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蘇一帆想的多一點真不是壞事,怡和系在易通地產股票上慘敗,確實對怡和系帶來很大影響。

去年香江資本市場異常股權爭奪戰,直接導致了怡和系高層動盪,怡和系走馬換將重整旗鼓。

如今怡和系剛剛換了掌門人,新上任的大班凱瑟克卻在發愁。

怡和控股置地集團,怡和的年報要置地集團合併報表,原本預計85年置地集團業績還不錯,誰知第四季度竟然虧了近六個億,以至於抹平了全年利潤不說,還略微虧損。

我勒個去了,簡直糟糕透頂!

置地集團虧損,必然連累怡和85年的業績,簡直是給凱瑟克一個下馬威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置地集團為什麼虧損,凱瑟克當然清楚。

置地集團想要吞併上市公司易通地產,耗費了鉅額資金竟然一無所得,他對於前任大班一肚子怨言。

怡和洋行是香江最早、資格最老的公司,竟然敗給了初出茅廬的新手,何至於此!

真是丟盡了大英帝國的臉面。

看看對手是誰,一個剛從大陸來的年輕人,還有一個是剛從校門走出來的女娃,一門寡婦和一個小女孩。

我勒個去了,說出去都讓人臉紅。

對於這場慘敗,怡和繫心有不甘,對於責任人肯定要追究責任,前任大班繼續留任是不可能的。

怡和洋行是19世紀香江四大洋行之一,是實力最為雄厚的英資財團,一直由凱瑟克家族控制,怡和旗下的香江置地是當時香港最大的地產商。

這些年當地華商發展也很快,羽翼逐漸豐滿,英資企業一家獨大已經成為過去。

早在包玉剛收購怡和系的九龍倉,怡和高層對華資的覬覦已有防備。

怡和專門打造了“連環船結構”,核心是怡和與置地互控,即怡和控股和怡和證券控制置地四成股權,置地反過來控制怡和控股的四成股權。

以此,強化抵禦外敵的能力。

當年香江有個大時代電影,題材中就有一個所謂八股連環,或許那個題材就是怡和系原型,只不過數量增加了而已。

其實,過幾年怡和系已經不止怡和、置地連環,而是數家上市公司互控,形成一個更大的連環。

這不僅讓人想起了赤壁之戰,曹操的連環船不也被蘇一帆、諸葛亮一把火燒了嘛。

或許西門.凱瑟克不太瞭解中國歷史,不知道三國這個典故。

連環船遇到蘇一帆是宿命,不倒黴也要倒黴。

不錯,連環船結構也有頗大破綻。

倘若對手若控得一船,就可與另一只連鎖的船展開貼身肉搏戰了。

如此以來將一損俱損,後果更可怕。

這些年香江華資企業對怡和系虎視眈眈,這才是凱瑟克的心病,不得不小心應對。

從遠的說,80年包玉剛收購置地集團旗下的九龍倉,近的說,去年易通地產這場股權大戰,都是活生生例子。

陰溝裡翻船的事情不是不會發生,而是非常有可能。

雖然當初怡和主席紐璧堅為防犯華資財團覬覦,想出透過怡和與置地互控,捍衛公司控股權,但隨著1983年香港地產因九七問題的地產崩潰,怡和、置地互相控股反成怡置系負累。

1984年1月,置地以每股12.3港元配售股怡和股票,套現巨量現金,使置地持有怡和股權從42.6%減至25.3%。

同時,怡和亦將對置地的持股量從30%減至25%。

不得不說怡和系的防範是必要的,而且很及時,也為將來避免重蹈九龍倉覆轍打下了堅實基礎。

原來歷史上的確發生過華商收購置地集團的經歷,1988年4月初,李嘉誠首次向輿論披露長實持有置地股份,華南虎吞併老獅子的現代寓言充斥市場,愈發甚囂塵上。

4月底,以李嘉誠為首的華資新財團草擬函件致置地集團,要求在6月6日的置地股東年會上,增加一項委任新世界主席鄭裕彤、恆基兆業主席李兆基為董事的議案。

華資新財團已經捏有一張王牌,持股權已直逼置地的控股公司怡和。

凱瑟克與包偉士急謀對策,佈置反收購。

88年4月28日,怡和策略與所控的文華東方釋出聯合聲明,由文華東方按每股4.15元的價格,發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華東方股權,由略低於35%增至41%。

精明的李嘉誠亦意識到事態的嚴峻,怡策與文華東方股權的變化,雖與置地無直接關係,卻是怡和丟擲的反撲訊號。其後,怡和將會隨機丟擲一系列的反收購措施。

素有耐心的李嘉誠不得不先出一招。

5月4日傍晚,股市收市後,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等,赴怡和大廈與西門·凱瑟克、包偉士談判。

雖是短兵相接,雙方仍彬彬有禮。

李嘉誠開門見山,說明本財團收購置地的誠意,提出以12元/股的價格,收購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權。

凱瑟克亦單刀直入,坦率且堅決地表明否定意見:“不成,必須每股17元,這是去年大股災前你鄭重其事開的價格。李先生素以信用為重,不可出爾反爾。”

李嘉誠平靜地說道:“凱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話,一定還記得,這17元並非雙方敲定的成交價,都表示繼續談判重新議價。現在置地的市價才八元多一點,我們以高出市價近四成的價格收購,怎麼能說收購價下跌了呢?”

雙方綿裡藏針,氣氛有著濃烈的火藥味。

素有“沙膽彤”之稱的鄭裕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氣挑起新一輪較量:“既然和談不攏,那只好市場上見。我們四大集團將宣佈以每股12元的價格全面收購。按證券交易慣例,收購方的出價高出市價兩成以上,便可在市場生效,置地的公眾股東會站在我們一邊!”

包偉士以牙還牙,說:“我們將奉陪到底,只要你們不怕攤薄手中的股權的話。置地不是九龍倉,更不是港燈,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包偉士半含半露,無疑又把殺手鐧拋出來。

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以下結局:

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間公司宣佈停牌。

同日,怡策宣佈以每股8.95元,購入長江實業、新世界發展、恆基兆業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佔置地發行總股份的8.2%,所涉資金18.34億港元。

這樣,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權,由略過25%增至33%多,控股權已相當牢固。

喧鬧數年之久的置地收購戰,就以這種結果降下大幕。

這也是李嘉誠一生為數不多的收購受挫。

與後世相同,怡和大班西門.凱瑟克上任之後,決定邀請英國拯救破產公司而聞名的戴維斯,接替即將卸任的置地集團總裁韋德。

至於韋德,置地集團董事會換屆的時候,他就要下臺。

瑪德,竟然愚蠢至極,都幹得什麼事嘛。

如果讓你繼續呆在置地集團主持大局,不把家底敗光才怪!

至於怡和系與易氏家族或者說與易通地產之間的恩怨,西門.凱瑟克當然不會忘卻,有機會他一定要報這一箭之仇。

西門..凱瑟克不是韋德,他還是比較慎重,想報仇是一回事,那也要在自己一方陣線穩固之後才會考慮。

所以,他首先想做的是先整合怡和系,讓這只大船牢不可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