道人接住,朝著另一個方向御空而去。

張無忌感受著道人寬廣的胸懷,神情呆滯,想起了幼時曾帶他走遍天下的那個身影,依舊的溫暖,依舊的博大。

張無忌蜷縮著身子,臉上露出了平和的笑容,眼中隱隱有波光流轉。

“太師傅。。”

一襲青衫的林恆回返人間,不發一言,紫禁城之內,卻無人敢說話。

心情十分復雜的林恆牽著白馬孤身出了紫禁城,只和東方說了最後一句話。

“此後,我在東海聽潮,若是有事可來尋我。”

直至林恆的身影消失在東方,寂靜的紫禁城中,才響起了歡呼之聲。

“江湖不死,武帝無敵!”

此後百年江湖,只一個江湖無敵,穩坐天下第一。

此後千年,武帝的傳說,也絲毫不曾褪色。

自明皇張無忌被武帝林恆擊斃於紫禁城九天之上後,劉伯溫尋到大明流落人間的建文帝子嗣,扶持他重登大寶。

雖然江湖暗潮湧動,但是在天下沒有誕生新的大宗師之前,此刻的劉伯溫,無人可制。

次年,這位新任明皇掃清寰宇,於紫禁城重新登基,國號仍為大明,但為了表示尊敬,立年號為武帝,江湖廟堂,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相對。

而此刻的林恆,已然重走了一遍神州大地,不同於當時為了踏入練神,囫圇吞棗,這次的他,卻是以平常人的速度,一步步丈量天地,他的拳術之中,多了三分成熟。

是年八月十五,林恆獨自於東海邊建了一座小屋,做了東海聽潮人。

本就仰慕武帝威名的江湖人士,一時間集聚東海,又在新任明皇的示意之下,只短短幾月,就建起了一座東海巨城。

城名“武帝”,林恆對此,不置可否,是日入主武帝城,面對示好的明皇使者,只提了一個要求。

“天下道藏,佛經,盡入武帝城,林恆在世一日,大明不倒。”

面對這位天下第一的承諾,已經坐擁天下的明皇沒有選擇他的先祖那般卸磨殺驢,或者說,這天下還沒有誰有資格把現在的林恆給制裁了。

他比當年的張無忌更強,可偏偏,這樣的林恆,還沒有任何軟肋。

武帝歷二年,武帝城中佇立起一座藏書閣,一層擺放佛經,二層擺放道經,三層空無一物。

每日林恆,都會入藏書閣中,閱書千卷。

倦了,就在三層休息。

不知何時,這個訊息傳遍江湖,面對這江湖武帝的禁地,江湖人士無不聞風喪膽,不敢稍有逾越。

直至武帝三年,才有一個初出江湖的遊俠兒冒死闖入了藏書閣三層,向林恆請教武學。

林恆並沒有生氣,反而悉心指教了這位遊俠兒,只換了一個承諾。

他日武道登堂入室,將自己一生所學,收錄藏書閣。

遊俠兒自然應允。

對於林恆而言,高屋建瓴之下,天下武學,他已經了然於胸,但江湖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此。

不論前人武學如何的精妙,總有人繼往開來,開創新武。

林恆求的,便是這蘊藏著智慧的新武。

武帝十年,這名遊俠兒功成名就,成為了名震天下的宗師。

在衣錦還鄉之後,這位先天宗師回返武帝城,入藏書閣,將自己所創武學收錄自藏書閣三層。

只求拜入林恆門下。

心境愈發圓融的林恆沒有答應,他於此界,只是一個過客罷了,從未想過開宗立派。

但他還是答應這名遊俠兒侍奉他左右,留在藏書閣,做一個藏書守。

而這位遊俠兒的經歷轟傳天下之後,前往武帝城的武林中人絡繹不絕,林恆也從不耐煩,悉心指導。

此後百年,自武帝城中走出的先天宗師,凡二百三十七人,回返武帝城甘願做藏書守的雖然只有五十三人,可所有人,都自稱武帝走狗,麾下爪牙,以此謙卑,來表示自己對武帝的尊敬。

而只用了十年,武帝城,就成為了規模猶勝紫禁城的天下雄城,武林廟堂,紫禁武帝,這樣的兩極格局,直至林恆飛昇,都沒有改變。

在林恆枯坐東海武帝城的百年時間,不是沒有新的練神大宗師成道,前往武帝城挑戰林恆,但這些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接下林恆信手拈來的一招。

