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合一院後,小暖家的正房由三間變成了六間,寬敞多了。

秦氏喜滋滋地按著小吳氏那邊的法子,明確了各屋的用途,會客屋,吃飯屋,臥房,書房,雜物房,傭人房等,安排得井井有條。

書房是她們母女三個練字讀書的地方,擺著三面書架和三張書桌。小暖喜滋滋地把家裡為數不多的書本擺出來,筆墨紙硯也按照小草的要求備齊了——光粗細長短不同的毛筆就擺了兩個筆架。

因為小草覺得她姐比她爹有學問,筆應該比爹的多。這樣非常合乎情理的要求,小暖毫無條件地批准了。

待收拾好了書房後,小草和展宏圖就聚在書房裡寫大字,展宏圖用小暖的書桌,小草用自己。

展宏圖比小草大一歲又啟蒙得早,字寫得很工整。小草覺得她這當小姑的決不能輸給自己的大侄子,一改往日的拖沓,認認真真地練字。於是,生病被關在屋裡這段時間,小草的字嗖嗖地長進著,超越她姐,超越她娘,成了家裡寫得最好看的一個。

然後,按照她認為的學問要用筆數多少來體現的邏輯,小草非常自豪地地宣佈要在自己的書桌上擺三架筆。秦氏非常認同小閨女的觀點,立刻讓翠巧去韓二胖的潤筆齋挑了回來擺上。擺好後,秦氏站在書房裡,怎麼看怎麼覺得這樣很有氣勢,於是她把大閨女書桌上的一架筆挪到了自己的書桌上。

小暖看著妹妹桌上的三架十八支毛筆,再看看孃親書桌上的兩架十二支毛筆,目光落在自己桌上僅有的一架禿毛筆上,亞歷山大。

她寫字不如妹妹,繡花不如孃親,她也就只有在錢途上有所進益了,撐起自己這一家之主的面子了。小暖轉身望著牆上三爺的墨寶,握緊小拳頭,"翠巧,去看你弟弟在不在,把他請過來一趟。"

小暖在孃親劃定的會客屋裡接見了餘小歡。餘小歡雖然跟小暖同歲,卻卻比她高了多半個頭,小暖表示非常嫉妒。

小草病危時,秦氏讓餘小歡跟張冰到登州去找小暖回來,兩人撲了個空,但回來時餘小歡風塵僕僕卻沉重冷靜的神情讓小暖印象深刻,再加上這段日子的觀察,她覺得此人堪用。

"昨日我在城中見有鋪子招夥計,一月五吊錢還管中午一頓飯,初期是管庫房送貨,如果做得好了還可以到櫃檯上招呼客人,你要不要去試試?"

見弟弟發愣,翠巧急得不行,一個月五吊錢可是相當好的差事了。

小暖見餘小歡猶豫,便笑道,"不想去也沒事,你想做什麼?跟我說說。"鄭氏陪著孃親聊天解悶,翠巧幫著孃親打理家裡的瑣事,都是有功的,這份功,小暖要反饋到她們最在乎的弟弟身上。只要餘小歡混得好,這娘倆就會對她死心塌地的。

餘小歡被姐姐瞪得膽小,但還是本著自己的心意,吭哧道,"我想打獵,種地,成嗎?"

這個沒出息的!翠巧被氣得三魂出竅七魄昇天。

小暖還是笑眯眯的,"只要是你想做的就成,你好好跟著村裡的莊稼把式們學,等明年我買了田忙不過來的時候,再找你搭把手。"

"是。"餘小歡開心地應了,翠巧見姑娘沒有鬧了弟弟,心也放了下來。

"下雪前還進山打獵嗎?"小暖又問道。

"打。"

"再去的時候帶上大黃吧,它也該跑跑了。"

餘小歡...

"怎麼?"小暖眼睛一轉,"大黃欺負你了?"

翠巧捂著嘴笑,"他沒大黃反應快,每次遇到獵物都被大黃搶了先。"

餘小歡無力掙扎著,"要是爬陡坡,大黃就沒我快。"

跟她家大黃比爬山崖?小暖半天才點頭,"挺好。下次你打樹上的獵物,大黃不會爬樹,比不過你。"

餘小歡走後,小暖又讓張冰去請秦二舅。

秦二舅就在隔壁,一會兒就來了。小暖請他坐下,還是剛才跟餘小歡提的城裡的差事,不過是比剛才多了一吊錢,秦二舅馬上點頭,"我去,在哪兒?"

小暖笑道,"那我明日送二舅過去。"

秦二舅高高興興地走了後,小暖到裡屋,見孃親、鄭氏和小吳氏正在有說有笑地做針線,便跟娘商量道,"我想進城去看看。"

小草生病後這半個多月,小暖連村都沒出過,現在小草好多了,店裡的生意也不能總扔著不管。

秦氏立刻點頭,"去吧,晚上早點回來。"

待小暖走了,小吳氏才問道,"小暖妹妹進城做什麼?"

"綾羅坊從登州請來了幾個針線好的繡娘,小暖求了掌櫃的,跟著人家學做針線。"秦氏樂呵呵地憧憬著明年就能穿上女兒孝敬的鞋了。

小暖先去錦繡清水兩家布莊檢視,張三有在登州還沒回來,布莊都由信叔管著,也算也是井井有條。小暖查了賬本後點頭,"您一個人兩頭跑時間長了也不是個事兒,我想讓我二舅過來跟您學著管鋪子,您覺得如何?"

信叔連忙點頭,這兩家店本來就是少爺和姑娘各佔一半的股,姑娘派人過來管事理所應當。而且姑娘這麼有本事,她二舅能是一般人嗎?

信叔對將要到來的秦二舅充滿了期待。

小暖轉身換了衣裳去綾羅霓裳,聽展櫃和展福挨個彙報了店鋪的情況後,又問織布行的進展。

展櫃回話,"按著您的吩咐,運回來的織布機先擺在綾羅坊後的小院內,工人們已經開始用棉花紡線,不過沒什麼太大的進展。"

要織布,首先得把絲、麻或小暖要是用的棉花用紡車紡成線。大周的紡車有三種:最簡單的家用手搖的,升級版的腳踏的和一種稍微大型點的叫"打線車"的紡車。她買的薛家織布行用的就是打線車,小暖覺得這種紡車離她預想的紡線速率還差很多。

如果要更快更好地織出符合她要求的棉布,半自動化的紡車必須儘快研究出來。小暖記得有個叫黃道婆的宋朝人在這方面頗有建樹,可惜她高中時學的歷史知識都還給了老師,對黃道婆發明的東西什麼樣一點印象也沒有。

不瞭解沒關係,她有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黃道婆能研究出來的東西,她手下這些從薛家搬過來的大周頂尖的紡織工,也一定能研究出來!

小暖讓他們去忙碌後,叫進黃子厚,"吳家那邊怎麼個情況。"

黃子厚早在半個月前就接了小東家的吩咐,開始在展櫃和展福的幫助下,細緻詳盡地調查吳家,此時已對吳家的人口、店鋪和田產瞭若指掌。

他趕忙呈上自己花了三天時間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報告"請小東家過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小暖接過厚厚的報告挑挑眉。

這麼幾天的功夫,黃子厚就學會寫字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