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道君沒有直接給她講解功法,而是讓她不懂再去問,還讓她去藏書閣多看看,原來如此。

“難怪就混沌元功,混沌二字名不虛傳。”

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一門功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向,而非死板的一套功法。

思悟過後,李寧又迫不及待的接著往下看。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李寧慢慢的思考著,這應當結合“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來看,而不能單單去解那個“一二三”。

一二三,雖然簡單,但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是能寓意無窮,很容易讓人魚目混珠,矇混過關。

結合《道德經》第二篇中“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恆也。”

“有”,是“有名”,是象,是音,是器,是方,是有形;“無”,是“無名”,是“希”,是“微”,是“夷”,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無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二者造生了天地萬物。

“有”,既然有形有質,那麼就必然有高下長短之分,內外左右之別,也就可以拆分為“二”來看,所以用“二”來指代它。

“無”,無形無質,無象無狀,渾然一體而不可分割,也就只能“混而為一”來看,所以用“一”來指代它。

對於“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恆也”,流行的解釋是: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

唔,這也也就是《易經》思想中的“陰相相生”,“互為其根”。

但這種解釋卻明顯與《道德經》全文之意不通。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第三十八章“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第三十九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六十三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假如老子所要表達的確實是“陰陽互生”之意,那麼斷不會在全文中留下這麼多的偏頗之言。

為什麼不說輕也同樣為重根,躁也同樣為靜君?為什麼不說大丈夫也要居其薄,也要居其華?為什麼不說天下易事也是源於難事,小事也是起於大事?為什麼非要很偏執地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所以,雖然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先和後固然是一起出現的,但仍然要加上一層含義:高以下為基,先以後為本,難生於易,長源於短,音起於聲,有生於無。

李寧邊看邊想,越想頭越暈。

道德經啊易經啊這些書她道是慕名看過,通篇意思也瞭解過,看完之後也有那麼一點自己的想法。

然而也就如此而已。

她平時都很忙,即便有點空閒時間不是充實自己就是休息一下,不可能真正去深入研究這種別人研究幾千年也沒過徹底解析透的東西。

或許她有點研究的意思,但那是等她老了退休之後的打算。

所以。。。

好吧,以她的知識儲備量還能勉強再看下去一點,但是要說理解三分,那都是不可能。

外行人看那些專家扯的多麼高大上,然後贊同的點點頭,表示大佬們好牛逼,大佬們厲害。

嗯,然後沒有然後了。

李寧也是外行的一員,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就是,認可弘揚發展,對,弘揚給廣大人民群眾,讓他們去認識瞭解。

至於她自己,聽聽這些高深的學問就好,反正有聽沒懂。

要是她都隨隨便便就懂了,讓這些傳統文化還需要特意去弘揚嗎?

反正隨便個人就能聽懂不是,呵呵。

更不要說道德經易經都是出了名的難學難懂。

李寧揉揉眉頭,看了還得先去藏書閣在充實自己才是正理。

學思境。

學思二字,果然蘊意悠深。

難怪不論是方樂還是老師,師尊都他們個個都叮囑她要沉澱好了再突破。

一再強調不要急,不要急。

原來如此。

所謂的沉澱不止是靈力道法方面,還包括學藏。

學思,要多學多思。

學習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思考對這個世界的道理。

只有天賦沒有認知是走不長的。

李寧心下雖有遺憾,但要說多後悔是沒有的。

此前她沒有什麼後臺,一切要自己摸索著,如果強大不起來,只怕老師也未必看上她,把她收入門下,才有她今天的思考。

那時,只有變強才是她唯一的道路,因為她首先要生存下來,然後才能思考未來的路。

活著,才有以後。

再說了,學無止境。

沒聽學過,多少大佬都是活到老,學到老嗎?

索性她只是知識積累不夠,這個還比較好補。

李寧下意識的想合上書,然後才發現,嗯,手上沒有書。

差點忘了,她現在看功法,只要用腦就可以了。

書這種東西,在現代有了電子書籍,就很少有人去看書了。

至於在玄幻世界,那好像更沒有什麼用處。

什麼留影石不比書來得好用,或者直接像她腦子裡的那兩部功法一樣,雖然好像沒有實體,但可以直接串到她腦子裡住,不比什麼都保護措施要來的安全。

說起來,原來一人可以同時修兩部功法的啊。

她還以為這兩部功法會跟霸王一樣的,容不下對方,或者像她看過的玄幻小說一樣,鎮壓對方,一個當老大,一個躲到角落裡。

沒想到,竟然和諧美滿相處。

老實說,有點失望。

沒能看見功法怎麼打架,龍爭虎鬥,實屬遺憾。

金色功法:那是沒有意識的投影,有什麼要鬥的,跌份,又不是本體來。

沒錯。

李寧這份功法等於是復制粘貼的產品,相當於現代的流水線物品,而是原本,沒有書靈,沒有自我意識,怎麼可能鬥的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