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娘......咳咳...”床上的老婦人重重的咳了出來,乾瘦的手臂上可以明顯的看到青筋的起伏。貞娘端了藥,輕輕喚了聲,“娘,來,喝藥了。”她熟練的輕拍著老婦人的背,再將藥緩緩餵給劉氏,喝過藥,劉氏的精神明顯好多。閉著眼睛勻了氣息,睜開眼打量著伺候自己喝完藥就在一旁繡花的女兒。

圓圓的娃娃臉,還有著一點稚氣,但是行事已經變得沉穩又落落大方,這一年來不僅要在自己身邊侍疾,還要帶著一歲多的弟弟,生活的擔子已經讓這孩子懂得了太多的道理。貞娘今年十二歲,一眨眼,那個還梳著小辮子的小丫頭已經長的亭亭玉立了。劉氏心裡一酸,要不是她非要生個兒子....閉上眼,她壓住心裡不斷翻湧的酸澀感,雖然一年多來是虧了女兒,可是她不能讓何家絕後,不能讓人說何家是個老絕戶。

“貞娘,耀哥兒呢?”再睜開眼,劉氏已經沒有了剛剛的脆弱。

貞娘放下手中的繡活,“弟弟現在已經能走了,劉媽媽在外面看著。”

劉氏點點頭,又閉上眼,貞娘也不多話,繼續做著手上的活計。

“貞娘,叫你爹爹來一趟吧。”長年的喝藥讓劉氏的聲音有些澀啞。貞娘沒多想,起身開門招了劉媽媽的女兒桃花進來。細細的囑咐幾句,桃花便進了屋子,在劉氏一旁伺候著。

貞孃家不大,只是一個前後兩進的小院子,五間屋子圍成一個小院落,前後兩進都是一樣的格局,最前面是兩間鋪面,何家的雜貨鋪子就在那。何家的日子不算富貴,但是也比一般的人家強。第一進住著劉媽媽一家,劉媽媽本不姓劉,閨名小翠,是劉氏剛嫁進何家時帶的丫頭,劉氏孃家也並不是什麼富裕人家,陪嫁裡本沒有丫頭,只是也巧了,何家請的小夥計劉大壯在東家成親時跑前跑後幫忙,一來二去,到和小翠看對了眼,劉氏就做了主,將小翠帶做了陪房丫頭,配給了劉大壯,兩人成親後小翠就成了劉嫂子,隨著女兒桃花,兒子劉長安,劉順安,劉平安出生後,劉嫂子就成了現在的劉媽媽。

劉大壯幼年家裡就沒人,在何家當夥計,有了營生,又娶了東家配的姑娘,生了孩子,索性就拿何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帶著一家子人住在第一進院子,也順便看著鋪子。劉氏是個心善的人,早在劉媽媽生順安的時候就給劉媽媽脫了奴籍,這樣一來,劉大壯幾個孩子都是良家子,可以唸書,以後就有機會考科舉,劉大壯夫妻感念何家的恩情,做事更加用心了。

第二進是貞娘一家的住處,正屋本是何三郎和劉氏的屋子,自劉氏生病後,就搬出去獨居,一家四個人,倒是住了四間屋子,只空了一個屋子可以勉強做了庫房。

貞娘出了院子,穿了弄堂,看見順安在擺弄著一些竹籬,就招呼著,“順安哥。”

順安抬頭看了她一眼,咧著嘴笑,有些不好意思,憋紅了臉,半天才嗯了一聲。

貞娘不好意思再說什麼,快步走到前面鋪子的後門,掀了簾子一角,就看見了在鋪子裡擺弄的何三郎,小小聲的喚了聲,“爹,爹...”

何三郎回頭,手擺了擺,示意貞娘把簾子放下,貞娘放了簾子,後退了幾步,等了一會何三郎才從簾子那邊過來,“怎麼了?”何三郎高高瘦瘦的,已經顯得蒼老的面孔昭示著他的年紀也不小了,留了一把鬍子,長年做生意讓他一眼望去就給人一種非常精明的感覺。

貞娘行了個禮,才輕輕的說,“娘讓我喚你過去。”

何三郎皺了眉,“現在?”這會是正午,看了看,鋪子裡人倒也不多,劉大柱一個人也足夠應付,他伸手彈了彈身上的灰塵,“走吧。”大步就往裡頭,貞娘跟在後面,順安看著,喊了聲,“何叔,這竹篾我一會收拾好了就直接上鋪子了。”何三郎看也不看竹篾,腳步也不停,“好,你爹在外面呢,直接交給他吧。”

“哎。”順安響亮的答了聲,看著貞娘笑了笑,就繼續低頭收拾手上的活計。

過了穿堂,就能聽見耀哥兒蹬蹬跑步的聲音,耀哥兒快一歲半了,小腿已經很有勁了,天天在院子裡鬧騰。劉媽媽這會就跟在耀哥兒身後,不停的喊著,慢點慢點。

耀哥兒看見爹和姐姐過來,高興的就往這邊衝,嘴裡還喊著,“爹...爹...姐姐...”

