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長鶯飛、□□宜人。然而聖上卻無心欣賞。頭痛欲裂的翻著摺子。今年的雪下的尤其薄,緊接著就是華北地區長達兩個多月的乾旱。冬小麥減產近在眼前,甚至有絕收的可能。旱極而蝗,好容易安定了幾年,又要遭罪。聖上都疑心他是不是不遭老天爺待見。打登基起就災荒不斷,地震、洪水、乾旱、蝗災、倭寇犯邊、蒙古崛起、農民起義。親政四十幾年,就沒省心過。福王出生那年,就幹的華北平原冬小麥眼看著要絕收。哪知他一生下來,瓢潑大雨澆透了土地,當年竟沒減產多少。喜的聖上直接賜封號為福,乃所有皇子中,除卻太子外最早冊封之人。

聖上放下摺子,忽又想起長子亡故那日,也是陰了好久。待福王進宮哭喊,突然就天降暴雨,澆滅了火焰。到這會兒,聖上真的有些迷信了。出時自是要哭的,所以下雨了;先太子亡故時,他也哭的撕心裂肺。現在是不是想個法子讓那貨哭上一哭?好叫老天跟著下場雨?揉揉太陽穴,把不靠譜的想法扔出腦海,定了定神,在奏摺上批示:“預備抗災。”

結了大網,截住蝗蟲,曬乾了亦可做點口糧。然則還得從南邊調運糧食。南邊兒才插秧,去歲的糧食逐漸消耗,馬上就要到青黃不接之時,又能調多少糧?聖上更是倒黴出了經驗,但凡北方旱災,南方接著就要水災。湖廣熟天下足,但特娘的湖廣十年才一熟!今年可千萬別又發大水!南邊兒再來一次減產,他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邪教壯大了。想了一回,又截下官員的祿米,橫豎他們嫌棄是陳米不愛吃,索性拿去救災。

華北地區人心惶惶。老百姓是愚昧的,先太子在世時,簡直兵荒馬亂。待他亡故,天下立刻風調雨順。民間就有傳先太子是妖怪,他死了反而太平。哪知不過三年,災荒又至。難道一個太子是妖怪?個個太子都是妖怪?京畿幾個邪教再度發力,藉著眼瞅著要來臨的災荒,造謠說聖上被妖孽附身,一年要吃許多靈魂。先太子憐憫百姓,以身相飼。因是太子,便把聖上餵飽了。如今聖上把先太子消化乾淨,又來抓百姓了。聯想聖上登基以來的雞飛狗跳,眾人由不得不信。本就惶恐的百姓,更加慌亂。

錢良功等人接到京城訊息,心急火燎的把家眷接到江南。而在那麼多在華北生活的人,又有幾個逃的掉。嶽娘子望著碧藍的天空,再看看屋外快乾裂的土地,心裡急的冒火。她家幾輩子的地主,存了不少糧食。可族人虎視眈眈,還有兵丁來搶。真的鬧起災荒,她們家如何獨善其身?想了一回,喚來兒媳,快速往魏強家走去。

魏家這些年日子相當難熬,葉閣老亡故,庭芳失蹤,陳氏離京,庇佑於葉家的魏家登時就陷入危機。幾畝薄田的收入,僅夠果腹。魏強的醫藥全靠往年積攢。魏娘子只得死命的紡紗,以期度過災難。嶽娘子進門時,魏娘子手腳不停,只抱歉的道:“我實忙不開,娘子有事請講。”

嶽娘子看看周遭,沒有旁人,低聲對魏娘子道:“我想帶著兒子往京裡投奔去,你同去麼?”

魏娘子心中一驚,手腳不自覺的停了:“為何?”

嶽娘子道:“天不下雨,我怕有流民。想尋個日子,悄悄兒運幾車糧食進京,熬過今年再說。不然我家庫裡便是有糧食,也不敢去起。”岳家有好幾個地庫,搬空了一個,散出去兩個,還留下一些種子,總能對付。可人在鄉下就太不安全了。她京中有親,帶著糧食投奔很是可行。之所以拉上魏娘子,為的是他家無根基,可謊稱搬家,車隊大了就不顯眼了。何況她兒媳是昔年庭芳的丫頭,便是不告訴魏家,她不會報信?

