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小龍灣海港依舊熱鬧。

剩下所有簽訂了意向合同的客戶都陸續來繳納了首付款換到了一份正規售房合同。

等所有合同都簽訂完畢,彙總上來的報表瞬間讓整個售樓部歡騰起來。

共計售出倉庫、商鋪、樓房、別墅等各種房產共計一百二十套,一二三期所有準備對外銷售的產業全都銷售一空,剩下還有二十多套位置和地段都好的產業,是海港留下來準備用作物業部門的管理用房和對外租售一維持物業運營的產業,而在一期的核心區域的正當街,有一棟佔地足有二十畝的大院子,四周一圈都是各種辦公室,這裡將會是趙頎規劃的大宗商品和期貨交易區。

所有的首付款全部歸結彙總,財務報表自然最令人激動,募集到的一期資金竟然高達一百五十餘萬貫,雖然後面兩天沒有收到金子,但這筆龐大的財富還是讓趙頎和所有股東都笑的嘴裂到後腦勺上。

算到今日,經過一波三折之後,小龍灣海港才算真正徹底走上正軌。

剩下的工程幾乎趙頎都不用再操心了。

修碼頭修房子這種事他不在行,總體來說,他只會耍嘴皮子,幹活兒這些還得劉掌櫃和楊大元等人上陣才行。

有了充足的資金,也終於沒有了任何人前來搗亂,工地上所有的任務也都可以甩開膀子幹了,因此從所有合同簽訂完畢的當天,所有股東和管事聚集在劉掌櫃的酒樓再次大吃大喝一頓之後,整個工程便進入了熱火朝天的建設當中。

而自從工地大規模的修建開始之後,碼頭上和楊公鎮上的一些官衙的官差幾乎每天都來,不是來找事,而是來提供幫助和套近乎。

有人願意自動上門幫忙,那自然求之不得,畢竟有了這些官面上的招呼和手續,許多事辦起來就要輕鬆快捷的多。

所有互惠互利有來有往,鑑於大宋官場的腐朽狀態,小龍灣海港也不吝嗇,請吃請喝送錢送禮,反正是各種司空見慣的官商交易的標準套路。

而小龍灣海港如此上道給臉面,這些官差自然也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願意動用海港官衙的一些力量,幫忙收集徵調各種物資,一時之間,大量木材、石材、泥沙、石灰、鋼鐵等等都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短短幾天時間便把整個海港附近的空地都堆滿了。

劉掌櫃每天忙的不可開交,整個工地的錢糧物資調配他幾乎要負責,楊大元和楊大虎二麻子二毛等人各自負責自己的部門,運送清點物資,招募分配人手,打造購置車馬工具,巡邏安保和提供飲食等等,而趙頎卻如同一個甩手掌櫃,每天早上來一趟工地,然後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村裡,召集了幾個木匠準備打造人類歷史上第一輛帶有轉向功能的馬車,至於缺少的鋼鐵部件,都讓楊大虎的幾個徒弟幫忙。

其實這種帶轉向的四輪馬車構造很簡單,因為載重不是太大,可以參考一下後世的拖拉機,車頭處兩個輪子獨立出來構成一個轉向結構,後面掛一個普通的二輪馬車就可以了,只不過為了加大載人載貨的空間,在製作的時候需要把後面的兩個輪子後移,然後將車廂做長做大,再用一個活動的鉚拴將車架連在一起構成一個可以左右轉動的活動底盤。

至於減震和差速器什麼的就暫時不需要改進了,一是比較麻煩意義不大,而是大宋的工藝還達不到。

大宋的馬車採用的是輪軸分離式的結構,不像秦漢時期輪子和車軸固定在一起,實際上已經帶有一定的差速功能,而減震這種東西也有,很多高檔馬車上是採用加厚座位軟墊來達到減震目的,至於後世採用的什麼彈簧、液壓、鋼板等減震手段來說,眼下一樣都做不出來,只能等以後有空了慢慢去研究。

為馬車的事忙了兩三天,召集的幾個木匠也完全弄懂了趙頎這個新式四輪馬車的工作原理,至於結構和工藝,那自然就不用趙頎操心了,在豐厚的工資和獎金刺激下,一群工匠都拍著胸脯保證馬車做出來趙頎會非常滿意。

而為了訊息的保密,趙頎也和幾個木匠商量好了,等這輛馬車打造出來透過檢驗之後,他們一起合夥兒成立一個新式馬車行,準備向市場推出這種新式的四輪馬車,而且只要這種馬車執行的確沒問題,趙頎會讓小龍灣海港先採購一批,用來接送上下班的工匠和腳伕,甚至還可以開通楊公鎮到附近幾個鄉鎮和鄞縣陸路上的公交線路,要知道楊公鎮海港和鄞縣三江口實際上已經連成一片,遠途的鄉鎮村落都很繁華,來往楊公鎮的商旅和遊客每天都來往不絕,開通之後絕對是一個長期賺錢的買賣。

