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增加了新任務,二十間臨時辦公用房,這可不是玩的,這麼個大型的工廠,建設期估計得有三年,車間建設完成後再建辦公樓,又是一年,三到五年內,領導班子都得在這裡辦公,要求要比圍牆高出好多倍。

今年得把臨時辦公用房的牆基給砌好,多賺幾個工錢,回家過個安心富足年,老村長給全體民工下了任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外面工程辛苦,工程管理人員採取輪休制,張朝進與汪永言已滿兩個月,現在,換了兩個新人陳衛斌與張光年跟隨著現場監督。王進水因考慮到要學習積累些經驗,為將來家族的工廠作打算,自告奮勇地留了下來,繼續擔任現場管理的工作。

王進水召集陳衛斌、張光年與老支書一起商量了一下,要完成這個工作量,以現在的人手是不可能的,按計劃,現有人員剛好可以在年前完成圍牆的粉刷或落牆基中的一項任務,要向研究院與農藥廠交出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得再召民工。

召民工易,管民工難,不可能再碰到象老支書一樣的一支隊伍,有一個有權威的人帶著。在勞動力市場裡貼小廣告,報上一群遊民散勇,每天點班到這裡上工,活沒幹好不說,就管理都讓人頭痛,每天出工不出力,得時時盯著他們,盯嚴了感覺自個象是舊社會的打手,盯松了出不了活,陳衛斌與張光年兩個曾多次地在外監督工程,這樣的經歷可不少見。怎麼樣突破僵局,保證工程質量與工程進度?

“老支書,你們村裡其它人呢,我聽你說起過,每個村幹部帶一幫人到外找工作的,是不是能聯絡他們過來?”王進水想起了老支書第一次見面時的話。

“難啊,只有過年回家,我們才能聯絡上他們,現在,我也不清楚他們在那裡。”老支書嘆道。

在沒有手機,絕大部分家裡都沒有電話的年代裡,這確實是個大難題,一出家門,就無法聯絡了,老支書也一樣,雖然自個工地裡有個電話,可照樣無法找到對方的聯繫方式啊。

這條路被堵住了,有沒有另外可行的路呢?“你們先去放樣,再到山裡聯絡一下落牆腳的石方,我與老支書再議商量一下。”王進水對陳衛斌、張光年說道。

八十年代初,造房子打地基不是鋼筋水泥結構,而是用大塊的石頭壘成的,只有高樓與廠房才會用鋼筋。

建造的過程是先按放樣的挖出一條深一米左右的溝,再把石頭壘到比地面高出幾十釐米的高度,水泥抹平後開始在上面砌磚,類似於圍牆的基腳,但要求比圍牆地基高得多,因為承重不一樣。

“現在是農閒季節,要不,我們到村裡看一看,村民們是否願意到這裡幹活,這樣的話,什麼都方便,距離工地近,不用安排住宿,吃飯也可以讓他們回家吃,把吃飯的錢給他們就行,雖然說,沒有你們長年在工地打工的活熟練,可打個下手,粉個低一些的手直接夠得著的圍牆根什麼的,應當也能勝任,反正要求不高。挑些力氣大些的跟著你們砌牆基,老支書,你看這樣行不?”王進水左思右想,想出這麼個主意。

“要的,可以試一試,可是,史家兄弟是實際上的村長,這一關繞不過他們。”老支書考慮得比較周全。

“這個,我倒是有個主意。”王進水想起家裡辦紙箱廠的時候,給村裡澆水泥地的事,千多元的錢,就羸得村民們的民心。

“我看這樣吧,史家兄弟不是辦著黃沙場嗎,黃沙對他們來說又不要花錢,我們工地上支助他們一些水泥,以他們與我們聯合的名義給他們村澆上水泥地,他們要在下一屆選村長,需要收賣村民的人心,投票給他,誰知村裡面倒了洪家兄弟,會不會冒上一個李家兄弟呢,真正能得到村民擁護的不是拳頭,而是實實在在的村民帶來方便。”

村霸之所以成為村霸,是因為除了用拳頭說話之外,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誰人不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體面地生活著,背後被人指指點點的日子並不好過,古話說,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史家兄弟自然懂得這個道理。當王進水與老支書把他們幾個叫過來,跟他們說了這麼個主意後,當場尖叫著同意了。不用他們花錢就得到選票,天下還有比這個更讓他們開心的事嗎?水泥解決了,勞動力只一句話的事。

第二天中午,村裡的廣播就響了起來:“每戶人家願意賺些工錢的,到我這裡報到,到對面工地幹活,每天工錢六毛,吃飯補貼兩毛。婦女們每戶出工一人,在村裡給我們村澆水泥地。”

廣播一出,村裡就沸騰起來。農閒季節,家門口打工賺外快,哪裡有這樣的好事,農村道路泥濘是普遍的現象,給村裡澆上水泥地,是項利民的工程,過年環境就會大變樣了,這是農民期盼多年的願望。

“送出的水泥將近一千元錢呢,我們要不要預先給廠領導打個招呼?”陳衛斌、張光年有些擔心。

“已經向廠領導那裡備過案了,放心,財務制度我一定會尊守的。”王進水笑了笑回覆他們。

中間得空時,王進之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弟弟在那頭回覆道:“桐油做的肥皂硬得象塊木頭,蓖麻油做的晶瑩剔透,如寶石一般,我正在試著加顏色與香精中。”

一個星期後,村裡的水泥地澆好了,史家兄弟過來,不停地表示感謝,“還是做個好人好,安心,踏實。”

因為這件事傳到了城裡,記者採訪了他們,把他們樹為典型進行報道,一篇新聞稿“史家兄弟等無償捐獻黃沙與水泥,讓村裡泥濘的道路變成清潔乾淨,農村舊貌換新顏,的報道搏得上級領導的認同,他們的村長夢又近了一步,多了幾份勝算。形象上更是改觀了很多,原來大家心目中的村霸,現在成了造橋鋪路的善人。

“村霸也會成為好人,這叫浪子回頭金不換,想當年,在我手上,土匪變好的例子也不少見。這次,你的主意比我當年的更高明。”老支書含笑著說。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