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胡媽媽如何憂心,陳氏實受夠了葉俊文。尤其是方才那副嘴臉,差點噁心的她晚飯都吐出來。待庭芳教完庭蕪,她使丫頭喚了庭芳來屋裡睡,高高興興把葉俊文丟到腦後了。

沒二日,就到了九月初二。房家舉家回江南,葉家也舉家相送。分別本是悵然,卻又為房閣老脫離京中漩渦感到高興。唯有房夫人看著兒子眼淚汪汪,一步三回頭,終是淚灑送別長亭,登上馬車走了。房知德心中酸楚,長這麼大沒離開過家人,如今單撇下他一個人在京寄住旁人家裡,好不淒涼。葉閣老拍拍房知德的肩:“你長大了,不應該躲在父母的翅子底下。男人麼,出息了天南海北的放了去,跟父母在一處的日子總是不多的。”

房知德苦笑:“道理都是懂的,只心裡不捨。何況我爹還沒好利索,卻是執拗著要回去。”

葉閣老跟著苦笑,房閣老哪裡是單想回去?分明是怕死在外頭。出來多年,只怕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故而急著回家,想再看故鄉一眼,哪怕就一眼。房知德年輕人,自是不懂如此情懷。葉閣老感嘆了一聲年輕人啊……就閉嘴不言。

車行碌碌,不一會兒就消失在遠處。房知德爬上個石頭繼續眺望,直道實在看不見,才悻悻然的從石頭上跳下來,悶悶不樂的跟著葉家人回去了。

葉家把房知德安頓在康先生院裡。康先生原只住了正房,後曲先生住了東廂,西廂便給了房知德。一樣三間屋,跟葉家孩子的待遇彷彿。房夫人怕兒子叫丫頭挑唆壞了,連丫頭都不與他留,只給了兩個小廝伺候起居。又特特委託了老太太和康太太,仔細看著內宅,千萬別同丫頭混鬧。房夫人比其夫小了幾十歲,下半輩子全指著房知德,真個是比親生的還緊張。而房知德沒見過親孃,也知道他大哥有些個不把母親放在眼裡,誠心想替母親爭口氣,下定了決心好好讀書,爭取早日考上功名,叫母親高興高興。故雖不慣,少不得一一忍了。

房知德頭一天在生地方睡覺,有些不大安穩。天麻麻亮時就從床上坐起,恰聽到外頭敲門。兩個小廝睡的迷迷糊糊,倒是房知德立刻跳下床去開了門。門外站了個打著燈籠的丫頭,見到房知德親自開門,笑著福了福:“奴婢人參,見過房公子。”

房知德打起精神問:“何事?”

人參笑答:“奴婢是老太太的丫頭,老太太怕公子不熟咱們家的規矩,特特使奴婢來瞧瞧公子起了沒有。現看來很不用老太太操心。”

房知德忙謝過:“多謝姐姐走一趟。”又要給人參賞錢。

人參不敢要,忙勸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公子莫在奴婢身上花功夫,還請快快梳洗,早些去學裡。”

房知德知道有些人家規矩嚴,他初來乍到不好孟浪,只對人參拱拱手便罷。側耳傾聽葉家四處都有了隱約的動靜,立刻收拾好自己。昨兒就知道上課的時辰,屋裡還預備了個刻漏。待時間差不多了,帶著兩個小廝就往學裡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進到學堂裡,已經大亮。昨兒回來的晚,匆匆掃過一眼,沒看分明。今日他頭一個到場,正好細細打量。房家原是單請了先生教他,也是頭一回進到正經八百的學堂。環顧四周,窗子特別多,想是學堂裡需要亮堂些。屋頂沒有倒板,可以看到挑高的房梁,高處亦有窗戶。上坐放了三張大書桌,背後都有椅子,想是三位先生的座位了。最左邊那張最大,大概是康先生的。康先生位置往下,有五套桌椅,與別處看到的不同,桌面略微傾斜。仔細一瞧,原來是桌面後頭有根木架,移動木架可以調節桌面斜度。桌椅都很奇怪,似有機關。右側也有許多桌椅,從低到高,想是按著孩子身高排列的。

小廝長生咋舌:“葉家好大排場,竟是專做了小桌椅。往日看到的學堂不過是凳子有高矮罷了。有些甚至凳子都不分高矮,只在下面墊磚頭!”

另一個小廝長泰道:“你又見過別處的桌椅了!”

長生嗤笑:“當然見過,你在外頭跑腿,莫不是連學堂都不曾留意?”

長泰被堵住,便不說話了。只拿著眼睛四處看,忽然他指著左側最前方的桌子道:“上頭有張紙條兒,咱們去看看。”

長生道:“不大好吧?”

