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八郎噼哩叭啦地說了一通。

因蘇家三房的境遇不好,過完年節,他就沒再去縣學讀書,實在家裡供不起他讀書了,他只能在家裡讀,對於今年能不能考過秀才,他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去年還在縣學讀都沒考過,現在沒讀了就能考過?

蘇老秀才微闔著眼睛,一閉眼就似看到了小七那雙明亮的眸子。

這丫頭不簡單,她才是蘇家最厲害的人。

可是,已經錯了。

大房走了,這抓藥付錢的人沒了,三房這情況,還會繼續給他抓藥瞧病?

又過幾日,有人去了林東鎮,回來後又誇,先是誇大房好福氣,又說誰家有蘇七娘這樣的孩子真享福。

關於大房與蘇七娘聯絡的特殊方式——掛黃燈籠也就傳開了。

唐氏聽到後,問八卦的劉麻嬸,“掛黃燈籠?”

劉麻嬸嗑著瓜子,“你婆母自己說的,是王大娘當的傳話人。他們自己沒瞧到蘇七娘,說小七去縣城找王大娘,身後還帶了一個小林的使喚丫頭,那丫頭伶俐又乖巧……”

誰要知道小七添了什麼樣的丫頭啊,她想知道大房如何發達的事。

小唐氏討好地道:“劉麻嬸,你繼續說小七找王大娘的事。”

“蘇七找王大娘是為了請王大娘陪她去牙行,說要給家裡置些家業。她一個小姑娘,怕看不好,王大娘就過去了。也是時間好,正巧林東鎮早前有一個舉人,屢考進士不中,改做了生意,這一做生意順風順水,在府城賺了大錢,把爹孃老子和妻兒都接去府城享福,還在府城置了份家業。嫌林東鎮地方小,不熱鬧,要把家裡的東西全變賣了。

這不,一口價,一文不少。

嘖嘖,聽說蘇七闊氣得很,都未遲疑一下一千兩銀子就給了,末了還抓了一把銀錁子賞牙行的牙人、中人,天啦,說那一把銀錁子,五兩都數不完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是秋菱聽到,肯定會說,哪有五兩,明明是一把十二枚,一兩二錢銀子,怎麼就變五兩。明明置的家業只花了五百兩銀子,如何又變一千兩了?

“蘇七娘從牙行出來,王大娘多機靈的人,知她富貴了就百般討好,蘇七娘就把滷菜秘方給了王大娘。又讓王大娘給大房帶話,說,你告訴我大伯,如果他們後悔待我不好了,想好好再與我做親戚,就在家裡掛一個黃燈籠,我若看到了,就知道我和你們還是一家人。”

這話傳話,果然是變得不少。

蘇四郎追問道:“然後呢?”

“你們不記得了,前些日子,蘇大爺家天天一入夜就掛一個黃燈籠,還是蘇師孃親自點上的。說是有天夜裡,蘇七就使了一個跑腿的小廝尋來,悄悄地把林東鎮的房契、地契給了,裝在一個信套裡頭給了蘇大爺。

還有一個信封裝了幾百兩銀票,是給蘇師孃的,說蘇師孃年紀大了,手頭沒錢花不成。

又過了幾天,那小廝又來了,這次不是送錢送契,而是送了蘇大爺一個餛鈍秘方和一些小菜秘方,還寫了一封信來,說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讓蘇大爺往後的子孫就靠這秘方起家興旺。她還說,她離開家後,就是專門琢磨各種秘方生意。”

劉麻嬸說得繪聲繪色,跟她親眼得見一般。

蘇雲天原本死了的心,此刻似又活了過來,“那小七究竟在何處?”

劉麻嬸道:“王大娘就遇見那麼一回,還處了兩天,小七將自己琢磨的滷菜秘方贈給了王大娘,感謝她在娘死之後多有關照。

不僅贈了秘方,還親手設計了一種推車,嘖嘖,這推車現在在縣城和林東鎮賣得可好了。那木匠鋪子近來的生意火紅,連府城那邊都有人專門過來定做,一個推車四兩銀子。”

蘇八郎驚歎道:“小七竟能自己琢磨出秘方,的確,賣秘方很賺錢,輕的幾百兩銀子,多的數千兩甚至一萬兩都有人要。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這技就是秘方,憑著這秘方制富發家的人可不少。”

若當初他在家,肯定會勸父母不要那樣對待小七。

如今,說什麼都晚了。

一個能自創秘方,還能設計出別樣推車的女子,該是怎樣的心靈手巧。

二叔娘月氏會一手醫術,性子好,人漂亮,她的女兒又怎會怯懦之輩。以前的小七都在積蓄待發,一朝暴發出來,整個蘇家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有代表了兩房的斷絕文書,又有蘇老秀才的簽字畫押,還有了中人為證,他們與小七之間就再無干係。

可小七回頭卻幫了大房,她沒現身,說明她並沒完全原諒大房,伸出援手也只是為了曾經的一份情意。

劉麻嬸道:“前些日子,里長家的下人說,去年冬天,蘇七還給裡長大人家送了年節禮,衣料、銀耳、燻肉都有,嘖嘖,闊綽得很。村長兒媳那天與人聊天,也說去年冬天收到蘇七的年節禮。”

蘇巧雲想到這兒就生氣,給外人送,卻不給她們送,“是不是王家也收到了?”

劉麻嬸笑道:“還是五娘聰慧,蘇七送給王小鳳一方帕子,聽說那帕子值錢得很。也給王家送了份年節禮,到底是什麼,這就不知道了。王大娘沒說,只說是送了的,還說送的是厚禮,我瞧著不比村長、里長的家禮差。”

蘇八郎聽了一陣,心裡感慨了一番。

蘇七定是寒透了心,才不願再與蘇家有瓜葛,可看到他們過得不好,又有些不忍。

她的不忍,便有了大房的好日子。

當天夜裡,唐氏就自己做一個黃燈籠,學了大房的樣兒掛上。

話說靠山莊村頭有個小節婦,二十出頭,因是外頭買進來的,丈夫死了,她又認不得外人,只帶著兩個兒子過活,家裡原就貧寒,看著兒子生病,又沒錢瞧病,就自己尋了個黃色的紙做了一盞燈籠掛上,完全就是碰運氣。

結果第二天早上,地上就有一錠元寶,底下壓著一張紙,上頭寫著“月姑娘贈紋銀二兩。”

第二天,小節婦有了銀子請郎中瞧病,便將這件事給說了。

“月姑娘,哪個月姑娘?”

“聽說蘇七隨她娘的姓,姓月,不就是她。那小節婦掛黃燈籠,就是聽說蘇家大房的事才掛上的。”

“蘇七連這事也管了?”

“她要沒管,就不會送銀子給人瞧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