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傍晚,井陘關。

一隊人馬,均著著便服,看不出尊卑主僕,緊催著戰馬向井陘關北門疾馳而來。馬蹄聲夾雜著催馬的‘駕、駕’聲,讓給這本來緊張的氣氛新增了一些生機,當然這隊人馬早已被白蓮教哨兵發現,並報到關內。

很快馬隊在距離井陘關北門百步處被守城的將士呵斥住,問著不驚不響的問題:“來者何人,為何而來?”

馬隊只有無人,走在最前面應該就是為首者,他們被帶有呵斥的問話驚到,因為透過遠遠的看到城樓上的幾處火光推測,此處距離城門應還有一段距離,這洪亮清晰的聲音要是從城樓上發出的,那要多大力氣。五人只好勒住戰馬,為首者大聲答道:

“這位將軍,我乃純碩簡親王濟度,代表大清皇帝特使,前來議和。”

“如何證明?”

“額,我隨身帶了一枚閒章,可交於雅布,此人可辨識。”濟度應道。

雅布雖與昭仁皆為夫妻,但昭仁礙於宗主之位,並未向所有將士公佈,僅限駐進白蓮寺幾位知道,且不需他們宣揚,故白蓮教眾將士幾乎無人知道如今的天順王已經結婚,更不可能知道雅布。

“雅布是何人?”城樓上問道。

“這位將軍,雅布應是服侍天順王左右之人。”濟度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找了一個比較貼切的說法。

濟度說完,城樓上無了回應。正當五位納悶時,城門開啟,一將士騎馬從關中出來,奔濟度他們而來。待靠近,井陘關出來的將士說道:“這個,什麼……親王,把您的章印給我,我去核實。”

“奧,將軍請。”濟度從腰間荷包中取出閒章交給將士。

“幾位在此等候,等核實完再來請諸位。”

“勞煩將軍。”濟度抱拳行禮道。

將士並未回應,驅馬回了關內。

井陘關內白蓮教最重要中樞已經遷移至此,此時昭仁正在關內大殿內面向明光菩薩誦經,雅布以貼身護衛之名捉劍立在殿外。

汪驍得了守城將士的訊息及章印,來到殿前見雅布正在殿外說道:

“雅布,關外一自稱親王之人說您能辨識此方印章。”說罷,汪驍遞過章印。

“汪將軍。”雅布一邊行禮應著一邊接過印章,奈何屋外光線昏暗,只好邁入殿內藉著燭光仔細辨認著,此閒章用大篆字型刻了‘濟度之印’四個字。雅布見章如同見了父親,心中不禁顫抖,眼角也溼潤起來。

“此人可是濟度?”雅布問道。

“守城的將士只說了一個親王,並未說名字。”汪驍回到。

“此人是親王濟度,他來此何事?”雅布再問。

“來此與天順王議和。”汪驍說著,接過印章向正在誦經的天順王昭仁走去,到了近處,行禮小聲說道,生怕嚇著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末將汪驍,有要事稟告。”

昭仁並未立刻停止而是唸完一章節,後放好經書,再三行禮後才起身,向汪驍說道:“何事?”

“關外一親王濟度,說是代表皇上來議和。雅布已查驗章印,應是清廷親王。”

“有請,就來這殿內。先去請軍師前來。”

汪驍領了命令,先去請了軍師,再出城引濟度進了井陘關。

“夫君,我見你神色不定,這親王濟度可是宗親?”昭仁向雅布問道。

“正是哲哲。”雅布小聲說道。

“哲哲?”昭仁不明白。

“哲哲是我們旗人對父親的稱呼。”

“既是如此,夫君要不要避一避?”

“既然皇上派哲哲來,定是有意為之,應是避不開的。”

“為難夫君。”昭仁關切的說道。

二位正說著,常蟬子趕了過來,向天順王雅布寒暄一陣,建議到殿外等候。

濟度等人,有汪驍親自出城迎接進來,引至大殿,昭仁等正在殿外等候迎接。

濟度見這三人中雅布正持劍護在一女子左右,頓時溼了眼角,此行議和拖延時間才是目的,還是掩飾了情緒向昭仁拱手行禮道:“大清純碩簡親王努爾哈赤·濟度。”

此言一出,並無恭敬之意,倒是充滿了霸道,濟度言外之意很明確,我是正統親王,爾等自封為王,可否有臉說出來。這初次謀面的公公似乎不想給昭仁任何情面。

“恭迎。”昭仁並未用天順王字眼介紹自己,僅是說了兩個字,一是謙讓,二來,怎麼說也是人家媳婦,沒必要搞的生硬。

“親王,我天順王素來謙和,還請好自為之。”常蟬子當然知道其中緣由,但作昭仁的臣子,為主子撐腰為主子長臉是分內之事,他故意把氣氛搞得緊張一些。

“在下,是來議和的,求的和氣而不是爭執。這位想必就是令我大清將士一敗塗地的軍師常蟬子吧?”濟度不卑不亢的回應到。

“正是在下。”常蟬子回答道。

“那這位將軍是?”濟度似乎是故意為之,向昭仁問道。

“親王,不必忌諱,即是來議和,家事公事均可談。屋外清冷,請到殿內。”昭仁說道。

濟度令其他四人在殿外等待,獨自與昭仁及常蟬子進了大殿,雅布未進殿,依舊捉著劍立在門外做一個盡職的守衛。

來到殿內,谷阿麗上了茶水,濟度開門見山說道:“吾皇,不想生靈塗炭,願與聖教修好,保留天順王爵位,山西東南九縣可作為天順王封地,世代襲爵享用封地貢稅。條件是聖教將士編入綠營,天順王交出所有兵權,不再宣揚白蓮教。”

“我聖教亦不願百姓生靈塗炭,萬里焦土。但我教之志絕不苟且於此。”昭仁聽聞回絕道。

“我聖教兵多將廣,屢戰屢勝,不日便可攻克京師,姑且不說你我聖教之志,親王此來出的條件未免太過寒磣了吧。”常蟬子補充道。

“軍師所言乃過去也,我大清已集結百萬兵馬把這方圓圍得水洩不通,且我大清皇帝順治已在定州,此時兵盛將勇,恐怕真打起來,不到年關,聖教可就沒有再談的餘地了。”濟度不緊不慢的說道。

“軍家從不以兵多將廣而言勝,井陘關一役,爾等不也是數倍與我,終是丟盔棄甲,那鰲拜大將軍今可安好?”常蟬子譏諷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