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陽算是達成目的,再次完全掌控了潁川軍。

現在歷朝陽就不打算再次擴大戰果,暫停休整,徹底掌控現在所佔領的地盤,當然文官還得朝堂派人來,就如潁川郡那樣。

不過這點歷朝陽並不在意,文官畢竟是文官,生死都掌握在他手中,他會讓這些人知道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這就是秦國文官的最大悲哀之處,不像夏國那樣文武分治,而文官似乎要比武將更有權利。

文官管的事要比武官多,地位看上去更高一些,其實這只是文官的一種自我感覺,畢竟在忢月大陸上,文官從來都是不被重視的,雖然說是官,可武官一瞪眼,文官屁都不敢放,生死都掌握在武官手中。

而夏國卻是唯一一個注重文官治理國事的,所以天下不得意的文士爭相奔向夏國。

當然促成這種現象的不止張顯和珞瑜,也與李文輝的名氣有一定關係。

所以說李文輝想要功成隱退而張顯不允。

現在即便李文輝坐在那個位置上什麼也不做,全國的文臣為爭得一口氣,也絕不懈怠。

有那麼一個標新立異,寬宏大度的國主,又有那麼一位給不得地地位文士一個平臺施展抱負的上官,絕不能失去這個展示才華的機會,絕不能……

所以這些文士都很用心,才使得夏國文治得以快速展開,效果非常好。

不蒸饅頭爭口氣嗎。

這幾年,夏國文臣武將新生力量儲備充沛,而且相互之間互不干擾,相生相伴,武將打下疆土,不必操心後面的是治事,自有文臣跟進,少了羈畔。

而軍中也補充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因為有王彥、劉珂等文士軍師的表率,武將也不排斥他們。

而且很願意聽從他們的建議。

張顯尋找機會發動爭霸之戰,還真就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秦國搶先一步開始了軍事行動,只是略微早了些,也就是說張顯沒預料到秦國會這麼迫不及待,想要多做些準備,因此還沒完全準備好,秦國就行動了。

不過這老天還真就幫忙,陰雨綿綿一個多月還不見晴天,這就把秦軍腳步拖住了,給張顯時間來排程兵馬。

不過這次張顯除了幾處要點先行控制起來外,並不打算先出頭,因為他爭霸之路途上有那麼幾處障礙需要秦軍來為他清除。

當然這種想法他連參謀總部都沒有透露過,即便王彥提過相似的建議都被他否了,只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名譽!!

這東西在強權眼中不屑一顧,可張顯卻深知道,這倆字多重要。

所謂正義之戰,就是要先從被動中爭得道義支援後才開始反擊,然後一發不可收,直搗黃龍。

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這才是致勝法寶。

順儀城前線指揮部,參謀總部大院內,參謀人員傳令兵等進進出出顯得特別繁忙。

劉墉的出現,讓這些匆忙的腳步略微緩了一下,所有人都帶著崇敬欣喜的心情至誠的向他駐足注目行禮。

“都忙吧!”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