反而是留下了自己的一身武學,留存至藏書閣三層。

武帝三十五年,藏書閣三層武學秘籍已然擺滿了整個藏書閣,天下新武,盡出武帝城。

林恆修繕藏書閣,在三層之上,修建了藏書閣第四層,只放他的手稿感悟和練神大宗師的新武。

其他三層,也皆是擴建。

天下武學出少林,這是人盡皆知的俗語。

而自藏書閣修繕四層之後,江湖哄傳,天下新武出武帝。

武帝城藏書閣,成為了與少林藏經閣相提並論的武學聖地,可藏經閣,用了千年時間,才有了如此底蘊。

武帝城中,勢力愈發龐大,但林恆卻始終沒用承認武帝城是他組建的勢力,哪怕這股勢力,足以顛覆天下。

而由於武帝城始終只是一個世外之地,自無花練神之後,少林也就成為了天下執牛耳的大宗。

其後數十年,無花苦心經營,在東方也在武帝城暫住,卸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之後,終於一舉登頂武道,成為了天榜第二的大宗師。

武帝高居天下第一數十年,世人公認就算是秦皇復生,也不過如此,故而,只要能夠僅次於林恆,便是登頂了武道。

武帝五十七年,少林無花,卸任方丈,傳位於成就練神的無相,孤身前往武帝城,與已經無敵天下近一甲子的林恆交手。

林恆時隔甲子,終於盡興出手,與無花交手百合,一式方寸雷,送無花飛昇。

武帝六十三年,當代明皇駕崩,已經是三朝首輔的李尋歡婉拒太子挽留,以布衣之身入武帝城,問道武帝。

武帝與李尋歡手談一局,言其道,在心,不在力,武當張三丰,方是他的前路。

李尋歡問其何意,這位甲子武帝屠掉李尋歡的大龍,飄然而去。

“探花郎,張真人為了郭襄畫地自牢,你有沒有想過,你比他要幸運的多。

如果你的飛刀中,除了正義,還有情,這樣的飛刀,才是舉世無敵。”

李尋歡枯坐三日,回返李園。

此刻的李園,早已經破敗不堪,龍家嘯雲,早就死於當年明皇的徹查天下。

龍嘯雲,青龍會七月初七。

林詩音畢竟不修武道,只是一名女子,雖然僥倖逃得命來,卻最終逃不過時間。

但她,卻執意葬在李園。

李尋歡第一次來為他的表妹上墳,掃去灰塵,只見墓碑之上,作如是觀。

“林家詩音,尋歡表妹,葬於李園,武帝歷四十九年。”

這位被三任明皇讚譽“每逢大事有靜氣”的三朝首輔,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親自折斷飛刀,一夜白髮。

是月,李尋歡夜談武帝林恆,當夜飛昇。

無人知道,這位探花郎,其實飛昇的那一刻,仍是大醉伶仃。

“林恆,我後悔了,但你,不該後悔。”

林恆不發一言,當年,沒有一人能夠再登藏書閣三層,得到他的指點。

武帝百年,林恆好像一座武林的泰山,坐鎮東海,卻從未有一人,能夠做出挾泰山以超北海的事情來,就算新武百年繁榮,也沒有人能夠創出擊敗林恆的招式。

新武最強者,一直都是林恆。

武帝歷九十九年,林恆熬死了五代明皇,見過了太多巨才,終覺意興闌珊,傳訊天下,六月十三,於武帝城藏書閣四層飛昇。

無人懷疑林恆能不能飛昇,這位武帝,連天道都能擊敗,飛昇與否,其實只是他一念之間罷了。

但卻無人知道,林恆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日子飛昇。

那是林恆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

那一日,是林恆來此界百年。

一界智慧,盡皆消化,林恆無有留戀,於藏書閣飄然離去。

武帝最終,只在武帝城中央,刻下了他贈予這個世界的留言。

“吾名林恆,持之以恆的恆,這世上,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鍥而不捨這四個字,吾飛昇之後,也當謹記,終有一日,吾將再現地球。

此界風流,還將繼續,江湖,不該有無敵,江湖自此,再無無敵,也無武帝!”

無人知道林恆口中的地球是什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個大世,即將開啟了。

而這個大世之中,武帝城卻依舊不動如山。

在林恆飛昇之後,一位紅衣女子站了出來,接過了林恆天下第一的名頭,自號“新武帝”,似乎是在存心與林恆較勁。

這位女帝,終究與令狐有緣無分,終其一生,都坐守武帝城,一生未嫁。

武帝固然無敵,但他是否,有愧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