忢月曆三八七年。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鴻元七年,四年時間轉瞬而過。

這四年來發生了很多事,最值得關注的是巴蜀國國王遇刺身亡,巴蜀國發生內亂,蘇裡國大長老突破桎梏成為半步傳奇,蒼月國老國主仙逝,新王繼位,羅剎宗原宗主羅睺成為蒼月國護國公,秦國百萬大軍南下等等。

而夏國這四年來除了姣芷半島輪戰算是有戰事外,一直是悶頭發財,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大事,唯有國主張顯多了一位王妃,有了四個兒女。

張喬這位夏國財政部長最近是容光煥發,身體發福了。

四年來,夏國不但還清了債務而且還有盈餘,張喬不再是每天鄒著眉頭冷著臉,不過守財奴的帽子卻沒摘掉,還是那麼摳門。

張顯過得很瀟灑,除了陪伴兒女和眾王妃外,就是修煉,時不時的失蹤一階段。

李文輝提出辭職卻被拒絕,張顯告訴他,除非他找到一位令他滿意的接班人,否則免談,這讓李文輝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念頭總不得實現。

這麼大個諸侯國丞相,在這麼短時間內想要找到一個勝於他的接班人何其難。

這也怪他,誰讓你做的那麼優秀,用最短的時間,把一個滿身瘡痍的夏國治理的這般繁盛,直追底蘊深厚的秦帝國,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勢,誰能接盤。

夏國的政務並沒有完全按著張顯預想而行,李文輝根據實際情況而行,取得了令人睹目的成績,也讓張顯這個國主佩服有佳。

李文輝把原本的郡治改為州治,看似改了一個字,但實際卻改動很大,這個州,可要比原郡大多了,夏國將現有數百郡經過統一規劃變成五十個州,其實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省一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沒個州按地域不同設三十到五十不等的縣,十個縣為一府。

如此劃分後,管理上就縝密多了。

好有就是修路,當初因為修路,李文輝同張喬那可是拍桌子瞪眼,甚至都罵了娘,最後在張顯出面支援李文輝才得以得到財政支援,很不容易,可現在看出來效果了,張喬也對李文輝敬佩其高瞻遠矚了,基本上李文輝有批條,他就透過的流程了,不再那麼摳門了。

其實張喬並不是那麼真的摳門,只要你的錢花到正途上,他是毫不吝嗇的撥給你。

就說一點,那就是對耕農的補貼,那可是倒貼錢的買賣,有出沒回,可他卻毫不猶豫的將錢撥給政務院。

兵部的陳公威和劉墉以及參謀總部的王彥,這四年來卻是忙碌的有些憔悴,人都瘦了一圈,可精神不錯。

夏國軍隊改革也是一波三折,集思眾意最後由張顯當初定位的十二衛,或者原本的十個兵團外加南北軍以及地方郡兵,統一調整為:十個陸戰兵團,一百萬人。

一個快速機動兵團十萬人馬,也就是廖維凱那個純騎兵兵團,一個水師兵團,就是張宇的水軍十萬人,一個特戰兵團:黑旗軍,人數保密狀態。

內務護軍也就是南軍十萬人,由元初總督,主要是護衛宮廷以及重要官員及其眷屬等。

京幾護軍十萬人,宋總督,護衛京幾。

地方郡兵都編為正規軍,但不隸屬十大陸戰兵團,歸宿州長節制,脫離兵部屬於地方部隊,每個州一萬人馬,三萬屯兵,也就是類似民兵,主要職責是救災剿匪維護地方治安等,五十個州統計下來也是五十萬正規地方軍,一百五十萬屯兵,五十萬正規軍那是州府縣財政供養,屯兵只是農閒時由地方軍訓練,平時都在家務農,不用額外發響。

但有戰事時列外。

其他部門沒什麼太大變動。

夏國體制基本成型。

就在夏國穩步發展時,外部卻出現動盪不安的趨勢,因為秦國百萬大軍南下,給原夏國那些抗秦時的聯盟國帶來了威脅。

現在的局勢亦非當年,蘇裡國比較起來有盛世姿態,但巴蜀國卻出現內亂,武威國雖然較以前有所發展,但因為領土糾紛同縱掖國發生了數次戰爭,巴陵國基本上名存實亡,蘇汕國完全歸屬了蘇裡國。

黎國還是老樣子,如果不是黎輝又回去坐鎮,怕是要被蘇裡國吞併了。

而原東黎國在廖維凱坐鎮下,已經向極北開拓了數千裡,可也因此出現了危機。

張顯在得到訊息後,去了一趟玉山後,已經北上。

雖然秦軍百萬壓境,但張顯並沒有什麼擔憂,因為秦國也知道在這初春季節,不是發動戰事的最佳時節,再有就是他們對夏國還是有些打怵,也沒有什麼挑起戰事的藉口。

也就是時機未到成熟的時候。

而張顯北上,那是因為他最不願見到的幾人出現了,已經給廖維凱帶來了致命危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