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鎮山棍共有“陰把棍”兩路,“陽把棍”兩路,每路均有十八式,合計七十二棍。其特點是搏技強悍,奇險靈變,近身靠打,兇狠猛重。

與少林瘋魔棍不同,少林鎮山棍沒有“棍掃一大片”的招數,而是吸收槍術的精華,以七分槍法三分棍法,專門向人體的要害部位戳、扎、點、挑、撩、崩,招式繁複,兇險致命。

楊邦仁踏前一步,先使一招“羅漢撞鐘”,將手裡的齊眉短棍瞬間扎向耶律康雄的面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耶律康雄後撤兩步,待楊邦仁一棍扎空,突然身體前傾,配合腳下靈活的步伐,手中的木槍順勢刺出,扎向楊邦仁的小腹。

楊邦仁見狀不慌不忙,再使一招“鎮妖伏虎”,迅速用齊眉短棍的右端,向下格擋耶律康雄的木槍槍尖,同時身體微側,右腳向前踏出一步,甩動齊眉短棍的左端去戳擊耶律康雄的咽喉。

耶律康雄手中的木槍已經刺出,想要抽回木槍格擋楊邦仁手裡的齊眉短棍,已經來不及,無奈之下只能再次後退兩步,躲開楊邦仁的凌厲一擊。

見到這一幕,周熙騫頗感欣慰的點了點頭。自楊邦仁拜在他的門下學習槍棒,多半年來,進步確實不小。

儘管耶律康雄看在周熙騫的面子上沒有使出全力,可楊邦仁能夠在前兩個回合內,用手裡的齊眉短棍逼迫耶律康雄兩次後退,實屬不易。

耶律康雄的羅家槍周熙騫可是見識過的,的確是神鬼莫測。再加上耶律康雄的實戰經驗豐富,遠不是楊邦仁這個小屁孩而能夠比擬的。

楊邦仁能夠在前兩個回合略佔上風,委實出乎周熙騫的預料。

楊邦仁連續兩次逼迫,激起了耶律康雄的好勝之心。他單手持槍,槍尖向自己的右前方斜刺裡挑出,故意把自己胸前的空門露給楊邦仁。

楊邦仁年紀雖輕,也是上過戰場,見識過大陣仗的人,豈能不知這是耶律康雄故意擺出的陷阱,想誘使自己上當。

哼,想騙本衙內攻擊你的前胸,沒門。

楊邦仁腹誹一句,右膝蓋猛地跪在地板上,身體重心瞬間下移,使一招“夜叉探海”,手裡的齊眉短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快速掃向耶律康雄的左側腳踝骨。

耶律康雄見狀急忙回槍格擋。

不等槍桿和齊眉短棍碰撞在一起,楊邦仁左手回撤,右手肘下沉,再使一招“拂塵橫掃”,手裡的齊眉短棍又掃向耶律康雄的右胯。

待耶律康雄後撤一步準備躲閃之時,單腿跪地的楊邦仁猛地站起身,手中的齊眉短棍驟然間變掃為挑,一氣呵成使出第三招“直挑天洞”,齊眉短棍的棍端攜帶者凌厲的風聲,扎向耶律康雄的咽喉。

“好棍法。”

耶律康雄一邊後撤躲閃,一邊開口誇讚:“少將軍棍法超群,不愧是大將軍麾下第一猛將。”

聽到這句話,楊邦仁暗自嘀咕:第一猛將就是第一猛將,幹嘛非要在前面加個修飾語。

況且,本衙內是帥才,不是將才,第一猛將云云,本衙內不稀罕。

說是不稀罕,好勝心極強的楊邦仁巴不得能夠在一萬六千將士面前,把耶律康雄、高允泰和袁迅斐三人全部撂趴下。

只可惜想法雖好,楊邦仁卻沒有放翻耶律康雄等三人的本事。

楊邦仁全力以赴,搶佔先機,也僅僅是把耶律康雄逼退了幾步而已。

況且,兩人相互交戰了五個回合,耶律康雄一直在防守,還沒有主動出擊。楊邦仁能不能夠抵擋得住耶律康雄神出鬼沒的羅家槍,尚在未知之數。

便在這時,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狀態的耶律康雄猛地向前一撲,手中木槍瞬間刺向楊邦仁的咽喉。

楊邦仁舞動齊眉短棍去格擋耶律康雄手裡的木槍,在齊眉短棍即將磕碰到木槍的槍尖時,耶律康雄手腕一抖,手裡的木槍順勢向下滑落,扎向楊邦仁的小腹。

楊邦仁急忙後撤兩步,躲開耶律康雄的凌厲一擊,舞動齊眉短棍正要往耶律康雄的腦袋上招呼。

魆地,一道人影從楊邦仁的頭頂快速飛過,擂臺下驟然間響起一聲驚呼。

聽到驚呼聲,楊邦仁不作他想,猛地向前一撲,身體在半空中順勢一扭,手中的齊眉短棍掃向站在他身後的耶律康雄的後腰。

耶律康雄腳踏八卦步,瞬間躲閃到楊邦仁的身體左側,手中木槍再次遞出,扎向楊邦仁的左側脖頸。

楊邦仁身在半空,無法借力,更無法躲閃,急切間,他把手裡的齊眉短棍當做投槍,用力投向耶律康雄的咽喉。

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搏命打法,耶律康雄自然不肯接受。他擰腰跨步,橫向裡向右瞬間飄逸兩步,躲過楊邦仁投來的齊眉短棍。

楊邦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良機,身體如蚯蚓般在半空中扭了扭,雙腳穩穩的落在擂臺地板上。

按理說,楊邦仁手中已經沒有了齊眉短棍,耶律康雄完全可以藉此機會對楊邦仁痛下“殺手”,逼迫楊邦仁主動認輸。

可精於世故的耶律康雄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扔掉手裡的木槍,哈哈一笑:“大將軍,少將軍棍法超群,這第一場比試握手言和可好?”

周熙騫聽後點了點頭笑道:“好吧,就按耶律將軍所言,第一場比試和局。”

嘴裡說著話,周熙騫扭頭瞥了一眼楊邦仁:“大郎,你去休息半柱香的時間,等時間一到,和高將軍比試第二場。”

從楊邦仁內心來講,他既然無法戰勝耶律康雄,那他和高允泰、袁迅斐的比試也就失去了意義。

比武競技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贏。可高允泰、袁迅斐二人的武功和耶律康雄在伯仲之間,楊邦仁無法戰勝耶律康雄,又怎麼可能勝得了高允泰和袁迅斐。

可周熙騫的話,楊邦仁又不能不聽。他若敢不聽,等待他的就是四十軍棍。

正是因為心裡有抵觸情緒,楊邦仁自然不肯在接下來的兩場比試中全力以赴。因此導致第二場比試和第三場比試,遠沒有第一場比試看上去驚心動魄。

當然,最終的比試結果楊邦仁還是能夠接受的。儘管未能贏下比試,可他也沒有輸。

他之所以沒有輸,並不是他真的有實力和耶律康、高允泰和袁迅斐平起平坐,而是因為他是周熙騫的大弟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