嶽娘子的兒媳,正是水仙。陳氏離京時,家下人能打發的都打發了。百合還小,帶去了山東,順手就把水仙嫁去了岳家。雖再搭不上閣老府的線,可水仙識字,不單沒要多少聘禮,反帶過來了四十兩銀子的嫁妝。又在高門大戶裡生活過,舉手投足都是風範,嶽娘子愛的不行,很是過了幾年好日子。為此,嶽魏兩家走的越發近,魏文昊如今都是同水仙夫君混做一處,教學相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魏娘子苦笑:“我卻是在京中無親,也無多少糧食。今年還指著地裡的收成呢,哪裡敢走。”

水仙道:“我們去尋平姑娘,她定有法子。”

嶽娘子也勸道:“正是了。橫豎你們姑娘都找著了,你去吃平姑娘幾個月,還怕姑娘還不起不成?你不好意思,就只吃粗麵,你們一家三口嚼用一整年也花不到四十兩。姑娘隨手一個物件賞下來都不止。好娘子,不是我危言聳聽,周遭兒真個不對勁。姑娘還心心念念叫文昊上學,若是出了個好歹,豈不是讓姑娘心疼?再則,你們表姑奶奶是有文化的,或能教些詩書與文昊呢!”

魏娘子道:“我先想想。還得去瞧瞧表姑娘,她家過得好才敢開口,過不得也不好意思去投奔。”

官眷哪有過的不好的?只事情沒緊急到立刻逃走的份上,嶽娘子不便勉強,只悄悄囑咐:“你可別漏了出去。”

魏娘子卻不是那等猶豫的婦人,往衣服上擦了擦手:“我換套衣裳,就進京一趟。水仙你同去麼?”

嶽娘子替水仙應了:“替我問平姑奶奶安。”靠不上葉家,能靠上劉家也是好的。又對水仙道,“哥兒你別惦記,家裡有我呢。你同你們姑奶奶玩二日也使得。”

水仙點頭答應,跟著婆婆回家換衣裳。鄉下人衣裳再好也簡單,不一會兒就收拾停當。約著魏娘子,花錢喊了岳家兩個男丁,陪著走到鎮子上,再使錢坐了大馬車往京中而去。

岳家兩位族人,把魏娘子同水仙送到福王別院,看著她們進了門才走。福王別院和福王府一樣,外圈有好些房舍供屬官居住。三年來魏娘子也走動過幾回,很是熟門熟路。找到劉家院子敲門,六婆打開門見是魏娘子和水仙,立刻就往裡通報。小戶人家沒什麼規矩,魏娘子兩個徑自走進院裡,平兒就掀簾子出來了。

魏娘子朝平兒見禮,平兒側身避過,笑問:“今日怎麼得空來走走?快進來坐。”

別院遠不如京中繁華,場院雖大,房子卻小。三個人進得屋內,往炕上坐了。炕裡頭還睡著個娃娃,正是平兒的女兒。水仙探頭看了一回,讚道:“越發好看了,長的像你多些。”

平兒笑道:“幸而不像他,五大三粗的可就嫁不出去了。”又對水仙道,“有一樁喜事想同你們說,偏幾個月都沒人去你們那頭,不好送信。正愁呢,你們倒先來了。”

水仙忙問:“什麼喜事?”

平兒道:“咱們姑娘叫朝廷冊封了郡主,可不是天大的喜事?”

水仙張大嘴,說不出話來。

魏娘子唬了一跳:“郡主,那不是得叫娘娘了?”

娘娘是個尊稱,對皇家女眷甭管是什麼份位,民間都以娘娘稱之。別說皇家女眷,許多這個教那個教的,照樣大把的娘娘。蓋因老百姓分不清封爵的區別,朝廷也都懶的計較。但平兒還是解釋了一句:“就是叫郡主。”

魏娘子有些難以理解:“可是聖上認了乾親?”

平兒想了想道:“勉強算是吧,主要是有功績。”背後太複雜的事兒,就不用同魏娘子說了。省的傳出去壞事兒。只教她在鄉下有個招牌,不叫人欺負便是。

魏娘子登時喜笑顏開,他們家靠的就是庭芳。庭芳得勢,他們就跟著雞犬升天。先前還猶豫要不要躲到京城,現在半點都沒有了。直接開門見山的道:“不瞞姑奶奶說,天氣不大好,我怕有災,能借姑奶奶的屋子躲上一年半載麼?”

平兒一凜:“旱災已顯?”

魏娘子點頭:“我們家沒勞動力,田都是佃出去的。下雨了自然好,不下雨就真個得厚顏求姑奶奶收留了。”

庭芳的親舅母,平兒當然不能袖手,忙道:“只你別嫌屋子窄,愛住便住。不能去殿下府裡,旁的都好說。”又問水仙,“你呢?”

水仙道:“我家在京有親戚,就不打擾你了。”

平兒問:“你婆婆的主意吧?怎麼想著躲了?你家不是囤了糧食麼?”

水仙苦笑:“不是躲旱災,是躲教災。”

平兒頓時明了。發源於她老家的白娘子教,如今已遍佈京畿,甚至華北。京城其實也不安全。只不過福王別院有親衛,還連著一大片屬於福王的莊園。裡頭有許多退役的兵丁做佃農,還有生強力壯的勞動力,本身又低調,大抵是不怕的,至少比鄉下小門小戶安全。平兒嘆了口氣,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太平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