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和師門融洽了一些,然而犧牲的是她的修煉時間,這對於有些沉迷修煉的李寧有點不友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好李寧發現似乎真的沒有大佬檢視弟子修煉隱私似的,所以現在晚上都會在迷霧空間修煉。

雖說宗門內靈氣之高,已然不下迷霧空間,但是!

她最近發現了,迷霧空間的霧又散去了一些。

除了原本的訓練場,又多出了一間練功房。

在練功房內修煉,不僅靈力更濃郁,而且和外界的時間是二比一。

這相當於她可以修煉的時間翻倍了。

於是李寧也就沒有那麼心疼浪費掉的時間長了。

李寧又再次探索了一下迷霧空間,發現這霧氣每次擴散都是她修為突破的時候。

這規律也不一定準,不過目前確實是這樣。

至於迷霧之處,她依然進不去。

李寧倒也沒有太在意,也頗為滿迷霧空間的實用性,或許功效沒有特別逆天,但是都是李寧當前最需要的。

例如一開始她需要戰力,給的是訓練場,現在需要時間,給的是練功房,還有最開始給了最重要的功法,這空間就跟個送寶童子似的,要什麼給什麼。

天下固然沒有免費的午餐,可是在她這麼弱小什麼都沒有用武之地時,如果連變強都沒有就被幹掉了,那她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有。

聽起來似乎更可悲。

總之,可喜可賀,李寧並沒有因為自家三師兄的過度熱情而拉低修煉進度,反而還稍微漲了點。

就在李寧忙著修煉和師門相融的時候,遠在天玄大千世界的天宇大陸北域東鏡離國東南省嶽郡小城中。

方樂正頗為苦惱。

怨靈事件解決後,他也得到一點功德,精心修煉,眼看就要突破築基境了。

而失聯一段時間才追隨的尊主也派人來找他,不僅拜入大門派,也沒有忘記他,讓人給他帶了不少資源,於是他順利突破到學思境。

按說他也沒有張揚出去,就安分的守在小城,發展小地盤,誰知道麻煩接連而來。

最重要的是他的修為洩露出去後,小城就多了不少探子,還有拉攏他的,打探他有沒有什麼奇遇的。

防不勝防。

偏偏他的實力也沒有強勁都可以得到這些人背後的那些勢力。

索性有得有失,小城多了風雲,卻也因為人來人往,慢慢發展起來了。

只是最讓他困擾的就是有小城的百姓透露出了尊主還有帶走半城人的事。

他壓過,卻壓不住。

透露百姓被一位學思境高階的老者罩著,他未必不是對手,但城內的學思境卻還有數個,勢單力薄,只能作罷。

呵!

方樂奉行的是中庸之道。

正所謂“喜怒衰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內心沒有發生喜怒哀樂等等情緒時,稱之為中。發生喜怒哀樂等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狀態來節制情緒,就是和。

中的狀態即內心不受任何情緒的影響、保持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

而始終保持和的狀態,不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緒,不讓情緒失控,讓情緒在一個合理的度裡變化),則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而方樂,一直也來就都是如此,情緒也很少這般激動,反而手搓預防鬧事的。

很多人都愛貶低一下中庸,彷彿這個名字各種不好,用它來吹一下大學論語尚書第等。

然而事實上,作為與它們並立的中庸,自然也有特殊之處。

方樂雖然不修文道,也沒有途徑修,但他確實喜歡讀書,更是奉行中庸之道。

古人言“聖人不動情”即內心不發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始終是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此為中的狀態。動情時,也始終用平靜安寧祥和的內心來控制情緒,不被情緒所牽引和左右,此即“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的修行目標和修行標準。

事實上,被問東流派來的奴僕,已然跟著侍候問東流十幾萬年了,算是心腹。

說是奴僕,其實他本人修為就極高了,是某個文道入魔,又被問東流降服的老魔物,在問東流身邊為奴。

這次問東流也是故意派他來看看方樂的。

畢竟讓李寧這麼上心,問東流自然擔心李寧第一次就碰見了個狼心狗肺的。

於是老奴此行的目的是一是報信給資源,而是看看方樂是個怎麼樣的人。

老奴混跡諸天多年,對人心把握的是極準的。

如果方樂不是個好的,都用老奴的手段折磨上一遍再控制住,以後只能乖乖聽李寧的話。

如果是個好的,就指點一二。

畢竟是要效忠李寧的,自然不能太差勁。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老奴在確認方樂沒有異心,品行也還可以後,就直接指點了方樂。

方樂在文道上的天賦比法道更出色一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三就是天地人。人死後與地合二為一。

活著的人與天相互影響、相互鬥爭,活的好的人與天合二為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活的不好的人,與天鬥鬥不過,最後與地合二為一。

到底如何與天相處,聖人雲:順勢而為。無為而治。”老奴即是文道高人,又跟在問東流身邊,見多識廣,連聖尊講道都聽過,指點一下方樂自然輕而易舉。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可以說,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聖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的是凡人。不論是聖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至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老奴指點他一個月,把該說的都說了,該注意的都講了,最後再把聖尊的法言都講給方樂聽,於是自認可以和主人交代就翩翩然走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