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目前就是這樣的情況,包括今天,離季考還有六天的時間。希望各位利用這六天的時間,把楚某列出來的這些好好給學子們講解一番。”
楚辭讓何平把他準備好的東西發了下去。
“大人,如此重要的事情之前為何不說呢?現如今還剩六天,哪裡還來得及呢?”
“是啊,以前都是月初就開始的,《孟子》一共七章十四卷,現在哪裡能講完?”
博士學正們一臉憂愁,他們一直沒有聽楚司業吩咐這個事,還以為這一季不用考了,不想竟然現在才通知!
“我也知此事比較麻煩,但《孟子》這本書本就學過,現在不過是溫故知新罷了。而且大家先別急,我昨日和寇千戶把之前季考的樣卷全都整理了一遍,對於提學道的出題手段已經有所瞭解。大家可以看看手中發到的東西,你們就只用給學生講我列出的這些便是。”楚辭說道。
大家低下頭,開始仔細看楚辭發給他們的東西,這上面只列了七句話。
這七句話是寇靜畫完考題之後,在書中重點圈注過的,楚辭拿過看了之後,也不得不歎服。因為如果要他來圈的話,也只會圈這幾句。他一直都和科舉打交道,對於題目敏感是自然的,但是寇靜從軍幾年還能有這麼敏銳的觀察力,就不能不讓人佩服了。
“楚司業,其他的真的不用再講嗎?只七句,這不是兒戲嗎?上一季咱們外院已經得了差,要是這次再……唉!”於輝嘆了口氣,要是楚司業也在被責難之後調離,他們國子監外院,恐怕真的要無力回天了。
“於博士不用擔心,如今已經到了緊要關頭,若是還不能痛下決心,恐怕結果會更加不盡如人意。大家放心,楚某是國子監外院的司業,如果到時候提學道的問責,楚某也會將此事一力承擔下來。最近這幾天,還望大家能按照楚某安排的去做。有勞各位了。”
楚辭站起身來,對著大家拱了拱手。
夫子們馬上站起身來,對著楚辭還了一禮,口中都稱是。既然司業都這樣說了,他們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呢?反正到了最後提學道的人要怪罪下來,他們也不必擔干係。
給夫子們開完會後,楚辭走出會議室,準備回司業廳。他要去對照近年來京城發生的大事小情和季考的樣卷,找到提學道出題的規律,然後在那七句之中,確定下一句,再教學子們破題解題之法。
他翻閱了張典籍蒐集來的資料後,心中有了些許方向。這提學道身具監察之責,為的就是能給朝廷未來要取的官員們把把質量關,特別是京城的。所以他們出的考題,一般都是和現實發生的事情聯絡在一起的。
像三月考的那道題,就是結合了水災一事進行考較的。當時以水災之事引入,讓學子們暢所欲言。其中還用了《論語》中“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這句話,也讓當時的聖上有些惱怒。
先帝因為雪災一事,曾經被逼著頒下罪己詔。他當時臥病在床,所以這份詔書是由二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天和帝代為頒佈的。這本就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他也是沒有辦法才寫的,寫完之後,還站在城樓之上當著文武百官讀了一遍,方才算完。天和帝當時就發誓,絕對不會讓此事在自己身上重演。
所以當提學道當時出題的官員將水火之事和施行仁政又聯絡起來,才會讓天和帝對於水災之事深惡痛絕,想著要早點解決此事以堵天下悠悠眾口,才能讓罪己詔這種東西不被提起。
而楚辭憑著一篇《水治論》得到狀元之名,也是藉著這股東風的力量。
而這四五六三月,要說京城裡發生過的大事,首屈一指的就是全軍大比武那件事了,其他的好像沒什麼了。
雖然心中有了想法,但楚辭卻不敢掉以輕心,他還要去提學道那邊探探口風才行。
這提學司衙門建在禮部附近,卻不由禮部管轄,而是由內閣直接下命令的。這其實也算是分權了,所以為了安撫那些禮部官員,大魏朝京城下轄的提學道衙門主事,幾乎都曾在禮部任職或是與禮部官員關係密切。
像楚辭他所在的甘州府曾經的提學大人,也是現在西江省的正提學祝大人,他的業師就是禮部尚書周光,而且他二人還有更為密切的翁婿關係。雖然祝提學娶的是周光的庶女,但朝廷二品大員的庶女,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肖想的。祝提學因為有了這層關係,所以才能升任一省正提學,享的是正四品官員的儀仗和待遇。
“請小哥通稟一聲,在下乃國子監外院司業楚辭,特來拜訪提學大人。”楚辭拿著拜帖遞給門房。
“楚司業,您稍等,小人這就去稟報。”提學司的門房很是有禮。
楚辭在外等了一會,然後就見那門房出來了。
“楚司業,楊提學有請。”
“有勞了。”
楚辭整了整衣冠,跟在門房身後往裡走。但他越走越覺得不太對勁,此處地方開闊,草木眾多,像是去園子的,而不是去提學大人辦公地方的路。
他之前從未見過這楊提學,半點私交也無,為何他會在這兒見他呢?楚辭皺了皺眉,心想自己不會著了別人的道了吧?
