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驅楊鶴汀,民國南陽第一任知府,一家雙院士,滿門科教才。

這是我在今日頭條上,為我文中的重要角色楊鶴汀先生撰寫文章的標題。在這裡,將楊鶴汀先生的履歷轉載,以供讀者朋友對楊鶴汀先生有一個更深的瞭解。

楊鶴汀,表字維魯(或維祿,現有文獻中出現了兩個同音字,望有確切答案者指點),清光緒三年即1877年,出生在南陽城東南七里許白河岸邊的趙營村。

楊家世代經商,可惜至楊鶴汀父輩這一代逐漸沒落,雖有微名,卻無多餘家財,族中排行十四,年少時眾人皆喚作城南楊家十四少。

相比族中兄弟大多吃喝嫖賭抽,楊鶴汀算是早慧者,自幼向學,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學堂。

這個北京法政學堂,前身叫做京師法政學堂,是清末最著名的兩位法學家伍廷芳先生與沈家本先生共同奏請創立的,這兩位有多牛呢?伍廷芳先生,青年時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法學博士;沈家本先生是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先驅,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訴訟律草案》、《民事訴訟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號稱中國法律現代化之父。

1906年,楊鶴汀在這裡畢業。

這一年八月,清政府正式宣佈“仿行憲政”,設立資政院,諮議局,制定憲法大綱,準備效仿日本,走君主立憲制。

楊鶴汀的同期同學,大多由此走上了政途,成為了中國近代歷史變革大潮中的弄潮兒。

而楊家十四少,卻在這京畿重地,尋覓到了另外一條救國之路:同盟會。

加入同盟會的楊鶴汀自然無法與他的同學一樣,走向仕途,他選擇了回鄉興學。

返回河南的伊始,楊鶴汀在開封府中州公學教習,在這裡,他認識了與他志同道合的戰友,南陽新野人:羅飛聲,兩人於1908年返回南陽老家,興辦了主教新學的南陽公學,以教學為掩護,從事反清事宜。

南陽公學於民國元年即1912年與南陽最老字號的公學:宛南中學堂合併,改名“宛南第一中學堂”,歷經滄桑幾易其名,現為南陽市實驗中學,在現今建設路與新華路之間一條南北向的小街進賢街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翌年1月,南陽新野人馬雲卿在武漢聯絡近百名河南籍義軍組建了“河南旅鄂奮勇軍”,揮戈北上,連克新野、鄧縣,直逼南陽縣城。

楊鶴汀為早點光復南陽,亦為保護城中百姓和千年古城的風貌,廣泛聯絡社會賢達,多次面見南陽鎮總兵謝寶勝及南陽知縣文策,申明利害,施以壓力,迫其停止抵抗,棄城而逃。

南陽光復後,楊鶴汀因首功以及社會擁戴,成為公選的民國南陽第一任知府。

然而不久,南北議和,袁世凱竊國,河南旅鄂奮勇軍被改編,統領馬雲卿因政見不合被誘害,楊鶴汀出於義憤和反袁,力辭知府,棄官而去。

辭官之後,楊鶴汀走了一條教書育人與實業救國並行的道路。先後在開封創辦河南農業專科學校和織布工廠。1926年,應甲骨學大家董作賓之請,他又創辦了南陽女中。1931年,又與南陽籍留法歸來的農學家馮紫崗一起創辦南陽李華莊農林場。

1937年抗戰爆發,楊鶴汀滿懷愛國激情,回校動員女中學生投筆從戎。1945年8月,抗戰勝利,他欣然出山,就任國民黨南陽縣參議長,在中共影響下,做了不少好事。但因不與貪官汙吏合流而屢遭排擠,最終於1947年初,辭去南陽縣參議長之職,離開家鄉,赴南京長子楊廷寶處。

楊鶴汀晚年致力於岐黃事業,為弘揚祖醫學,他把醫聖張仲景的兩部鉅著用白話歌訣譯成《傷寒論淺歌》和《金匱淺歌》,並作兩序,便於後人學以致用。2013年,其三子楊廷寊和長孫楊士莪將兩部歌訣手稿捐贈給南陽醫聖祠珍藏,“兩序”也勒石立於醫聖祠內。

1961年,楊鶴汀因病逝去,享年84歲,骨灰安葬在南京中華門外中國公墓,墓碑上刻著這樣幾個字:“南陽楊鶴汀之墓”。

1994年,屍骨遷回南陽臥龍墓園,長眠故里。

後記:相較於楊鶴汀先生本人,其長子楊廷寶的名字,更為響亮。

長子楊廷寶,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歷任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建築系教授,院系調整後轉入南京工學院建築系,任南京工學院副院長、南京建築研究所所長等職。1957年和1965年,兩次被選為國際建築師協會副主席。同時他還是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次子楊廷賓,奔赴延安的著名版畫家,他的早期木刻作品大都刊登於延安《解放日報》、《前線畫報》,主席的《論聯合政府》和朱總司令的《論解放區戰場》兩幅木刻肖像作品,就出自他的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廷寶之子楊士莪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機械與運載工程專家,中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之一,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第一批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

楊家一門英傑,實在堪稱南陽人的驕傲,吾輩之楷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