何三郎看著兒子就高興,他老來得子,對著唯一的兒子寶貝的不得了,這麼一笑,一下子顯得何三郎略微蒼老的面孔也年輕不少。抱了抱兒子,就把耀哥兒交給了劉媽媽,“你先帶著,我要去夫人房裡,味道不好。”

桃花從劉氏屋子裡出來,對何三郎行了禮,“何叔,嬸子讓你一個人進去。”

貞娘愣了下,很快就反應過來,“弟弟一會該午睡了,我去鋪床。”

何三郎嗯了一聲,就進了劉氏的屋子,迎面一股子藥味,何三郎低低嘆了一聲。

貞娘抱了耀哥兒進去去睡覺,劉媽媽就拉著桃花小聲問,“你嬸子咋樣了?”

劉大柱並不是何家的僕役,在何家做夥計時一直住在店裡,當初他成親的時候,何三郎就曾提出讓他一家住外面,但是劉家感念何三郎夫妻對他們的恩德,在外院住了下去,要幫著看鋪子。何三郎拗不過,也就隨了他去。劉大柱索性也就隨了劉媽媽的稱呼,由東家改成了老爺。到了孩子這輩,何三郎就堅決不讓已經脫了奴籍的劉家孩子喊老爺,只讓喊叔和嬸子。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慣這不倫不類的稱呼。

桃花和貞娘只差一歲,也是個面貌清秀的小姑娘,劉氏臥病,貞娘一個人又要照顧劉氏,又要照顧耀哥兒,分身乏術,劉媽媽就帶著桃花,幫著貞娘做家務,伺候劉氏,帶耀哥兒。

聽到娘這麼問,桃花有些躊躇,想了想,還是如實說,“嬸子不太好,剛剛...貞娘走了後,嬸子...嬸子咳血了...”

劉媽媽一聽大驚失色,她知道劉氏最近身體一日比一日差,但是沒想到居然咳了血,想起來前幾天劉氏跟她說起的事,難不成...

當天晚上,鋪子關了門。照往常一樣,何家劉家兩家人在一起吃飯。劉媽媽的大兒子長安從小跟著鎮子上有名的彭木匠學做木匠活,年前成了家,娶的就是彭家的姑娘。

彭氏幫著劉媽媽炒菜,貞娘在灶前添柴,火烤的小臉紅彤彤的,桃花在一旁拉著風箱,呼呼拉了幾下,發現貞娘心不在焉,手上捏著一根柴不知道在想什麼。桃花皺了眉,把貞娘手上的柴一把奪過來丟進了灶膛,“你在想啥呢?”

貞娘臉色不是很好,眉目間有了愁,“我在想我娘,桃花姐,下午我娘跟我爹在說什麼你知道嗎?”

桃花也皺了眉,手上沒停,一手添柴一手拉風箱,呼呼的火苗就躥的老高,“我怎麼會知道說什麼.....可能嬸子心情不好吧....要不...就是有事跟你爹商量...”

貞娘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還想說什麼,就聽見劉媽媽叫她,“貞娘,別想那麼多,”麻利的炒了菜,遞給貞娘,“來,把這個菜端上去,剩下的你就不管了,你嫂子會做。”

貞娘接了菜,彭氏在一旁也笑,“貞娘去吧,我一會蒸個雞蛋給耀哥兒,這邊再炒兩個菜就行了,今天你長安哥給耀哥兒雕了個小木馬,一會吃完飯,我給你送耀哥兒屋裡。”

長安跟彭氏成親以後還是跟著劉大柱他們住在前面的院子,順安和長安睡了一個屋,人多了就顯得有點擠,貞娘跟劉媽媽商量了,要是彭氏有了孩子,就讓桃花住到後進跟她一個屋。

彭氏之前本來是不願意嫁給長安的,彭木匠的手藝在鎮上是數一數二的,家裡條件不錯,就覺得劉大柱一家既然不是僕役,幹嘛和何家住一起。但是她爹彭木匠偏偏看中了這點,覺得劉大柱一家知恩圖報,長安又是從小看到大,本性如何他很清楚,跟女兒講明白關係,彭氏也就帶著一點歡喜,一點羞澀,一點不情願的嫁了過來。

嫁之前還曾擔心何家擺東家主子的譜,等進了劉家門,才真正感受到這兩家互相扶持,都是那知恩圖報,互敬互重的人家,何家不管是待劉家還是待她都像是對待自家的家人,她那點不情願也就慢慢消散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她進門大半年沒有身孕,自己還有些惴惴不安,可不但長安不說什麼,劉媽媽也反過來安慰她,劉氏更是待她好,她也就沒了心結,真正融入這個家庭了。

貞娘端了菜出去,十歲的平安已經牽了耀哥兒進來,耀哥兒一蹦一跳的,一進屋就被順安接過去抱在懷裡,何三郎看了她幾眼,微微嘆息了聲,貞娘立刻感覺到了,自從她發現娘揹著她丟咳過血的帕子,她就越來越敏感。

正在猶豫要不要問的時候,劉媽媽和彭氏帶著桃花已經把菜全端了上來,何三郎就吩咐吃飯。

吃過飯,收拾了碗筷,何三郎躊躇一會,環視了一下屋子裡所有的人,“大家一會都跟著我去夫人的房間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