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我知道了。”其其格被哈宜呼一罵, 把頭抬起來一點, 臉上卻漲的通紅。
蘇景見此一笑,並不插手姐妹間的小爭端,繼續教她們品茶。甚麼茶要泉水,甚麼茶要井水,甚麼茶要無根水,甚麼茶宜久泡, 甚麼茶只得兩衝便香味全無, 全都一一說給她們聽。
直到天色漸昏,因今日男孩們沒過來, 蘇景不留姐妹兩用晚膳,只讓人把廚房才做好的兩盒蓮葉膏給她們,讓她們拿回去沖水喝, 又令魏珠親自把人送到李氏與宋氏的院子裡。
哈宜呼跟其其格帶著先前看好的兩匣子孔雀簪與蓮葉膏回去了。早已久候的計安得到訊息, 志得意滿過來報喜。
“主子,都已經查清楚了。”計安一臉的興奮, 他沒想到隨便一查, 就發現這麼多的漏洞, 他讓身後跟的人把兩箱子賬本抬上來, 指著箱子道:“主子,照會計司賬冊記錄,上月內務府各項實入共一百九十三萬兩,實支二百五十一萬兩,中間差額將近六十萬兩。奴才等發現內務府已寫了條陳, 奏請萬歲令戶部將今年榷關收入分成撥來補上這半年的虧空。”說完大概後,他話鋒一轉,“但以奴才等人照著賬面估算,這半年內務府不僅沒有虧空,相反,內務府應當至少結存整百萬兩白銀。”
這個數目看起來巨大,蘇景並不覺得出乎意料,他隨手拿起一本經過計安他們核准後重新謄抄的賬冊,只見他視線快速移動,眨眼之間就翻過一頁,一晃神就看完半本,將賬目記在了心中。
看完一本賬冊,蘇景差不多有了數,徐徐道:“這麼說,他們先在各處皇莊收成上作假。”
“正是。”計安抱了抱拳,回道:“例如紅螺山的三個皇莊,會計司記載,今年二月初八天降大雪,皇莊中飼養的牛,羊,雞鴨等各色牲畜泰半被凍死,內務府供應,入口肉食都須上品。除了這些一直被飼養在皇莊養大的,在市面採買的肉食,不知餵養情形,故而不敢隨意供給宮中及各王府宗室等食用。因此,內務府在京中數位大臣家名下田莊上採買了一批肉食添補,送入宮廷。這一項,持續將近一月,就多開銷了五萬兩。”
將一處用紅筆謄抄出來的賬目來往示意給蘇景看,計安冷笑道:“這買肉食的數量,價錢,都與往年消耗及市價相差彷彿,支出乍一看合理,但有主子之前的教導,奴才這些人,查賬不僅要看賬冊數目,當時市價。更要記錄商鋪所在各地天氣,是否有雨,是否有雪,是否大旱,如此才能準確評估市面價格浮動,中間損耗。故此奴才讓人把專門記錄京城天氣的黃小子叫來,一映證,今年京城倒是下了大雪,不過乃三月才降,二月反而無雪。況但凡畜生,要從小養大,都需時日,哪有雪一停便不用採買肉食,皇莊就能供應的道理?莫非那大雪凍的如此合宜,只將皇莊上只需一月就能養成的雞鴨牛羊都留下了?
最後一句說的實在刻薄,讓邊上站著的吉達都忍不住笑了一聲。
蘇景修長的指尖在賬冊上輕輕一撫,嘆道:“這賬,其實做的不錯。”至少一般賬房先生是看不出關竅的。
用做而非記,已透出事情的實質。
“有主子在,不過雕蟲小技罷了。”計安哼道:“這些在皇莊上動的手腳還是小道,借貸皇帑才讓奴才等長了見識。主子請看……”
計安從箱子裡翻出一本賬冊遞給蘇景,道:“這上面寫著四月初九萬歲許借內帑銀六十萬兩給鹽商蘇家,高家,以及蔣家。蘇家三十萬兩,高家,蔣家各十五萬兩。這筆內帑乃由巡鹽御史上書,奏請萬歲,萬歲方才下旨答應的,而並非事前由朝廷商討。這筆銀子,借出去六十萬兩雪花銀,按照記錄,還回來應當是七十萬兩,本錢半年歸,利錢分兩年上入內務府銀庫。會計司賬冊上記載,上月初三,這三家鹽商已提前將本金押送入京。”
蘇景只聽上月初三,立馬明白其中貓膩,都不用再翻賬冊驗證,心中已瞭然,篤定道:“他們還的,不是銀錠罷。”
“沒錯,主子真是英明,他們還了五十萬兩的銀錠,剩餘的則給了康熙通寶,難為他們將這許多銅錢押送入京,只怕請了不少車馬。”計安佩服的拍了一句馬屁,又諷刺一句,道:“主子您自然知道,這銀價兌銅價月月年年都在浮動。他們從內帑借銀子時,一兩銀子至少可兌九百八十文,而上月還銀子時,正是罕見的銀價降,銅價漲,一兩銀子只能兌七百文,這中間,一兩銀子便少了二百八十文。一來一往,差的,可不是小數。”
的確不是小數!
一兩銀子二百八十文的差價,一萬兩是多少,十萬兩呢?況且各地銀銅之間差價不同,鹽商們完全可以在銅價最低的地方以銀子換銅錢,在銅價最高的地方用換來的銅錢再換五十萬兩銀子!待銀價升上去,賺的才讓人心驚。而銀價,跌是暫時的,漲是必然的!
