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伴讀, 你有話還是快說吧,再兜圈子,你一個朝廷命官真凍死在我們這兒, 我還得挖坑埋你,怪麻煩的。”

秋果把腳步縮了回去, 雖然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但不妨礙他作為一個合格的大總管出聲幫腔。

“別別, 我我說。”

倒吊著的故人赫然是朱成鈞曾經的另一個伴讀許異,他全身的血都快逆流了,撐不住,忙忙地道:“我沒兜圈子, 九爺,寧王要舉事了,臨川郡王真的給你開了條件——”

秋果奇道:“咦, 怎麼又變成臨川郡王了?這個人我們倒是認識。”

“寧王年紀大了, 只在幕後謀劃, 舉事名頭用的是他,但實際都是寧王世子和臨川郡王經手。”

秋果張圓了嘴:“你也認識臨川郡王,怎麼認識的?哇, 我聽你說得有鼻子有眼, 難道他們真的要造反了?隔那麼遠, 怎麼造啊?還給我們爺開了條件,什麼條件?”

他一串問題丟出來,許異被吊了這麼一陣子, 腦袋已經像大了兩圈,而嚴冬酷寒下,裡面的思路又好似都被凍住,那些精明算計也轉不動了,他只把秋果最後一個問題記住了,暈頭轉向地招道:“那些回頭再說,先說要緊的——臨川郡王說了,三五天後京城無論發生什麼事,只要九爺閉門不動,就為九爺記一功,事成之後,臨川郡王擔保將展見星搜尋出來,酬送與九爺。”

秋果再次驚歎:“哇!他還怪懂我們爺的嘛。”

朱成鈞面無表情地橫過去一眼。

秋果改口:“哼,誰稀罕他,這種事我們爺想幹不會自己幹嗎?”

“還,還有,”許異抖抖索索地道,“倘若九爺肯有所襄助,站出來指責太子殿下血脈有疑,就再為九爺記一大功,待寧王登基後,便進封九爺為代王,九爺要是想復府衛,那也是可以商量的。”

第二個條件不可謂不優厚了,朱成鈞前年底返回大同,一年多了,皇帝不知是忙得沒想起他來,還是打定了主意就是臨時用他一下,朱成鈞頭上掛的還是從前的郡王爵,朱議靈開口就擔保替他升一級,更重要的是,連曾經被削去的府衛也願意替他爭取——現今的代王府,哪怕朱成鈞進封上去,也不過是一隻拔了牙的老虎,只有重建被打散編入各衛所的護衛指揮使司,才能真正重現作為攘夷塞王的光彩。

“太子血脈有疑?那是什麼意思?”秋果聽得有點糊塗,“太子還能不是皇上生的?就算這樣,那皇上還在呢,也輪不到寧王幹什麼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除非能證明皇帝本人血脈有疑,那寧王才算為自己的起兵找著了個遮羞的理由。

朱成鈞對這一點心裡明白,他沒多問,只是眼皮掀起,道:“三五天之後?具體是哪一天——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上辛日,太/祖所定,天地合祀之日。

每年的這一天,皇帝會率文武百官出正陽門外,前往建在城郊的大祀殿,親祭天地。

“對對對。”

被這一點,許異好像終於從昏沉的頭腦裡找著了節奏,快速地繼續說了起來。

“九爺,跟你說話真省事,就是這一天,我告訴你……”

**

正月初八。

整個京城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

展見星結束了安閒的休假,重新往文華殿當起值來。

宮裡頭忙得很,剛立國那會兒,天地原是分開祭的,冬至日祭天,夏至日祭地,祭了十年,改成了春正月合祀,兩祭並成一祭,在典儀上就更重了,不但天子親往,所有武四品以上、文五品以上的在京勳貴官員都要隨同,迎神奏樂,行禮進俎。

展見星是六品官,正巧被卡了下來,這番忙碌本來與她沒多大干係——太子年小,祭天地要出城,皇帝一般不命他去。不料這日午時,皇帝忽然把剛用過膳的朱英榕召了去,須臾後口諭傳出,翌日的祭禮將改由太子代行。

這訊息來得太突然,屬官們措手不及,一時盡皆忙亂起來。

那些禮樂犧牲不需費神,朱英榕是代天子祭,於儀制上相去不遠,要緊的是他本人,雖說朱英榕平日裡習過祭禮,但這是第一遭親去,出不得一絲差錯,一群屬官像老母雞般圍著他,恨不得把這有限的時間掰成八瓣用,好多給他灌輸幾遍。

屬官們心裡各自也有些說不出口的不寧: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天地這樣一年裡頭有數的要務,皇帝若想叫太子去,早該吩咐下來了,不會出現這樣心血來潮般的狀況,拖到此時臨陣換人,只有一個可能,皇帝的身體又出現了惡化,以至於無法支撐得住冗長的祭禮……

