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教授正在行動,在前幾日和蘇軒冕談知名校友事時,他曾提到過一句,空下來一定要寫一篇論文研究,這話可不是隨口一說,別看他年事已高,快到七十,但行動力是相當的好,這不今天就由教授領頭,一行四人開始前期調查。

介紹主要人員配置:立木教授、《朝日新聞》記者小馬、助手隆口和月樂。

第一個雖說是熟人還是稍微介紹兩句,立木教授算是大阪教育大學中,排面最大的教授之一了,曾經入選平成年代十大教育理論家的名列,所以能夠約來朝日新聞的記者,也是正常。

記者小馬,他並不是姓馬,這是個誤會,這位記者的全名叫小馬平,沒錯小馬是他的姓,而隆口和月樂一男一女,是大學院的研究生,從大三開始就跟著教授。

“這次真的是拜託了,小馬先生。”在出發前立木教授感謝。

“教授客氣了,能夠配合教授完成這次調查,也是我記者生涯的一次榮幸。”小馬立刻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坐上了學校準備的麵包車,往xc區愛駛去,立木教授要寫的論文題目叫《由<嫌疑人x的獻身>看他們的價值,除了被殺死,是廉價》,是一篇討論流浪漢的學術論文。

大學距離xc區有二十多公裡,所以即使是駕車過去,也需要四十分鍾左右,在這期間也不可能所有人一句話都不說,所以由立木教授開口道:“對愛地區,你們知道多少?”

詢問的,自然是兩個助手隆口和月樂,兩人肯定是做了一定準備的,所以教授一問,立刻就能開口。

“愛位於大阪市的南部西成區的中心地帶,是最窮的一個地區,是rb三大貧民窟之首,在那裡聚集了大量的流浪者,以及上萬沒有生活保證,領著官方救濟的老年人以及中年人。本來的名字叫釜釜崎,後來在六六年官方重新整治,將釜釜崎以及周邊的地區命名為airin,也就是愛,含義是可愛的鄰居,但實際上所有大阪人對這個地區的印象是一點都不好。”女士優先,所以先是月樂開口,之所以她能夠說大阪人這麼順嘴,那是因為她並非大阪人,月樂是從名古屋那邊過來唸書的。

如果說大阪人是看不起愛地區的人,那麼可以說全rb都不喜歡大阪人,或許具體原因是大阪人都是商人,太看重利益了。

抗戰時期著名的大阪第四軍團,傳說中全部由商人組成的軍隊,別的rb軍隊兇狠,他們就磨洋工,急行軍的時候,四天路程他們走了八天,還掉隊了三分之一,無論是士兵還是官兵一參加戰鬥就集體裝病,後來換了好幾任軍團長,都不行。

因為新任軍團長如果阻擋他們做生意,就會被全體弄下來,在rb投降後,唯一保持完整編制的軍團,並且別的軍團面黃肌瘦,他們則是油光水滑,甚至於在美國駐軍rb的時候,馬上掉頭就和美軍做生意,賣起了戰後紀念品。

再說一個最著名的,別人軍團口號都是“武運長久”,而他們是“御身大切”用中文來標書,就是保命要緊。

言歸正傳,隆口緊接著說道:“根據不完全的今年官方資料統計,愛地區一共有兩萬四千多的人口,流浪漢佔據絕大多數,而在此地活動的黑幫勢力多達六十多個,詐騙、賭博,反正犯罪的事情,都能找到。並且人員還非常復雜,之前就有殺人兇手躲在西成區好幾個月都沒有被發現的報道,每年還都會發生西成暴動,正面和警察對抗,還有發生警察受傷的情況,反正是在愛地區附近的居民,都囑咐自己家人不要靠近。”

立木教授點頭,道:“說到流浪漢,在大阪就不得不提愛地區,那知道愛地區是如何形成,為什麼一直存在。”

這個問題就比較深入了,也幸虧隆口和月樂兩人預先瞭解的東西還是挺多,和剛才一樣,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回答了教授這個問題。

“最開始是因為我們的部落制度,當時很多人因為職業和家庭原因被宗教視為下等民,他們得不到應有的社會地位,雖然在1871年,封建制度被取消了,但他們的子女依舊進入不了好的學校,所以慢慢的就成為了釜釜崎地區的原住民,我查詢到那個時候有些企業甚至會出錢購買部落冊,凡是部落冊上記載的姓氏,都不會招聘。”

“就像剛才月樂桑說的這樣,除了原住民在國家經濟泡沫八九十年代,大批的人失業,他們沒有地方住,生活也沒有保障,所以就只有湧去釜釜崎,現在的愛地區。”

“嗯,我們國家的種族歧視一直是腐爛的傷痕,你們還有一點沒說,因為愛地區有許多日朝混血,所以周圍的人才會對這個地區如此歧視。”立木教授道:“但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調查流浪漢現象,而歧視問題只會牽扯到一點點,所以我們就此打住。”

“教授,我看了您的論文題目,您提到的嫌疑人x的獻身,是最近熱銷的那本書嗎?號稱是重新定義了愛情小說。”沒開口的小馬突然詢問。

“嗯,小馬記者看了嗎?”立木教授點頭同意。

小馬道:“最近比較忙,沒什麼時間看書,不過教授為什麼要提到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裡,雖然對流浪漢這個群體只是寥寥幾筆,但能夠稱得上深入淺出,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立馬教授道:“而且因為作家軒冕是我學生,跟我聊起時,有說過關於書中對流浪漢的描寫,是因為他時常會來愛這邊,所以看見了有感而發。”

“那個教授,在下沒記錯的話,這本書的作家是個華夏人。”小馬突然問。

“沒錯。”立木教授點頭。

小馬這樣問沒其他意思,只是他一個rb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阪人,三十多年了都沒有到過愛,然後一個外國人,來愛這個地方,還有感觸的寫進了書裡,是怎麼聽,怎麼不科學。

當然記者也沒有當面反駁,畢竟立木教授也說了是他學生。

ps:關於大阪第四軍團的事,是假的,上述事全部來自於《近代史研究》中rb歷史學家關幸輔的《rb一弱かった》這個文章,但我在rb查過,我連這本書都沒找到,甚至rb史學家關幸輔都是此查無人,所以只有兩種可能,第一這是國內自己造的段子,第二是rb在黑大阪,因為黑大阪是整個rb的一種政治策略啊。最後第四軍團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的確是奇葩,所以我寫出來是讓大家樂樂,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