長泰道:“怕甚!既然攤在桌面上,必不避人的。”說著就走近一點,卻是見到桌上不單有紙條,還壓著個漂亮的小石頭。紙條上寫著“房叔叔專座”五個大字,落款為葉庭芳。字跡娟秀卻有力道,長泰立刻喊起來,“二老爺,單給你留的座兒。”

房知德優哉遊哉的走到跟前,看到庭芳的落款,笑了一下:“四姑娘有趣。”便坐下了。

不多時,孩子們陸陸續續的進來。房知德年紀大些,又是“長輩”,無須站起來,穩穩當當的看書。一塊衣角在邊上閃了一下,房知德扭頭一看,正是葉庭芳。

房知德笑著點點頭,繼續看書。庭芳也安安靜靜開啟書本,複習著昨日的內容。康先生與曲先生一齊進來,各尋了位置坐下。房知德才從書本上移開注意力,看康先生果然坐在左邊的椅子上,而右邊也的確是從矮到高的排列。左右兩邊的桌子隔著一小段距離,也不知怎麼分的。

其實學堂的座位經過了好幾次調整。先前是按高矮坐,次後添了陳謙兄弟,為了避嫌分了男女。之後又來了苗文林兄妹,庭琇為了照顧他們,男女又打亂了。最後庭芳定製的桌椅到場,還分了加強班與普通班,才變成今天的模樣。房知德的桌子是前幾天臨時添上去的,原本左邊也是按著高矮坐,只他是客,就放在了第一排。第二排變成了陳謙庭樹,第三排庭珮落了單。房知德趁先生講課之前,又看了一眼庭芳。不明白為什麼庭芳一個小家夥為何混在他們中間。女孩兒和小孩兒不都在右邊麼?然後他很快就知道了,因為庭芳的進度跟比她大三歲的庭珮差不多。又想起當日在水榭裡被庭芳難住,頓時肝疼的想:這小姑娘不會連二十四史全都讀過了吧?

庭芳還真讀過二十四史,只不過沒背下來。她讀史更在意裡面的思想以及政治與經濟規律,對逐字逐句的背誦毫無興趣。只做了許多小卡片整合冊,像是圖書館索引一樣,大致寫了什麼年份發生了什麼事,一時想不起來好重新查閱。如此科學有效的讀書方法,房知德的年歲是很難總結的。十六歲的少年,啟蒙就花了好幾年,之後是四書五經。史書不是說完全不讀,卻是難讀的仔細全面。孩子麼,總是貪玩的,房知德也不例外。

康先生自打把小學生都分給了曲先生,時間就多了好些。他的時間充裕,作業量自然跟著變多。庭樹等人也不知是沒趕上好時候,還是錯過了好時候。總之到了他的年紀,就是準備衝刺無窮無盡的科考,再不用系統學數學。而過道那邊的孩子在上完語文課後,還有讓他們醉生欲死的數學課。於是房知德驚奇的看到了遲來許多的何先生,走到一塊黑色的木板前,熟門熟路的把板子翻過來,用磁石做的算籌,在板子上講解如何算賬。合著那塊板是兩面的!一面是鐵,一面是黑板!房知德覺得自己又長了見識。

更長見識的還在後頭。加強班裡,庭芳是頭一個得到康先生檢查作業並講解新內容的孩子。然後在康先生跟其餘四人都講完之後,庭芳的作業好似也做的差不多了。約巳時,門口扣板敲響,孩子們紛紛起身,上廁所的上廁所,吃點心的吃點心,還有陳恭和庭玬立刻一隻腳踩在凳子上,在放平的桌面上拍著四方形的小片兒。房知德目瞪口呆,僵硬的扭頭問看起來跟他差不多的陳謙:“那個,他們在作甚?”

話沒落音,就見庭珊從書桌裡拽出一根長長的牛筋,幾個差不多大的姐兒就跟著出去,在走廊裡跳起百索來。剩下兩個小姑娘,跟在庭芳後頭,單腳踢著石子兒,不知道在跳什麼。怪道兒用石子做紙鎮,原來是順手為之。房知德半天反應不過來,不是說葉家亦是書香門第麼?現在算什麼?

陳謙一面活動著胳膊一面笑道:“課間大夥兒活動活動,省的把胳膊腿都坐僵了。一日學習時間那麼長,他們又小,憋狠了很沒成效。不若叫他們瘋一陣,還更肯看書些。”

房知德道:“這麼吵,你們家長輩不說麼?”

陳謙噯了一聲:“這還吵?下半晌兒寫完作業,你去我們東院瞅瞅。那才是大呼小叫呢,這才到哪兒。我跟你說,我們四妹妹想的那個‘憤怒的小鳥’可好玩了。回頭咱們一塊兒玩。”

房知德:“……”總算知道每天下午隔壁迷一般的尖叫聲打哪來的了。

過了半刻鐘,扣板又叮叮噹噹的響起。

孩子們氣喘吁吁的回到座位上,依舊在嘰嘰喳喳。先生們居然也不管!哪只過了一小會兒,扣板再次響起,大夥兒立刻都閉了嘴,安靜下來。房知德看的歎為觀止。

耳朵聽著邊上何先生天書一般的算賬法門,手上練字的筆不停不歇。房知德寫了不知多久,扣板再次叮噹響起,孩子們登時又炸了鍋。如此週而復始,到第三回大夥兒都坐好時,邊上的庭芳忽然站起,走到最右邊的大板子前,把板子翻過來。清脆是童音在學堂內迴盪,房知德暈暈乎乎的聽見:“翻開課本第十一頁,今天我們講簡便運算。”說畢,在木板上用不知什麼東西,寫下了四個大字“簡便運算”。而後列出一大串阿拉伯數字,房知德傻愣愣的看著庭芳流利的講著天書,就這麼徹底暈菜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