“殿下,皇上可是龍體有所不適?”終於有憋不住話的屬官問出了口。

朱英榕原來繃得緊緊的小臉黯然下來,對著自己的屬官,他說了實話:“我看父皇臉色很不好,但是父皇安慰我說沒事。我想多問兩句,父皇就催著我出來,找先生們練習禮儀了。”

屬官們聞言心頭也覺沉重,皇帝必然是想努力支撐的,所以沒有提前下令取消祭禮,而已到了這時候,一切都齊備了,撐不住,也不能說不去就不去,大軍還在外面,太易引人遐思,所以只得讓小太子頂上去。

這時候不好說喪氣的話,只能紛紛安慰他道:“天氣尚寒,皇上保重龍體,在宮裡歇一歇也好,殿下代行祭禮,正是為皇上分憂。”

朱英榕聽了,覺得好受了些,便點點頭。

展見星跟著忙活了半日,一轉眼到了隔天的正日子,她倒又閒下來,因為品級不夠,她仍然不需要隨行,和另外一個屬官左贊善被安排在文華殿裡值守,預備著太子祭完天地後回宮時的一些事務。

朱英榕帶走了朝中所有中高級官員,附近的內閣、六科以及更外圍一點的六部差不多都空了,整座皇城的前殿部分顯出了少有的安靜來。

天氣陰沉著,朔風在外頭狂舞,左贊善往外走了走,很快跺著腳回來:“好冷!又要下雪了,今年的雪真不少。”

展見星正在整理文書,微笑著接了一句:“瑞雪兆豐年。”

“也是。”左贊善點頭同意,坐著找她又聊了幾句。

展見星出於自己的緣故,一向與同僚們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不過她日常以埋頭做事為要,少出頭爭風,也不道人是非,這樣的性子再怎麼也不會招人討厭,所以無論在先前的六科還是現在的詹事府,人緣都還不錯。

左贊善估得不錯,大約盞茶工夫之後,真的有雪花輕飄飄揚了下來。

這雪一落,庭院內外就更顯得靜謐了,人在窗下坐著,幾乎都聽得見雪花落下時沙沙的聲響。

警訊是忽然響徹,並且以飛一般的速度擴散到了全宮——

“有亂兵!”

“已經打進京城來了!”

“殺人了!吳學士,梁尚書,天哪,腦袋滾出好遠,都是血——那些亂兵全披了甲,都是哪裡來的!”

“皇上,皇上,亂兵造反了——!”

“快關宮門,落鑰!”

“不行,太子呢?太子是不是還在宮外?”

“滾開,先關宮門,禁宮失陷,你擔當得起嗎?!”

“親兵衛呢?親兵衛,護駕!”

“天爺啊,外面真的亂了,那些兵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快,快逃——!”

漸密起來的風雪中,宮城變成了一鍋煮開的粥。

這禍亂起得毫無預兆,展見星丟下文書,和左贊善兩個人跑出去,揪了幾個人問,結果一人一個說法,兩人不得其法,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往乾清宮跑。

不管是什麼樣的亂子,當務之急,一定得尋皇上做主。

卻進不去乾清宮。

常侍皇帝身邊的老太監出來,語調急速地道:“不瞞兩位大人,剛才外面稟報進來,說太子殿下在大祀殿遇刺,生死不知,下落不明,皇上急怒攻心,一下昏了過去,如今,是不能理事的——”

展見星恍然大悟,怪不得宮裡一下子亂成這樣!

“公公,那究竟是哪裡來的亂兵,稟報的人可說清楚了嗎?”

老太監這裡的訊息是準的,點點頭:“說是薊州衛反了。”

左贊善吃驚又糊塗:“薊州衛?薊州的薊州衛?他們好端端的反什麼?”

不是左贊善有意囉嗦,而是這個薊州,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幾乎就在京城的臥榻之側,倘若真是薊州衛反,那就可以解釋為何兵亂來得如此突然了。

展見星做過一任江西境內的知縣,腦中一轉,已明白過來:“是寧藩!大寧關鎮廢棄後,大寧都司內遷至保定,治下二十二衛分散遷治於各衛所,這個薊州衛,就是從大寧都司遷出來的!”