其實馬車對於南方人來說用的比較少,只不過楊公鎮作為一個海港,拉貨比較多,因此馬車比較常見,實際上在大部分地方,官員士紳和一些大戶人家的人出門都是坐轎,窮苦人都是用腳走路,挑著擔子一天走幾十裡路對這些古代人來說完全司空見慣,就和平日喝水吃飯一樣毫不稀奇,你要是坐船騎驢,那便是有錢人了。

忙著打造四輪馬車的同時,趙頎也在張羅修房子。

自己一家五口人眼下還擠在破窯裡面,不僅看起來不體面,生活也各種不方便,地方狹窄不說,吃喝拉撒也讓趙頎很鬱悶,特別是突然多了阿蓮,兩人關系曖昧,想找個地方親熱一下都不容易,每天只能偷偷摸摸的生怕讓蘇老太和小竹發現,尤其是害怕被寶兒發現了說出去。

人妻的美妙滋味,趙頎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會。

阿蓮這種善良淳樸的柔弱女人,值得他仔細呵護和善待,至於以後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因為工地建材充足,趙頎要修房子所有人都自然鼎力支持,幾天時間便拉過來好大幾堆木石建材,請來的一個施工隊已經開始進場測量施工了。

房子的規格趙頎沒要求,但唯一的就是要夠大房子夠多,要把一家人還有十多個孩子都安置在其中,既然這些孩子無家可歸,那趙頎就給他們一個家,而且蘇老太也決定收下他們好好培養一下當做下人,趙頎也不會拒絕,下不下人的趙頎不在乎,這是這個時代的階級結構和特點,自己不收留他們,將來他們長大了或許還是會去有些大戶人家當丫鬟僕人,要不就是去碼頭扛包搬貨,沒有房子沒有田,只能出賣勞動力來養活自己。

因此這幾天除開小五帶著幾個大些的孩子依舊每天去工地之外,小些的孩子全部在家幫忙端茶送水的為施工隊服務,就像小五說的一樣,這些孩子雖然小,但一個個都很聽話,也很能吃苦,每天只要給他們吃飽飯就行了,至於穿和睡,他們都不在乎,舊點兒破點兒,但總算有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小窩,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再碼頭乞討,在碼頭上撿剩飯剩菜和死魚爛蝦充飢,再也不會遭別人的呵斥責罵和驅趕。

所以一群孩子自從到來之後,對趙頎都很敬重,平時不喜歡說話的小五每天上班下班之前都還會帶著一群孩子過來和趙頎打招呼,而蘇老太也果然對一群孩子比較嚴格,除開教他們規矩之外,還要求阿蓮每天教他們整理房間收拾家務,洗衣做飯套車喂馬養雞種菜,看見趙頎還得要有禮貌的喊少爺,而小竹也像一群孩子頭一樣帶著他們幹活兒,認認真真一絲不苟。

所以,眼下趙頎看起來就像一個孩子王一樣,但也漸漸在這些孩子心目中有了一種威嚴,平日看見都帶著無比的恭順,讓幹啥就幹啥,幹的好好會獎勵吃肉,偶爾還會獎賞幾文錢,就是這些小小的善意,也會讓這些孩子興奮感激,慢慢凝聚成了一個大家庭的氣氛。

要修房子自然不會一蹴而就,至少也是兩三個月的事,因此也急不來。

趙頎每天去工地轉轉聽取一些管事的回報,拉著忙的不可開交的劉掌櫃喝喝茶聊聊天,再回家看看新房子的進展,針對自己的想法提一些意見,再去看看四輪馬車的打造進展,時日過的充實而愜意。

時間一晃又是七八天過去,工地和房屋的修建都已經完全走上正軌,四輪馬車在趙頎的參考和指點下,最重要的轉向結構和車架底盤都已經打造出來,經過測試已經達到了設計目標,剩下的就只是要把車頭和車廂設計好,讓這輛劃時代的馬車真正成為一輛可以上路奔跑的豪華巴士。

所有的事情都有了眉目,趙頎也決定做幾樣禮物去鄞縣拜訪吳潛。

實際上早在幾天前就應該去的,但趙頎一直沒有想到一樣又新奇又便宜又奢華又珍貴的神奇禮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今天修房子的人在清理窯洞四周的地基的時候,將趙頎先前在碼頭撿回來的一筐水晶石抬出來,讓趙頎一下有了主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