那門房見楚辭腳步放緩,許是察覺到他的心情了,便說:“楚司業,楊提學正在後園招待客人,聽說您也來了,便讓小人將您一同帶過去,還請大人略走快些,免得提學大人著急。”
“原是如此。提學司衙門風光獨好,楚某一時看花了眼,這便走快些。”
穿過了一道月亮門後,前方隱隱有聲音傳來,楚辭耳尖,他總覺得,自己好像從這眾多聲音之中聽到了某位熟人的聲音。
果然,等他走近一看,就見那顧司業正和一位五十多歲的官員說話。這人身著三品官服,想來就是楊提學了。
“下官楚辭,見過提學大人。”
“楚司業免禮,老夫還是第一次見你呢。哈哈,想不到這國子監竟來了一位這麼年輕的司業。”
這位楊提學就是閉著眼睛說瞎話,他之前早已在早朝上見過楚辭幾次了。如今卻說不認得,分明是話裡有話。
楚辭多聰明一個人,一聽就明白了他話中之意,這人是在暗示他不講規矩哪,大概是想說他當了近兩個月司業,才第一次過來拜見長官。
“提學大人有所不知,咱們這楚司業可了不得。才剛上任,就為國子監辦了幾件大事了,朝中上下,無人不知啊。”顧司業立刻在一旁添油加醋。
可惜他這話沒能成功添把火,反而讓楊提學更加不高興了。他說朝中上下無人不知,豈不是和剛剛楊提學所言相悖了?難不成他不是朝中之人?
“提學大人請見諒,楚辭初來乍到,所知之事甚少。之前曾聽過大人威名,卻苦於無人引薦,怕貿然上門引大人不喜,故才不曾過來拜會大人。今日心中實在困惑,才斗膽上門來,見大人如此寬和仁善,下官心中頓時懊惱不已,早知大人是這樣的,下官第一日就應該前來拜會才是。”
楚辭的一番話,說的楊提學心裡很是舒服。這楚司業倒是和之前那個劉司業不太一樣,是個妙人。
“誒,楚司業說的哪裡話?老夫見了你心喜還來不及,又怎會怪罪呢?你今日一來,咱們京城各大書院的人主事就湊齊了。”
楚辭這才有功夫去打量其他幾人。除了他和顧司業外,還有一人身著官服,這官服制式和他們的不太一樣,楚辭曾經見過,想來這位應該是京城府學的山長了。
其他人個個身著儒衫,看起來一派斯文的樣子,應該是那六大書院的山長了。
他們互相見過禮後,便坐下來寒暄一陣,說些風花雪月之事,半點也不提來意。
當時機差不多時,楊提學便開口了,他看了看大家,然後笑道:“大家今日抽空前來所為何事本官也很清楚,但是呢,恐怕要讓大家失望了。因為今年這題啊,不是出自本官之手。”
“提學大人,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這次的題目,是由溫太傅他老人家親自出的。”提學司乃內閣直接管理,而溫太傅,便是他們的頂頭上司。
“溫太傅回來了?我記得他老人家不是去講學了嗎?”
“正是,溫太傅是於前天回來的。他老人家一回來,就到提學衙門轉了一圈,然後又說起了這出題一事,便吩咐說此次季考之題,由他來出,到了考試那天,直接發到大家手上。”
楊提學一席話,讓大家都默然了。
之前提學大人雖然不會直接透題,但是卻會透露重點和方向,讓大家可以縮小範圍。這次由溫太傅他老人家親自出題,說不定他也會過來閱卷,到時候出了什麼問題,就十分難看了。
楚辭也苦笑一聲,之前的劉司業太過清高,這畫重點一事他是不參與的。而顧司業即使聽了,也只會藏著掖著,不會告訴他。可他自己運氣實在背,好不容易能縮小範圍,離考題更近一些,卻變成了由溫太傅直接出題,也不知這溫太傅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