而大寧,正是寧王曾經的封地。

大寧都司廢棄已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將領都不知變更過幾回,任誰也難想到,這支曾經的軍衛居然始終掌握在寧王手裡,而他如此沉得住氣,潛心等待二十年,終於挑中了一個合適的時機發動。

寧王善謀——這一句誇讚,不是白白來的。

他念著《道德經》,寫著《大羅天》,蟄伏至今,終將滿腔怨毒瀉出。

**

皇帝昏迷不醒,宮裡的亂勢壓不下來,宮外面,就更亂了。

不知從哪來的訊息,亂兵居然還不只薊州衛一股,另有一批人跟著趁火打劫,在京裡打了個亂七八糟,京城防務倒是響應了起來,但因為品級夠得上的武官們也跟著太子去祭天了,現在還不知失散在哪,也不知保沒保住命,這鎮壓便顯得遲鈍而力不從心,到處都亂糟糟的,越下越密的雪花裡,有時連友敵都搞不清。

離開乾清宮以後,展見星跟左贊善也被沒頭蒼蠅般亂跑的宮人衝得失散了,她有點茫然地在雪地裡站立片刻以後,努力定下神,往午門處趕。

大祀殿在正陽門外,正陽門距午門最近,倘若朱英榕被人護送著逃回來,一定是奔著午門來。

午門沉重的城門已經關了起來。

親兵衛指揮使已經派了衛隊出去營救朱英榕了,但皇帝在宮城之中,保護皇帝是第一要務,城門不能不關。

稍好一點的訊息是,展見星在午門城樓下看見了一些官員,他們是僥倖逃回來的,個個狼狽不堪,衣帽汙損之處不必多說,展見星聽了一些他們的對答,發現他們的訊息也很混亂,逃命之中顧不得許多,只能確定確實有亂兵,而且已有官員罹難。

“太子殿下呢?可知太子殿下在何處?”她急急追問。

沒人能回答她,誰也沒想到祭天會祭出這樣大的亂子,三千裡的威脅陡然縮短成了三百裡,事發得太倉促了。

不過起碼,宮城之內有人能做主了,逃回來的官員最低沒有低於五品的,很快分了工,約束宮人,分守各處宮門,又儘量再擠出一點人手去找尋接應朱英榕。

往好處想,朱英榕本是有親軍保護的,說不定已被搭救下來,只是一時還未來得及回宮。

馬蹄聲轟隆而來。

城樓上響起令人心慌的警號聲。

敵襲!

“不對,不是薊州衛,是代王府的崇仁郡王,他進過京,我認識他——崇仁郡王居然也反了!”

展見星霍然轉頭,顧不得忌諱,直奔城樓上而去。

“不可能——”

她反駁的聲音頓住,午門下,十數丈之外,烏壓壓的一色騎兵,隨胯/下馬蹄如何不安分地揚動,將地上薄雪踩成一片汙糟,馬上兵士沉默如山。

所有兵士的最前列,擁著玄色斗篷的青年眉目英濃,正仰起頭來,隔著風雪,與她打了個照面。

“快,準備放箭——”

“慢著!”

“有什麼可慢的,展中允,崇仁郡王無詔離開大同就是大罪,何況還帶兵到了城下,你難道還要替他說話?!”

展見星腦子裡嗡嗡作響,她比任何人都沒想到會在這樣的情形下見到朱成鈞,瞬息之間,她閃過很多念頭,有少年時的相識相知,有成長後的漸遠決裂,近三年以來,她只與他見過一面,那一面,是他對皇帝病體的猜測,是他稱得上大逆不道的問話——

她其實已沒那麼熟悉他了。

她心裡空茫下來,究竟怎樣想的,她自己也未必全然分辨得出,但她聽得見自己堅決的聲音:“崇仁郡王絕不是犯上作亂之人,其中必有誤會,讓我出去,我與他談。”

“這可不行!”

“對啊,這時候怎麼能開城門?”

跟著登上來的幾個官員紛紛反對。

“那有繩索嗎?”

官員們遲疑地對視了一下。

寧藩的亂兵不知有多少,這個時候,本已空虛的京城防衛是禁不起多豎一重敵的,倘若有人願意冒險去談一談,不是不可為之事。

片刻後。

“展中允,事關你自己的性命,你可想好了。”

“是。”

展見星腰間繫著繩索,兩個士兵在上面拉著,把她從城樓上放了下去。

這不是個易行的活計,她兩次拍在硃紅的牆面上,等真的下來時,又差點絆一跤。

她努力穩住了身形,解開腰間的繩結,往朱成鈞的方向走去。

城上城下,兩邊睽睽的眾目注視著她。

展見星行至馬前時,停步,她沒行禮,朱成鈞已甚有亂臣賊子的嫌疑了,她不需要行禮。

她只是仰起頭來,沉聲發問:“郡王爺,你犯禁進京,可知罪同謀反?”

朱成鈞深深地注視著她,沒有回答。

好一會之後,他才微微低頭,把自己的斗篷掀開來,露出裡面一張閉著眼睛也看得出驚恐的小臉。

作者有話要說:  又晚了。。為了趕到這個結尾。

這是本文最初的一個梗,擴寫到現在,變了很多,這一點沒變。

(許異不是反方,本章的一些疑問之後會陸續解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