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 楚辭給寇靜去了一封信,將被逼收徒之事告訴了他。他們現在雖然離得近了,但兩邊都有職務在身, 無事不得擅自離開, 還是只能鴻雁傳書。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 因為距離更近了,這信一般第二天就能收到了。
寇靜的回信很快, 說他之前就對他們的目的有所猜測,沒想到居然是這事。不過也能理解, 畢竟楚辭在京城時, 就差點成了講學博士,去為這些皇子授課。要不是發生那件事, 他也不至於突然被下放到南閩省。
楚辭對於溫太傅他們的到來還是充滿了疑慮,畢竟大魏這麼大, 哪兒不能去看看, 非要到這裡來?如果說只單純是為了他而來, 楚辭表示承擔不起。
寇靜便和他分析了一下京城的局勢。這幾年來朝廷上黨派林立, 群臣互相攻訐,一心只想扳倒對方,行事全然不顧體面, 更不必談為百姓謀福祉了。
其實這種情況許多年前已經初現苗頭, 先帝在時釋出聖旨就經常因為兩邊意見不合而朝令夕改。及天和帝上位之初,天災四起, 他不得不使出一番雷霆手段, 震懾眾人。在沒摸清楚天和帝脾性之前,那些人勉強沉澱下來,不敢再像之前一樣猖狂。
可是這兩年, 天和帝的身子越發差了,雖然還不至於上不了朝,但大家從他的臉色和時不時壓抑的咳嗽聲就能感受到。因為力不從心的關係,他便是再想壓制,也是有心無力,只能放任他們壯大同黨,互相傾軋,除非實在是太不像話了,他才會出手。
不過,身體只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皇子虞稷。之前楚辭在京城時也分析過,這位皇子既是嫡子又是長子,他的母親更是天和帝衷愛的妻子,大魏的國母,他自然就是當之無愧的準皇位繼承人。
但當這位繼承人除了身份外一無是處之時,這個當之無愧就有爭議了。有緊隨其後,為人處世都比虞稷好上幾倍的虞秩的襯托,虞稷顯得更加無能且殘暴,時不時就會被大臣們抓住小辮子彈劾一番。
他們彈劾的理由還非常高大上,個個都說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理應監督皇子們一言一行,若有失當之處必上達天聽,直到改正為止。
一邊是嬌妻愛子,一邊是步步緊逼的大臣們,天和帝時常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在處理一些事情上便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見天和帝有了退讓,這些臣子們也見好就收,朝堂之上再有爭論,一般也不會涉及到宮中之事。
這次南閩省大案,看似是一個貪官汙吏掀起的波瀾,實則這裡頭的水可深得很。寇靜猜測,這裡頭應該不只有朝中重臣的手筆,甚至還涉及到了儲位之爭。
事實也正如他們猜測的一樣,天和帝在審問林甫同後,發現他大力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大部分都流入了京城各府之後,心中立即掀起驚濤駭浪。
窺一斑而知全豹,林甫同這樣一個偏遠貧窮的南閩省一把手都會成為他們的棋子,其他富裕省份又怎能避免呢?縱使一把手沒有參與,那二把手三把手呢?
而這京城之中,也是參與者眾多,如果放任他們清查下去,恐怕整個朝堂之中的人都要牽連其中。以後查者需自查,捕者反被捕,久而久之,國將不國!若他身體強健,能將所有事都抓在手裡自然可以隨意處置他們,可他這副苟延殘喘的身體只消熬上幾天,到時不需要別人動手自己就垮了。
天和帝越想越心驚,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不動搖根本,於是林甫同便成了殺雞儆猴中的那只雞,被推出了午門斬首。他的死亡象徵著天和帝息事寧人的態度,原本做好了各種打算的人也暫時偃旗息鼓,蟄伏下來。
天和帝回去之後憂思過度,抑鬱難消,一夜之間病來如山倒,整個人都垮掉了。在病中,他左思右想破局之法,卻悲哀的發現,現在的這個局面已非他能控制。
在這種局面下,天和帝想起了當初先帝未繼位時的四王之亂,那時候無論朝廷還是宮中,人皆自危,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人栽贓陷害,性命不保。他的父皇也就是那時被人下了虎狼之藥傷了身,以至於後來他們兄弟幾個自出生起就帶有先天不足之症。
大皇兄未及冠便被一場風寒奪去性命,三皇弟出生就有肺疾,稍一動彈便疲勞乏力,時不時還咳嗽咯血。之後出生的幾個皇子皇女,更是連序齒都等不到便夭折了。他自己呢,也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天和帝密旨召溫太傅入宮,讓他帶著幾位小皇子出宮,以免被人謀害。溫太傅是他的老師,從小看著他長大,可以說是他最信任的人了。
溫太傅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一聽他說便答應了下來,決定帶著那些小皇子們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其實對大部分的臣子來說,這種局面是亂象,但也是機遇,“從龍之功”的誘惑,任誰都抗拒不了。所以溫太傅毫不猶豫的答應下此事,對此時的天和帝來說是莫大的安慰了。
他們翻出地圖尋找去處,在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後,他們最終選定了南閩省。
一來,這個地方剛剛經過了大清洗,和朝中黨派稍有瓜葛的人要麼被斬首要麼被流放了,各方勢力一時發展不到那邊去,對他們來說很安全。
二來,南閩省地處偏僻,省內官道崎嶇不平,途中崇山峻嶺,毒蛇猛獸藏於其中,若要進省,一般都是走水路。而水路由閩地水師掌控,水師元帥祝威不太摻和朝中之事,只要再派個信得過的人去看著,他們便無計可施。
三來,便是因為楚辭了。
天和帝有時很後悔不聽溫太傅的勸告,因為大皇子和楚辭不和,便順了左相之意,將楚辭調出了京城。楚辭此人聰明果敢,不畏強權,面對朝中重臣的質疑,也從不退縮,反而能以理服人,堵住他們的口。
他時時在想,若楚辭一直留在這朝堂之上,他是不是就多了一柄利劍,在面對這些官員時,也不會這麼無力了?
在決定好去處後,天和帝便和溫太傅商議要不要將楚辭升任為南閩省正提學,這樣他讓楚辭做些事也能方便點。
溫太傅不同意,他認為此時不應該把楚辭放到明處。要知道,他現在是漳州府提學,享五品知府儀仗,而如果升任正提學,便可享從二品巡撫儀仗。三年之間,連升五品,豈不是把楚辭放到火上去烤?試問哪個升任正提學的,不是熬了十幾二十年資歷,才得以上升的?
不過,不升楚辭不代表沒有辦法,溫太傅打聽到,南閩省正提學杜玉對楚辭十分欣賞,他為人又十分正派,只要把他升上去,就不愁楚辭做事會畏首畏尾了。
楚辭還不知道自己因為溫太傅的幾句話從而錯失升職的機會,不過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敢答應下來。就像溫太傅說的,太搶眼了,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他還是老老實實,將漳州府發展好再說。 ,百合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