而這麼大一筆數目,絕不是區區幾個鹽商能做到,這需要熟知各地貨幣的訊息,能做到此,除了在各省都有外放官以及皇商的內務府,還能有誰呢?
蘇景沉吟一番,吩咐道:“傳信給薄重明,讓他去查查,銀價暴跌之前,揚州數家豪商可有異動!”
“主子……”計安悚然一驚,背上浮出一層冷汗,小聲道:“您是懷疑?”
“去歲十月,銀價可曾有過異樣浮動?”蘇景不答反問。
“這……”計安仔細想了想,謹慎的道:“奴才記得,十月時,錢莊兌換,銀價是漲了的,只是漲的不多,約莫一兩銀多增了十來文。”
蘇景知道這才該是常態。成色上好的金銀,不說價錢只漲不跌,但是隨著天下承平,戶籍增長,金價銀價都應該是緩慢增長,間或有跌。而銅子,這些年一直是越來越不值錢。這不奇怪,金銀除了拿來鑄造金銀錠,還要做首飾,做杯盤碗盞,鑲嵌車馬,更有佛像金身等。金子尋常人家用不起,銀子更普遍,一年到頭能剩下點積蓄的人家,女眷誰不買幾樣銀首飾,孩子也要打幾塊銀鎖片。
何況金銀還有一項消耗的大頭,就是喪葬!
時人講究侍死如侍生,除了小兒夭折薄葬,哪怕是省吃儉用的人家,但有長輩以及已成親的子嗣去世,必然要備下陪葬之物,生前心愛之物不用多說要帶走,其餘還要置備一應在陰間使用之物,使其黃泉路上,陰曹地府中不至手中無銀,過得淒涼。這些陪葬的金銀,一旦埋入地下,除了盜墓之人挖掘,不會再有重見天日之時,這就算是永久性的消耗。不比銅錢,總在市面上流通,損了舊了還能融後重鑄,又有銅礦一直開採產出,供應該是越來越大於需求。
“前年呢?”
計安用力回想了一下,“七月的時候,是猛然少了一百文,奴才記得當時百姓有抱怨,您還吩咐咱們的錢莊若有客人換銀子,按照市價上浮十文。”
蘇景總是溫和如風的臉上露出一絲銳氣,“天下承平已久,自前明起,這片地界就沒發現成色上佳的大型銀礦。三藩後,銀價穩定了三十年,便有浮動,也不過年年在十文之間,為何這幾年銀價如此反覆?若我沒記錯,銀價異常已有將近五年,只是一開始變動甚小,後面才屢屢增大。我在揚州時便察覺此事,原本以為是因南北商路通暢,甚至有我們履立商行,與海外通商,大量賺入倭島上佳白銀的緣故,現在想想,我是高看了自己,小看了別人!”
沒想到此時就已經有人在玩貨幣金融了,雖然手法很粗略,不過拿來對付此時的人,已經足夠。就連自己,不是今日機緣巧合,也很難發現。
計安駭然,“主子的意思,是說背後有人在控制銀價!”前兩年都是試探,今年才動真的。他擦了一把汗,急急道:“那這些商人趕在銀價跌落前跟萬歲借銀子,豈不是,豈不是……”豈不是誠心要坑萬歲的銀子!
比蘇景更急的達春交了賬冊,先跑到八爺府,被拒見了。
看門的人見到他倒是一臉熱情,可惜就是不放他進去,只道:“貝勒爺一早就進宮給良妃娘娘請安去了。大人要是有事,不妨把帖子留下來,奴才給您送到外院書房。”
達春一頭的汗,著急問:“何先生可在?”他問的何先生,乃是八爺的幕僚何焯。此人在八爺還是個光頭阿哥時就被康熙點為侍讀,乃是八爺的先生,更是八爺的心腹,能替八爺做一半的主。
“真是不湊巧。”門房笑的露出一嘴的豁牙,“何老太太病了,貝勒爺前些日子替何先生請了個太醫,今兒太醫有空,何先生在家裡守著太醫給老太太診脈呢。”
病的這麼湊巧?
就算平素八爺在官員名聲再好,這會兒都由不得達春不起疑。他心裡明白八爺這是不想沾事。說起來,八爺管內務府沒兩年,又有九爺這麼個銀庫在,內務府那一團,還真沒怎麼沾手。
可沒沾手您也是個知情的啊!
都說八爺是個寬仁大度,看得著官員疾苦,願意為人出頭的,眼下瞧瞧,不過如此嘛。還沒怎麼的,就連個侄子都怕了,跑到宮裡躲起來!
達春滿腹牢騷,門房卻像沒看見,哈著腰問,“要不小人去通報一聲福晉,您進去給咱們福晉磕個頭?”
我給她磕什麼頭!
老子雖是包衣奴才,可不是願意在誰跟前都磕頭當奴才。八福晉算甚麼東西?罪臣之後!沒爹沒孃的,要不是衝著安王府下面那些牛錄,能嫁給皇阿哥?
達春心裡腹誹一通,皺眉道:“今兒還有差事,你替我給福晉請個安罷。”說罷轉身上了轎子。
既然八爺那裡連句話都不肯漏,就得想別的辦法了。